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專業“上新”,新在哪-新華網
新華網 > 新聞 > 正文
2024 04/09 09:18:08
來源:湖南日報

高校專業“上新”,新在哪

字體: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余 蓉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此次全國共新增備案本科專業點1456個、審批專業點217個,並將列入相關高校2024年本科招生計劃。其中,湖南增設本科專業點64個,專業結構和區域布局進一步優化,高校在專業設置上更趨理性。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近日&&的《中共湖南省委 湖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建設教育強省的決定》明確指出,要引導高校立足特色、科學定位、分類發展,調整優化專業布局和結構,匯聚大團隊、構建大&&,聚力打造學科高峰。

  此次湖南高校專業“上新”了哪些專業,“新”在哪?記者進行了一番採訪。

  人工智能、大數據管理與應用成熱門

  記者梳理發現,湖南高校新增本科專業中,工學門類最多,共25個,佔比超四成;管理學門類次之,共12個,佔比近兩成。

  工學門類中,人工智能專業是最熱門的“上新”專業,有吉首大學、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湖南女子學院、湖南涉外經濟學院、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涉外學院、張家界學院共6所高校新增。

  管理學門類中,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炙手可熱,有湖南大學、湖南工業大學、邵陽學院、湖南涉外經濟學院4所高校新增。

  其實這幾年,“人工智能熱”“大數據管理與應用熱”已在全國各高校蔓延。在湖南,此前已有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湘潭大學等19所高校陸續開設了人工智能專業,國防科大、湖南工程學院、湖南工商大學等5所高校陸續開設了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

  “人工智能熱”“大數據管理與應用熱”,與湖南相關産業迅猛發展息息相關。

  近年來,我省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新型工業化進程顯著加快。2023年,全省人工智能核心産業産值達到189億元,同比增長24%;大數據産業産值達到1250億元,同比增長13%。顯然,産業的飛速發展需要規模更大、質量更高的行業人才支撐。

  “我院新增人工智能本科專業,旨在培養能從事人工智能關鍵技術的科學研究、系統開發、技術應用以及教學和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湖南女子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潘顯民&&,學院正密集走訪調研,推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實驗&&高質量建設,以更好地為湖南數字經濟發展培養高質量人才。

  湖南大學相關負責人介紹,學校新增的大數據管理與應用本科專業,以服務新質生産力作為關鍵着力點,將數據生産要素與經濟社會、企業發展需求緊密結合,聚焦於新一代信息技術變革下國家建設和企業發展對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教育提出的新目標,圍繞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國家戰略和産業發展方向,培養具備國際競爭力的複合型創新人才。

  同時,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吉首大學、長沙學院新增數字經濟本科專業,吉首大學、邵陽學院、湖南科技學院新增智能建造本科專業,湖南工業大學新增智能電網信息工程本科專業,湖南理工學院新增智能製造工程本科專業。這些專業,也都將有力支撐我省相關産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新增專業更貼合社會新需求

  除了熱門專業,我省高校還根據實際發展需求新增了部分專業。

  聚焦服務健康中國戰略需求,教育部此次新增了足球運動本科專業,全國共有30所高校獲批,湖南科技大學位列其中。

  另外,南華大學新增康復治療學本科專業、長沙師範學院新增運動訓練本科專業、邵陽學院新增助産學本科專業,都將為健康湖南建設提供更強的人才支撐。

  湖南科技大學此次還新增了海洋機器人本科專業,這是我省高校首次開設該專業。按照計劃,該校2024年擬招收該專業學生60人,5年內計劃每年招生90—120人。

  “開設此本科專業,我們有良好的基礎,有中國‘海牛’項目首席科學家萬步炎教授擔任學科帶頭人,有海洋礦産資源探採裝備與安全技術工程實驗室等多個教學科研&&作為支撐。”湖南科技大學海洋裝備與工程技術學院院長戴巨川介紹,該專業面向國家海洋強國戰略、湖南省打造“三個高地”等重大需求,培養具備紮實素養,擁有較高的海洋機器人研究、設計、檢驗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湘潭大學獲批設立能源化學本科專業,是我省高校首次布點該專業。該專業聚焦國家“雙碳”戰略、湖南省新能源産業需求,重點培養具有良好素質,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新能源的研究開發和常規能源的綜合利用及相關領域從事科研、教學、開發及管理等工作的專業複合型人才。

  記者注意到,此次我省新增本科專業最多的高校是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共新增8個本科專業,其中工學門類有5個,分別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柔性電子學、機器人工程、軟體工程、網絡空間安全。

  近年來,湖南第一師範學院解放思想,守正創新,緊跟時代,開放辦學,既堅持師範主業培養“大先生”,又積極服務信息産業培養“大工匠”“大實業家”。該校因地制宜開辦了人工智能、數據科學、微電子等新工科專業,成立了智能製造學院,推進多學科交叉融合,辦學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為發展新質生産力培養更多拔尖創新人才。

【糾錯】 【責任編輯:左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