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一刷再刷”,古老湘戲有點潮-新華網
新華網 > 新聞 > 正文
2024 12/10 08:59:26
來源:湖南日報

年輕人“一刷再刷”,古老湘戲有點潮

字體: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龍文泱

  外地的年輕人喜歡到長沙玩不是新鮮事。

  從前的歌廳、酒吧、洗腳城,吸引了大批愛休閒娛樂的“候鳥”。

  近年來,茶顏悅色的奶茶、文和友的懷舊內景等,也讓人驚嘆“美食+文化”組合的巨大魅力。

  沒承想,到了2024年,會有年輕人到了長沙特意去看花鼓戲和湘劇。究竟是咋回事?

  沉浸式、國潮范,湖南戲曲火速“出圈”

  今年4月20日首演至今,演出100多場,場場爆滿。購票信息顯示,70%是年輕觀眾,復購率達到30%,票房營收近400萬元。觀看次數最多的是一位年輕觀眾——“十七刷”。

  沉浸式體驗、國潮范美感、現代化敘事,由湖南省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聯合上海音樂劇製作新銳團隊“一台好戲”推出的新國風沉浸式幻境秀《新劉海砍樵》,火速出圈。

  新國風實景與裸眼3D多媒體融合呈現,原本只能在影視作品中看到的“施法”“鬥法”在眼皮子底下出現,這樣的震撼與新奇,把著名花鼓戲藝術家劉趙黔和觀眾都看得一愣一愣的。“花鼓戲還能這麼演,有意思!”

  同樣玩的是“沉浸式”,沉浸式新中式湘劇《聶小倩》“氣質”淒美,略微“癲狂”。

  演員們年紀最大的不過三十五六歲,小的才二十齣頭。主演顏值身段俱佳,戲還沒上,推出的海報就圈了一波粉。

  脫胎於傳統作品的角色現代而個性。如女主角聶小倩是一個失去記憶的瘋狂女妖,會為了愛情不顧一切,也會痛斥“渣男”,讓年輕觀眾頗有共鳴。

  “《聶小倩》的受眾目標群體就是年輕人,演出前我們做了充分的市場調查,演員要養眼,故事要新穎、好玩。”沉浸式新中式湘劇《聶小倩》戲劇構作瞿菡告訴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目前,《聶小倩》在周五至周日各演出1場,自今年8月首演以來已演出了41場,觀眾的年齡多為24至34歲,部分觀眾“六刷”“七刷”。

  “哎呀我的天,這怎麼唱啊?”

  “哎呀我的天,這怎麼唱啊?”最初看到沉浸式新中式湘劇《聶小倩》唱詞,24歲的湖南省湘劇院演員、“聶小倩”A組扮演者劉詩宇懵了。

  “挑戰很大”和“十分興奮”,這兩種想法在參演《聶小倩》的演員身上交織。

  劉詩宇一股腦兒道出了大家的煩惱——

  “傳統戲曲是程式化的,《聶小倩》的故事情節、表演和唱詞都很跳脫,與我們演傳統湘劇時的方式和節奏完全不一樣。”

  “傳統舞&背對觀眾時可以稍微整理衣衫和表情,可是《聶小倩》的舞&四面八方都是觀眾,幾乎沒有喘息的機會。”

  “‘聶小倩’和‘寧採臣’的唱腔以湘劇高腔為主,唱一些很現代化的唱詞。‘文軒’的一些唱段中,融入了愛爾蘭民謠。我們不能生搬硬湊,要讓湖南地方戲曲與現代音樂、西方音樂巧妙融合。”

  新國風沉浸式幻境秀《新劉海砍樵》傳承版選角排練時,也遇到了困難。傳承版是專業班底之外,面向校園的特別設計,由在校學生參演。

  “剛開始老師告訴我們有參演的機會,很多家長都覺得唱花鼓戲是不是有點土?”傳承版首批小演員中胡秀英扮演者孔維藝的媽媽直言,剛開始參加選拔,自己和孩子心裏都沒底。而對傳統戲曲不了解,為孩子們的排練帶來了不小的難度。

  用“時尚氣質”吸引人們走近傳統戲曲

  “我們努力在《聶小倩》中保留湘劇藝術的精髓,但是它的演出形式很難全面呈現湘劇的魅力。”湘劇演員劉詩宇坦言。

  這也是不少老戲迷擔心的問題。

  “通過新湘劇,讓觀眾願意了解傳統湘劇。”《聶小倩》戲劇構作瞿菡説,這是製作團隊與湖南省湘劇院打造這部作品的初心。

  新計劃正在醞釀中。“根據觀眾反饋,《聶小倩》準備在2025年上半年推出2.0版本。2.0版本將從舞&、人物以及運行方式等方面進行升級,讓整個演出的體驗更豐富。”瞿菡説,他們還打算推出“戲園子”模式。

  在“戲園子”模式中,升級版的《聶小倩》依然在周五至周日演出。上班日,“戲園子”裏會上演小而美的湘劇摺子戲,讓被“聶小倩”的“時尚氣質”吸引來的年輕觀眾,逐步接受、欣賞湘劇的“內在美”。

  改編自經典湖南花鼓戲《劉海砍樵》,新國風沉浸式幻境秀《新劉海砍樵》保留的花鼓戲更加原汁原味。傳承版是該劇培育小小傳承人和觀眾的“輕騎兵”。

  “要‘10後’的孩子們看傳統戲曲有點難。參與融入了現代審美和表達的《新劉海砍樵》,孩子們接受起來容易多了。”孔維藝的媽媽説,花鼓戲對提升孩子的藝術審美有正面影響,還讓維藝與愛看花鼓戲的太爺爺、太奶奶有了共同話題。

  《新劉海砍樵》劇組還走進博才梅溪湖小學、東郡小學、長郡雨花外國語學校等多所學校,用孩子們感興趣的方式普及花鼓戲知識。即將到來的寒假,《新劉海砍樵》傳承版又要演上幾場。

  2025年,湘戲還有什麼新花樣?讓我們拭目以待。

【糾錯】 【責任編輯:左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