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北島海龜保護記-新華網


三沙北島海龜保護記

2023-07-24   08:28:37
來源:海南日報
字體:

7月21日,在三沙北島海龜保護中心,海南師範大學安曉鈺為玳瑁上藥。

7月23日,研究人員在查看綠海龜的生長情況。

7月22日,工作人員和漁民給海龜巢插牌登記。

  原題:給大海精靈創造舒適的家

  三沙北島海龜保護記

  “北島五號位發現綠海龜蹤跡。”7月21日晚8時35分,在三沙市北島海龜保護中心內,海洋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劉雲騰手機上收到智能監測&&發出的信息。他和同事們立即行動起來,前往監測&&確認海龜行動軌跡並通知附近巡護人員趕往上岸點附近等待。

  5月17日,北島第一隻綠海龜上岸,標誌着今年産卵高峰期正式來臨。從那時起,管理局工作人員每天都會採取室內監控加現場巡護等方式掌握海龜上岸産卵情況,對被灌木叢困住、無法正常爬出的海龜進行及時救助;對無法正常挖巢穴的海龜進行人工輔助;對未能正常孵化的稚龜進行緊急挖掘保育。

  三沙市七連嶼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綠海龜自然産卵場,其中又以北島的綠海龜巢穴數量最多,素有“龜島”之稱。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西沙群島海龜上岸産卵359窩,為近年來最高,其中北島154窩,是2021年的1.5倍。

  2021年2月,《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將中國分佈的所有海龜升級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同年,三沙市海洋保護區管理局正式進駐北島。2年多來,工作人員“以島為家”,新建了檢驗室、孵化室,配備了顯微鏡、離心機、生化分析儀等儀器,聘請國內海龜研究專家共同參與並指導做好海龜救助保育工作,海龜的救助能力大幅提升。

  風光旖旎、綠意盎然的北島上,開展工作並不輕鬆,經常因為海況影響船舶靠不了碼頭,海龜保護工作人員陪着待救助的海龜大船轉小船、小船轉舢板、舢板轉人工搬運,暈船、濕身、拉傷、被紫外線灼傷是經常的事情。

  7月21日下午4時30分,一艘衝鋒舟從永興島駛出,半個小時後抵達北島碼頭,工作人員符宵銘護送兩隻受傷海龜上島。“保護中心有專業海龜治療人員、有專業養殖池,這些都有利於綠海龜快速康復和成長。”符宵銘説。

  海龜運抵保護中心後,北島漁民符永波和海南師範大學的張婷博士立即對海龜的健康狀況進行檢查。“綠海龜的後鰭無力,要讓它在這靜養。”“太平洋麗龜有傷口,要做傷口處理。”檢查完畢,大家一起對兩隻海龜進行治療,並放入盛滿清澈海水的養殖池內。

  劉雲騰介紹,一年來,保護中心已救助放生回歸大海的成年海龜12隻,稚龜100多只。

  北島周邊海域海水清澈見底,但受潮汐運動影響,每次退潮後岸邊會積聚一些海漂垃圾。“海灘垃圾不僅會干擾雌海龜挖坑産卵和選擇蛋坑,導致築巢失敗或改變蛋坑的分佈格局,也會阻礙剛孵化的稚龜向大海爬行,增加被天敵捕食的風險,我們要給大海精靈創造舒適的家。”張婷説。

  晚6時,在北島居住生活的所有人員一齊上陣,撿拾廢棄塑料、丟棄織物類等海洋垃圾。在北島駐島28年的漁民黃銳是隊伍中的一位,他從17歲起跟隨父親黃宏波來到這裡捕魚。“我老爸説必須堅決保護綠海龜!”黃銳回憶,父親駐島50多年,見證了綠海龜由多變少的歷程,在管理人員的引導下,積極轉變觀念,成為綠海龜保護先鋒。如今,父親已經回到琼海老家,自己和弟弟留在島上,成為保護海龜的巡護員。

  夜幕降臨,北島的星空璀璨迷人。監控畫面中,海龜順利完成了産卵,巡護員也在現場發來“一切正常”的信息。“攝像頭、智能分析技術的應用,讓我們提高了巡護能力”,三沙市海洋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於洋飛説,“我們將對海龜的産卵環境進行觀測和排查,確保排除周邊環境隱患,直到確定海龜安全回到大海中。”

  “我們的使命就是要讓北島生態環境變好,給海龜最好的保護,讓越來越多海龜在北島安家。”讓劉雲騰和同事們感到欣慰的是,隨着三沙市海龜保護體制機制的不斷完善、科研&&的逐步構建,越來越多高校、科研機構派人來到北島,為保護中心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撐,提高綠海龜的救護保護水平,這使他們對保護好大海精靈有了更足的信心。(記者 劉操) 

【糾錯】 【責任編輯:張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