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如何蹚出一條種業強芯路?-新華網


海南如何蹚出一條種業強芯路?

2024-01-06   09:22:38
來源:海南日報
字體:

  日前,海墾南繁集團在三亞崖州區舉行玉米觀摩品鑒會,邀請行業專家品鑒選育的鮮食玉米。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

與會嘉賓了解種子樣品。

與會嘉賓了解實驗室智能一體化設備。 

第三屆三亞國際種業科學家大會主論壇舉行。主辦方供圖

與會嘉賓參觀智能融合高通量工作&系統。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海南日報記者 王程龍 攝

  1月4日至6日,第三屆三亞國際種業科學家大會暨2024國際種業科技博覽會在三亞舉辦。海南作為我國唯一的熱帶島嶼省份,種業發展在氣候、資源、科技、政策、國際合作等方面均有明顯優勢。海南如何發揮優勢,凝聚發展動能,推進種業振興,成為此次與會專家學者關注的一大焦點。

  種業振興,海南顯擔當。近年來,我省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稟賦,乘着自貿港建設的東風,不斷把自貿港政策優勢和“南繁硅谷”種業科技力量轉化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産業提檔升級的強勁動力,為端牢中國飯碗貢獻海南力量。

  搭建&& 發揮科研創新力量

  掃碼添加微信,尋求合作機遇……此次大會期間,北大荒現代農業産業化投資機構相關負責人曲銳博格外忙碌。“大會吸引了18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近40名外籍知名種業專家參加,為科研機構、種企等搭建了交流合作的&&,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曲銳博説。

  “三亞國際種業科學家大會連續舉辦三屆,論壇的規模越來越大、內容越來越豐富,成為國際種業領先技術交流與新成果發布的重要&&,也是種業科學家、企業家交流合作、謀劃種業創新發展的品牌盛會。”中國種子協會會長張延秋説。

  這是凝聚種業發展共識、共謀種業振興之策的&&,也是整合各方資源集聚科研力量、推動種業創新的&&。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在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家洋看來,選育良種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中國育種科研事業發展中,南繁基地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水稻新品種培育過程中,海南是不可取代的。”

  國家南繁作物表型研究設施、國家(三亞)隔檢中心(一期)等16個項目已完工並陸續投用;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鑒定評價及確權交換中心、種業創新中心等13個項目提速增效、加快建設;國家野生稻種質資源圃已開園……隨着“南繁硅谷”建設的推進,我省一批種業科技創新&&相繼建成並投入使用,有效聚集全國農業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業等單位和地方資源優勢,更好地推動種業創新。

  三亞市副市長張長豐透露,三亞以崖州灣科技城為先驅,搭建南繁&&,打通集“檢測前端、田間服務、實驗室管理、成果轉化、經營創收”等為一體的南繁全産業鏈條,探索實現南繁由季節加代向全年研發、由育制種向産業鏈、由分散獨立向集群協同拓展的轉變。

  發揮優勢 助推生物育種産業化

  第三屆三亞國際種業科學家大會期間,“生物育種”這一種業“熱詞”被頻頻提及。

  在基因編輯和生物技術分論壇上,南方科技大學前沿生物技術研究院院長朱健康以《生物育種與健康飲食》為題,為加快推動我國生物育種産業化分享真知灼見。在他看來,從吃得飽到吃得好、吃得健康,生物育種是重要突破口。

  當前,生物育種已向智能化、精準化、工程化發展。在生物育種産業化過程中,海南該如何發揮優勢,把握機遇,助力實現種業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

  “依託海南獨特的位置和光熱條件,可以縮短品種的育種周期,實現農作物的加代繁殖,我國農作物品種選育推廣明顯提速。”李家洋説,通過南繁硅谷,進一步應用生物育種技術,培育更多的高産、優質、抗逆、高效的種子。中國工程院院士張獻龍持有相同觀點。他認為,海南是促進現代生物育種技術和傳統育種技術結合的重要&&,能夠有效加速育種進程,産出高質量品種。

  除了氣候優勢,在推進生物育種重大&&建設等方面,海南邁出了堅實的步伐。目前,已有多家育種單位入駐位於三亞崖州區的國家南繁生物育種專區,圍繞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育種開展試驗工作。

  日前,一則喜訊傳來。海南大學三亞南繁研究院教授夏志強團隊的科研成果“模塊式自動化種子基因分型系統”,以技術轉讓的形式向蘇州中析生物信息有限公司轉化,轉化金額達1000萬元。

  “海南以其獨特的位置和光熱條件可以實現農作物的南繁加代繁殖。”夏志強建議,海南推動生物育種産業化,還需要發揮政策引領作用,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集聚人才 以人才振興推動種業發展

  人才是支撐種業振興的關鍵要素。近年來,海南&&了一系列人才引進培養、服務保障等政策,推動産業鏈與創新鏈、人才鏈相結合,以良好的科創環境吸引“高精尖缺”人才來琼發展。

  海南在優化人才宜居宜業環境上下功夫,李家洋頗有感觸。“隨着實驗室、公寓、學校、醫院等配套設施,以及人才保障政策的不斷完善,海南為科研人員專心搞科研創造了良好環境。”李家洋&&,打消育種人才來琼幹事創業的後顧之憂,才能更好地推動南繁科研向常年研究轉變。

  “人才為種業振興夯實智力支撐。”新疆農業大學校長蔣平安建議,海南應該充分發揮自貿港建設優勢,為吸引各類科研人才來琼發展創造條件,推動種業人才培養和種業創新攻關,為種業振興蓄勢賦能。

  目前,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已匯聚一批“國字號”科研院所和數千家種業企業,人才集聚優勢逐步形成。

  “得益於國家和省市的重視,隨着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的發展,海南搭建了學科交叉發展和人才交流&&,讓更多科學家更好地用好新設備、新技術,安心在海南勤讀力耕,力爭實現自己的種業發展目標。”中國工程院院士張獻龍説。(記者 徐慧玲 黃媛艷)

【糾錯】 【責任編輯:張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