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竹産業迎來發展新機遇-新華網
新華網 > 新聞 > 正文
2023 11/12 11:51:57
來源:湖南日報

湖南竹産業迎來發展新機遇

字體:

  竹林面積全國第三,“以竹代塑”前景廣闊——

  湖南竹産業迎來發展新機遇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胡盼盼

  通訊員 張勝利 黃霖

  11月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印發《加快“以竹代塑”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提出我國將在2025年初步建立“以竹代塑”産業體系,有序推進竹製品替代塑料製品。我省緊跟其後,發布促進竹産業高質量發展文件,計劃到2028年實現竹産業年産值1000億元以上。

  湖南是竹資源大省。業內人士認為,“以竹代塑”新風口到來,湖南竹産業迎來發展新機遇。

  發展“以竹代塑”,湖南有資源、有技術、有産業

  “《計劃》的印發,為湖南竹産業發展注入新動力。發展‘以竹代塑’,湖南有基礎。”湖南省林業局二級巡視員李志勇介紹,湖南擁有竹林面積120多萬公頃,位居全國第三,為發展“以竹代塑”提供了資源基礎。

  除了有資源稟賦,竹業科研力量也領先全國。

  李志勇介紹,湖南在中南林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擁有8個竹産業研究團隊。其中,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吳義強院士竹材料研究團隊是全國唯一的竹材資源高值利用院士團隊。同時,省林業局正在牽頭組建湖南竹産業研究院。

  科技支撐下,湖南在竹材功能性改良與高效利用領域取得重大進展,帶動湖南竹産業蓬勃發展。

  湖南省竹産業協會會長歐陽碩龍介紹,目前湖南擁有竹産品加工企業4000余家,形成了較完整的産業鏈,2022年全省竹産業總産值達540億元。

  一大批湖南竹製品在全國市場中優勢明顯。全國六成的竹集裝箱底板産品、五成的一次性刀叉勺等快消品、三成的竹集成材均來自湖南。

  “但目前全省竹資源的開發利用率不足40%。”歐陽碩龍&&,湖南竹資源豐富、竹産業優勢明顯,還有非常大的挖掘空間。

  發揮竹材性能優勢,“以竹代塑”市場前景廣闊

  “竹材生長速度快、成材周期短,強度高、韌性好、硬度大、可塑性較好,天然可再生、可循環、可降解……”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校長吳義強介紹,“以竹代塑”有諸多好處,對減少環境負荷以及減排降碳等方面具有重大意義。

  目前,不少湖南企業已經嘗到“以竹代塑”的甜頭。

  記者在益陽桃江經開區箱聯天下(桃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看到,廢棄的竹子邊角料和廢舊的塑料一起,倒入大容量中溫低耗原料捏合機中,就變成了一塊塊竹塑托盤。

  “相比於塑料托盤,竹塑托盤成本低50%左右,且性能更強。”企業負責人黃岱介紹,竹纖維韌性強,使得竹塑材料的性能優於純塑料,因此只需要廢棄的竹子邊角料和塑料,就能生産出性能不錯的托盤。僅去年7個月,該公司竹塑托盤年産值達2600萬元。

  竹纖維做的內衣,全竹結構的樓房……在桃江、綏寧等地,記者看到,一根根竹材經過加工,就變成了餐具、玩具、傢具、建材等,銷往全國各地以及海外市場。

  “‘以竹代塑’,是市場機制內在選擇的結果,也是順應國際形勢變化的需要。”吳義強説。

  以塑料製品為例,今後若要出口至歐盟,平均關稅將達到26%。而生長過程中可以固碳的竹製品等則不在高關稅徵收的範圍內。因此,竹材在替代塑料製品和減輕塑料污染方面獨具優勢。

  “一方面,塑料製品用量巨大,全球每年要産生4.3億噸塑料製品。另一方面,隨着科技進步,竹材應用領域越來越廣。”吳義強介紹,推行“以竹代塑”,湖南竹産業迎來廣闊市場。

  突破現實難點,推行“以竹代塑”需多重努力

  以竹代塑,優勢明顯。但日常生活中,塑料製品依然佔據絕對優勢,以竹代塑産品的市場佔有率和認可度明顯不足。

  “價格貴是主要原因。”寧鄉市金洲鎮楚盛幼兒園園長劉金輝告訴記者,竹制玩具天然環保,無毒無害,但價格遠高於塑料玩具。長沙多家餐飲店老闆&&,一次性塑料餐具便宜。

  “竹子下山難,是竹製品成本高的重要原因。”李志勇&&,當前竹子採伐以人工為主,高效採伐機械設備缺少,竹林道、竹運輸索道等基礎設施落後,導致採伐效率低、運輸成本高。

  在桃江、綏寧等地,平均每噸新鮮竹材銷售價在500元左右,但采收環節的勞務支出就已經超過350元。

  業內人士認為,搶抓“以竹代塑”新風口發展湖南竹産業,需要在完善基礎設施、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發揮品牌引領與龍頭企業帶動等方面下功夫。

  省政府辦公廳日前&&的《關於加快竹産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支持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竹産業高質量發展。李志勇&&,湖南要加大扶持力度,提升竹林道建設規模,完善竹産業發展基礎設施,提高竹子採伐、加工效率,降低竹製品生産成本。與此同時,打造“瀟湘竹品”省級公用品牌,推廣應用竹産品,鼓勵政府採購時優先採購竹製品,從多方面努力推行“以竹代塑”,做大做強竹産業。

【糾錯】 【責任編輯:劉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