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東寨港今年將種植1000畝紅樹
自2013年至今,東寨港新增紅樹林4731畝,有紅樹植物20科36種
7月26日,在海南東寨港(三江灣)生態修復項目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在退塘後的灘塗上種植紅樹幼苗。一株株種好的嫩綠小苗身姿挺拔、迎風搖曳。而項目去年種下的600畝紅樹已經長高了不少,整整齊齊地連成一大片綠。
運輸樹苗的工人一腳深一腳淺地踩在海水裏,弓背拉着由泡沫箱拼成的“泡沫船”,把分裝好的紅樹苗從岸邊運到種植地塊。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從項目部獲悉,今年,該項目將種植1000畝紅樹。為了保證生物多樣性,該項目總共選用了20種紅樹品種,包括16種真紅樹和4種半紅樹。通俗地説,真紅樹只能在潮間帶生長,而半紅樹則是“兩棲植物”,可以生活在潮間帶,也可以應對陸地環境。
項目承建方中鐵十二局集團有限公司項目經理黃昌昌介紹,除種植紅樹外,目前紅樹林(幼年林)恢復工作和椰林生境改善已全部完成,進入常態化管理階段。
紅樹林是熱帶、亞熱帶海岸帶海陸交錯區生産能力最高的海洋生態系統之一,在凈化海水、防風消浪、維持生物多樣性、固碳儲碳等方面發揮着極為重要的作用,有“海岸衛士”之稱。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以紅樹林為主的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也是迄今為止我國紅樹林中連片面積最大、樹種最多、林分保育最好、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自然保護區。該保護區面積3337.6公頃,紅樹林面積1771.08公頃,有紅樹植物20科36種,佔全國的97%。
記者從東寨港保護區管理局獲悉,自2013年至今,該保護區累計投入3.99億元,共清退養殖塘5776畝,修復紅樹林4523畝,新增紅樹林4731畝。隨着一個個生態修復項目的開展,東寨港的紅樹林面積也從2013年的23670畝擴大到現在的26565畝,增加了11%。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023年12月1日,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通報典型案例《海南省一些地方紅樹林保護不力 侵佔破壞問題仍然多發》,其中指出有關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紅樹林保護工作存在的問題。
對此,海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迅速行動,東寨港保護區管理局以全面認領、照單全收的態度和知恥後勇的決心抓整改、抓落實,在1個月的時間裏,嚴格按照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的要求,完成保護區範圍內579.9畝養殖塘清退工作,清退率達100%;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內,規範漁船&&和停靠行為,開展原住民漁船核實及登記造冊1614艘,科學規範建設臨時停靠點,有序管理原住民漁船停靠。(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習霽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