新華網三亞8月9日電(記者趙穎全)8月9日,在崖州中心漁港,三亞市發放海南省首張村(居)民家庭自用船舶證書(下稱“證書”),隨着“證書”全面發放和“三無”漁船動態清零,海南省的“三無漁船”將成為歷史名詞,三亞市在漁船規範化管理方面開啟了一個新的篇章。
自2023年以來,三亞市強力推進“三無”船舶整治工作,累計查扣拆解違規船舶724艘,全市“三無”船舶數量從3476艘減少至2752艘,有效保障了漁業生産的規範有序進行。
為進一步加強管理,三亞市今年制定了詳盡的清港行動方案,三亞市農業農村局聯合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各區政府及海岸警察第四支隊,共同開展了14次“封港清查”行動,共查扣違規涉漁“三無”漁船107艘、非法網具21張及地籠12個,對違法違規行為形成了有力震懾。目前,三亞市綜合行政執法局正依法依規對查扣物資進行後續處理。
在納管漁船管理方面,自去年9月20日啟動技術評估工作以來,已累計評估船舶2250艘,其中1920艘順利通過評估並納入管理範圍。這些漁船在經過村委會、區政府嚴格公示且無異議後,由市“三無”船舶治理專班在三亞市政府官網公布名單,並上報省專班備案,確保了整個過程的公開透明與公平公正。
為了保障納管漁船的安全與合法運營,三亞市按照省裏的工作要求,堅持“先保險、後發證”的原則。截至目前,已有980艘納管漁船的信息被成功錄入系統,實現了信息化管理。同時,為了加快推進納管漁船工作進程,三亞市還在崖州中心漁港設立了現場服務點,為漁民提供了便捷的保險購買與證書發放服務。基於以上工作,三亞市今天發放了全省首張村(居)民家庭自用船舶證書,為漁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與保障。
三亞市發放海南省首張村(居)民家庭自用船舶證書,標誌着海南省漁船管理工作既實現了安全生産規範化又兼顧了“以人為本、以漁民為核心”的工作理念,不僅最大程度上保障了漁船作業安全,又尊重了海南漁民文化的傳承。三亞市將繼續深化海洋漁業管理改革,堅持制度創新,努力構建更加安全、有序、可持續發展的海洋漁業環境,為自貿港“向海圖強”貢獻三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