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蟹腳癢,洞庭湖迎來了螃蟹豐收季。湖南省益陽市大通湖管理區金泰農貿市場人聲鼎沸,一隻只大閘蟹被商戶們按個頭大小分類擺在攤位前,引來許多消費者購買。生意火爆讓商戶高峰忙得不亦樂乎,他跟店員忙着將大閘蟹打包裝箱,“已經收到一批老客戶的訂單,3兩重的螃蟹賣得最多,4兩以上的也很搶手。”
對於喜愛螃蟹的食客來説,吃到今年第一批出湖上市的螃蟹,具有特殊的意味。臨近中午,在大通湖區的湖鄉源大酒店,已經坐了不少正在品嘗螃蟹的客人。“蟹味濃郁,太美味了!”從長沙趕來的游客劉雪峰拿着一隻螃蟹大快朵頤。
“今年收成不錯,第一網最大的螃蟹有7兩重。”大通湖區大閘蟹養殖基地裏,蟹農們早上5點便乘舟入湖起蟹。“頭天晚上8點開始下網,第二天凌晨四五點起蟹,通過篩選、檢查,再把螃蟹送到銷售門店和農貿市場。”蟹農袁徵兵告訴記者,每畝利潤預計超過5000元。
“今年的大閘蟹品相好、品質優,預計中秋和國慶假期的銷售量能達到50多萬斤。”大通湖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工作人員何應榮説。
湖南省益陽市大通湖區的蟹農正在展示剛捕撈上來的大閘蟹。(鐘浩 攝)
大通湖是洞庭湖的重要組成部分,水産資源豐富,大通湖區是中國漁業協會河蟹分會授牌的“中國河蟹之鄉”。不過,早年間當地一度存在水污染問題,近年來大通湖區通過截污、退養等措施,開展水環境治理。同時引進上海海洋大學、湖南農業大學的專家團隊,實施“水草+大閘蟹”養殖模式,探索生態養殖技術,建立質量追溯系統、養殖尾水監測系統等,制定了大通湖區大閘蟹質量標準和養殖技術規範,將畝産控制在150公斤左右,着力打造“生態蟹”“綠色蟹”。
工人將剛剛捕撈上來的大通湖大閘蟹捆綁裝箱。(鐘浩 攝)
養殖環境變優,大通湖大閘蟹品質不斷提升,除了在湖南廣受歡迎,去年還出口到菲律賓等國家和地區。“今年全區養殖大閘蟹1.5萬畝,單産不錯,品質也非常好,很受市場歡迎,蟹農都説迎來了大豐收。”何應榮説。(記者周楠、阮周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