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牢“飯碗”有底氣——湖南水稻生産一線看信心-新華網
新華網 > 新聞 > 正文
2024 07/25 09:12:06
來源:湖南日報

端牢“飯碗”有底氣——湖南水稻生産一線看信心

字體: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尚武 通訊員 段晶 陳雪琴

  湖南早稻收穫已近尾聲。省農業農村廳近日發布的農情快報顯示,全省早稻播種1818.5萬畝,超計劃目標18.5萬畝。預計今年全省早稻畝産413公斤,同比增産2公斤;預計總産量750萬噸左右,同比增加8萬噸左右,增幅約1%。

  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在我省上半年遭受多雨、洪災的情況下,這一成績實屬不易,為實現全年糧食穩産高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精準施策,早稻豐收成定局

  喜訊從常德市鼎城區傳來,謝家鋪鎮萬畝雙季稻高産示範片喜獲豐收。7月上旬,經專家測産,示範片港中坪村早稻平均畝産達576公斤,比上年增加5公斤。

  港中坪村種糧大戶陳帥宇稱,習近平總書記今年春天來到他們村,鼓勵大戶種糧,端牢中國飯碗。今年的早稻,區農技員蹲點指導,新技術落實到丘,最高畝産突破600公斤,大戶種糧底氣越來越足。

  “今年早稻生産,實現了抗災奪豐收。”謝家鋪鎮農技員粟邵軍介紹,早稻前期苗架非常好,一二類苗情長勢好於去年,但在産量形成關鍵時期遭遇連續多雨天氣。農業農村部門及時指導,通過噴施生物調節劑等方式促進谷粒飽滿,最終單産創下新高。

  在益陽市資陽區沙頭鎮,萬畝雙季稻示範片也已顆粒歸倉。種糧大戶王雪安介紹,農業農村部門推廣集中育秧、合理密植等技術,助力早稻奪高産。

  王雪安今年種植950畝早稻,平均畝産達到475公斤。資陽區農業農村局的同志介紹,今年全區推廣早稻集中育秧,播種提早7天左右,早熟早稻在強降雨來臨前已抽穗揚花,避免了“大雨洗花”的減産損失。

  除了集中育秧,全省還推廣合理密植技術,為早稻豐收夯實根基。

  早稻移栽前,省農業農村廳提出高産技術措施,指導各地插秧機調整秧盤尺寸,合理增密栽培,早稻每畝基本苗達到2.2萬蔸左右,比原來增加三成。

  省內農業專家稱,基本苗增,有效穗多,不僅對衝了洪澇災害影響,還實現了大面積單産穩中有增。

  搶耕搶種,晚稻生産抓主動

  洪水退去後的平江縣,鄉野重歸平靜。

  “總算可以松口氣了。”7月23日,平江縣長壽鎮永寧村種糧大戶方檢來站在田埂上,揮手抹去滿臉的汗水,看著播種的晚稻,祈盼秋天的豐收。

  方檢來今年種植雙季稻1000畝。7月1日發生的特大暴雨洪澇,讓他種的早稻全部被淹。平江縣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全縣25萬畝水稻受淹,其中4000畝絕收。

  面對突如其來的災情,平江縣農業農村局一邊組織水毀農田修復,一邊從益陽等地調入種子,育的育秧,補的補苗,發動農民搶耕搶種,農業生産恢復很快。

  7月3日水退以後,方檢來就開動旋耕機,抓緊搶耕,並對種子催芽,做到“耕整一丘、播種一丘”,確保搶在7月25日前播下去。方檢來説,從品種生育期推算,7月25日前播種到位,就可避過“寒露風”。

  在湘陰縣石塘鎮白湖新村,種糧大戶萬擴軍種植的130畝早稻全部絕收,晚稻秧也被沖毀。保險公司核災完畢,他趕緊籌集8000元,購買了“閩香絲苗”“西子3號”等晚稻種子,搶耕搶種,趕在7月25日前完成播種。

  “截至25日,白泥湖垸絕收的稻田,又全部種上了晚稻。”湘陰縣石塘鎮黨委委員戢凱波稱,把握節點搶耕搶種,抓住了晚稻奪豐收的主動權。

  其餘受災嚴重的地區,當地政府調集精幹力量,指導農民生産自救,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確保應種盡種。

  谷價上揚,大戶種糧增效益

  早稻顆粒歸倉,稻穀價格牽動種糧大戶的神經。記者在洞庭湖糧食主産區看到,圓粒型早秈稻又吃香,市場價格上揚。

  在益陽市資陽區孟春家庭農場,卡車正在拖運稻穀。種糧大戶舒孟春稱,湘早秈24號圓粒幹谷,每50公斤138元,比去年上漲10元左右。

  舒孟春今年種480畝早稻,種植主推品種“湘早秈24號”,畝産接近500公斤,僅漲價每畝就增收100元。

  今年早秈稻合格糧源緊俏,剛收割的濕穀子,在田邊就被經紀人直接買走。舒孟春説,一半的早秈稻已出手,賣濕谷每50公斤100元,折合幹谷138元左右,省去搬運烘曬,圖個輕鬆。

  “早秈稻圓粒走俏,主要用於加工米粉。”沅江市近幾年堅持“早專晚優”,主推湘早秈24號、32號等優勢品種,開展産銷對接,大戶種糧積極性高。

  沅江市雙季稻萬畝示範片裏,早稻平均畝産達到450公斤以上。種糧大戶徐長進種植早稻4000畝,主要是適合加工的湘早秈系列品種。談起種糧心得,徐長進高興地説,圓粒米,産量高,加工米粉不愁賣,早稻效益連年攀升,雙季稻越種越香。

【糾錯】 【責任編輯:左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