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位於湖南湘江新區的中電長城總部基地。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辜鵬博 攝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謝卓芳
打造自主可控的計算系統,是我國信息化建設的關鍵環節,被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
長沙是我國超級計算機的故鄉。依託國防科技大學技術策源地優勢,湖南加大應用牽引和産業培育,成為我國計算産業的重要集聚區,新一代自主安全計算系統産業集群晉陞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
行業頭部企業如何在湘布局?國産系統從“可用”到“好用”還面臨哪些問題?1月9日,記者跟隨長沙市國鏈安全可靠計算機産業促進中心主任楊一藝來到中電長城科技有限公司,與專家、企業代表共話先進計算自主可控發展新機遇。
站上新起點
在長沙中電軟體園,一座科技新城雛形已現。“長沙新一代自主安全計算系統産業集群又添一個總部基地。”站在4棟嶄新的白色建築前,楊一藝欣慰地説。
這是中電長城投入10億元打造的總部基地,佔地面積近200畝,設置了辦公、生産製造、産品研發、生活配套四大功能區。
中電長城是中國長城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網信板塊的專業子公司。中國長城作為我國自主計算産業的開拓者和引領者,與湖南結緣已久。在過去20多年間,中國長城先後在長沙設立長城信息、湘計海盾、中電長城等10多家企業,串聯起公司幾乎所有的核心業務板塊。
2020年,中電長城落戶長沙;次年,總部基地開工建設。“將長沙打造為公司技術研發輸出地、産業創新發展生態場、人才聚集新地標。”中國長城高級副總裁、中電長城常務副總經理譚敬軍説。
譚敬軍向大家介紹,入湘以來,公司形成筆記本、&式機、一體機、服務器等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産權的計算硬體産品譜係和數字解決方案。今年三季度,新建的總部基地將投入使用。屆時,中國長城在長沙的企業都會集中入駐,眾多整機、服務器等研發人才也將匯集於此,成立長城科技研究院,持續加強計算領域科研和成果轉化。
“央企加碼建設總部基地的背後,是湖南持續推進新一代自主安全計算系統産業高質量發展産生的強大吸引力。”楊一藝點評道。近年來,基於“兩芯一生態”的技術體系(飛騰芯片+鯤鵬芯片+麒麟操作系統),1400多家先進計算骨幹企業在長沙串珠成鏈、聚鏈成群,形成涵蓋硬體、軟體、系統、整機的産業生態,本地配套率達90%。
中國長城黨委副書記、總裁戴湘桃對此點頭稱讚:“信創産業的生命在於應用。湖南非常重視應用,産業生態良好,我們的技術在這裡幾乎都能找到應用場景。”
“一個有影響力的整機企業,可以有效帶動産業鏈上下游發展。”楊一藝認為,中電長城總部基地建成後,應發揮集聚效應,吸引新一代自主安全計算系統産業鏈上更多“含金量”高的企業、項目落地湖南,推動全方位産業布局。
競逐新賽道
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産業的發展,關鍵在於可控、可靠。
在總部基地西側稍矮的一座大樓裏,全新的智能製造生産線正在建設。譚敬軍告訴記者,新的生産線將在年底投産,預計可年産5萬台國産服務器、100萬台文印設備。
作為信息技術的底層應用,服務器市場曾一度被國外品牌壟斷。這意味着,國外廠商一旦暫停服務器運營,幾乎相當於直接“拔網線”,給我國信息安全埋下重大隱患。近年來,我國布局“東數西算”等重大工程,服務器行業的市場需求持續增長。
搶抓機遇,加速攻關。譚敬軍介紹,在長沙總部基地生産的全新一代雙路服務器,具有自主安全、強勁性能、智能計算、綠色節能四大優勢,是目前國內性能最強的全自主可控服務器。相較於上一代服務器,內存性能提升150%,功耗降低8%,可充分滿足關鍵行業領域數字化建設“高可靠、高算力、智能化”的需求。
“很振奮!”楊一藝認為,國産服務器是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的重要領域,隨着國內大批數據中心投入使用,其市場空間巨大。一旦服務器主機國産化取得突破,將為數據庫、中間件、應用軟體等其他數字基建底層環節的國産化打開新局面。
在自主創新的趨勢下,打印機技術也是信息技術領域的競爭焦點。尤其在黨政機關以及重要企事業單位,如果涉密文件被打印機記錄並傳輸出去,後果無法想象。
中國長城布局文印領域,正是出於這一考慮。作為中國最早自主生産打印機的企業之一,中國長城在20世紀90年代就已推出首款全自主漢化的智能存摺打印機,成為國內首家擁有針式打印頭自主知識産權的企業。通過加大投入與研發力度,中國長城在去年10月一口氣推出29款新品打印機,全面覆蓋家庭、中小企業、黨政等辦公應用場景。新品一經發布,便收穫2.7億元訂單,增長後勁十足。
瞄準新目標
以先進製造業為主攻方向,湖南加快構建“4×4”現代化産業體系,新一代自主安全計算系統産業乘勢而上。
“作為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新一代自主安全計算系統産業集群要將先進計算的湖南模式推廣到全國、‘一帶一路’乃至全世界。”楊一藝從行業角度提出建議。
長沙是目前國內唯一實現核心芯片全類型設計國産自主的城市,在自主安全計算系統領域有着難以替代的優勢。然而,集群高質量發展還面臨市場份額小、主要技術體系尚未成為主流等制約點。
調研當天,行業專家、參與企業形成共識:發揮“兩芯一生態”的品牌效應,打造更多示範應用場景,推動集群再上規模。“融合”,成為大家討論的熱詞。一方面是技術與場景的融合,一方面是新一代自主安全計算系統與湖南其他優勢産業的融合。
湖南堅實的製造業基礎,為計算技術提供了豐富的應用空間。眼下,新一代自主安全計算系統集群在信息安全、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網絡安全、商用密碼等領域發力,與長沙工程機械、株洲軌道交通裝備、中小航空發動機集群建立戰略合作關係,以算力賦能産業集群發展。
與國外相比,國産計算系統的差距在哪?
楊一藝坦言,國産計算系統解決了“可用”的問題,但還達不到“好用”的標準。國外“Intel+Windows”系統發展了幾十年,成功適配1000萬種以上的應用;而國産系統目前僅適配幾百萬種應用,難以滿足消費者需求,因此必須通過技術迭代,提升系統性能。從“可用”到“好用”,需要研究端、應用端、集群促進組織、政府等多方發力。
據了解,2023年12月,湖南省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動計劃發布,匯聚“政産學研用金”各方合力,推動新一代自主安全計算系統産業集群加速邁向世界一流。力爭到2025年,新一代自主安全計算系統産業集群在産業規模、技術創新、産業鏈安全及生態建設等方面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調研手記】
給國産計算系統
更多試錯空間
謝卓芳
計算産業領域流傳着一句話——“使用者偉大”。這句話背後,寄託着行業對更多應用機會的期盼。
對於廣大計算機用戶來説,Windows操作系統使用起來很順手。以英特爾、超威半導體和微軟構建起的“Intel+Windows”體系幾乎佔據着全球商用計算機市場。
CPU是電腦的心臟,操作系統則是靈魂。核心技術受制於人,國産芯片和國産操作系統每進一步,都牽動着無數人的心。
和走過幾十年道路的“Intel+Windows”系統相比,國産系統目前確實還存在卡頓、應用少等問題。但也要認識到,國産系統起步較晚,更需要試錯空間,才能在不斷優化中加速前進。
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信創産業發展,應用場景向金融、電信、電力、交通等更多重點行業延伸。産業鏈上下游擰成一股繩,一批批技術人員持續攻堅克難,信息領域在關鍵技術和設備方面受制於人的局面已大為改善,關鍵核心技術被“卡脖子”的情況也有所緩和。
資料顯示,通過技術迭代,國産操作系統與國際頂尖廠商産品之間的差距,已經從曾經的10年甚至更長,縮減到了3到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