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大腦”碰撞出怎樣的火花-新華網
新華網 > 新聞 > 正文
2024 04/02 09:25:29
來源:湖南日報

“最強大腦”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字體:

  25位兩院院士共謀湖南高質量發展

  “最強大腦”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 璐

  4月1日上午,“湘智興湘”湖南高質量發展院士懇談會在長沙舉行,來自省內外的25位兩院院士出席。

  大家圍繞湖南如何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建議發揮湖南中醫藥産業優勢,建立湖南省中醫藥技術創新中心……”

  “建議建好高水平科研&&,提升科研成果轉化質量。”

  “建議加大顛覆性技術、前沿技術布局,打好關鍵核心技術的攻堅戰。”

  這些院士中既有外省來湘院士,也有在湘工作院士。他們研究的方向涵蓋大地測量與衛星導航、高分子化學、軌道交通、生命科學、農業工程等多個領域。

  目前,湖南正在大力建設“三個高地”,尤其在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上,需要更多研發力量支撐。

  “一定要瞄準國家重大需求,對接國家重大科技戰略。”中國工程院院士、大地測量與衛星導航專家劉經南建議,通過系列舉措,引進國家級研發機構與團隊,加快科技創新高地建設步伐。

  中國科學院院士、材料學專家張躍認為,要以“集成式”改革打破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之間的“墻”,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從而更好地支撐湖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如何着眼未來,發揮優勢,夯實先進製造業這個高質量發展底座,發展新質生産力?

  “湖南發展低空經濟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在中國工程院院士、航空發動機專家尹澤勇看來,低空經濟是産業發展新賽道、經濟增長新引擎。

  “比如,湖南擁有全國唯一的中小航空發動機研發基地,形成了株洲航空城等一批航空科研生産園區和通航産業園區。”尹澤勇建議,聚焦低空經濟,壯大裝備産業規模,打造國家低空經濟産業綜合示範區。

  “要將稀有資源吃幹榨凈,形成我們湖南的新質生産力。”中國工程院院士,煉油、石油化工及工程管理專家王基銘説,岳陽乙烯項目落地為湖南打造萬億現代石化産業提供了有力支撐,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鏈延伸。

  無論是戰略性新興産業的迅速壯大,還是創新活力的持續迸發,都離不開人才的支撐。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劉經南認為,湖南科教資源豐富,要建立科學的識才、知才、用才機制,為千千萬萬的人才創造施展才華的沃土。

  中國科學院院士、生命科學與化學專家譚蔚泓和劉經南有着同樣的認識,他建議湖南加強領軍型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比如可以利用湖南省院士諮詢與交流促進會等&&引進湘籍院士,為湖南創新發展助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智能科學與工程管理專家陳曉紅建議,聚焦未來産業和新興産業,大力引進“高精尖缺”人才,抓好人才梯隊建設。

  思想的火花在觀點碰撞中綻放,為湖南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智動力”。

【糾錯】 【責任編輯:左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