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近山水成為旅游消費活力——湖南自然生態旅游産業觀察-新華網
新華網 > 新聞 > 正文
2023 09/19 17:35:55
來源:新華社

親近山水成為旅游消費活力——湖南自然生態旅游産業觀察

字體:

  9月中旬,第二屆湖南旅游發展大會在湖南郴州市舉辦,以主打山水生態旅游的郴州為代表的湖南自然生態旅游産業成為關注焦點。記者近日在郴州、張家界、永州等地採訪發現,湖南多地通過挖掘山水文旅潛能,強化生態保護意識,打造差異化文旅項目等,讓生態潛力變成消費活力。

  親近山水扮演旅游業態“主角”

  9月的一場雨過後,郴州資興市東江湖景區已有些許涼意。天濛濛亮,就有游客等候在景區內的步道旁,層層薄霧從水面升起,“霧漫小東江”的水墨美景讓游客不停地摁下相機快門。

  坐擁我國首個國家森林公園,張家界是湖南奇山秀水的代表。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張家界武陵源、天門山、大峽谷、茅岩河4大景區共接待游客755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232.09%。張家界市文化旅游廣電體育局相關負責人&&,當地正從産品供給、市場營銷、旅游服務等多個維度發力,推動旅游市場全面復蘇。

  圖為9月13日拍攝的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天子山美景(無人機照片)。(吳勇兵 攝)

  在奇峰下拍照“打卡”、發朋友圈“曬”風光、用短視頻“寫”山水游記是不少游客的愛好,如今一些“老牌”名山正借助新媒體渠道提高傳播影響力。南嶽衡山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今年以來,南嶽舉辦康養高峰論壇、火苗音樂節等多種文旅活動,通過相關短視頻傳播&&大量“圈粉”,吸引眾多登山愛好者和年輕人前往。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資源開發處一級主任科員黃映紅説,全省594家等級旅游景區中有212家為自然山水類型景區,超過總量的三分之一,其中11家5A級旅游景區中有8家是山水資源景區,秀美的風光正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親近自然。

  激活“沉睡”資源 喚醒“鄉愁”記憶

  記憶中綠意盎然的山坡,清澈見底的小溪……近年來湖南部分地區通過生態修復、加強治理、綠色開發等,加大生態保護力度,激活“沉睡”資源,讓人們腦海裏的這些“鄉愁”重新變回現實,讓綠水青山成為旅游發展的澎湃動能。

  位於永州市冷水灘區楊家橋街道的宋家洲屬於湘江江心洲,是一級水源保護區,多年前,洲上及周邊水域網箱養魚、水上餐飲船(店)污水直排入江等造成洲域內水質不斷惡化。2019年開始,當地政府開展環境綜合治理等工作,宋家洲生態得到根本好轉。

  得益於良好的水面環境,今年6月初,2023年中國龍舟公開賽(湖南·永州站)在湘江宋家洲附近舉行,比賽現場吸引了大量當地群眾和游客圍觀。楊家橋街道黨工委書記文東升説,宋家洲如今已成為當地百姓休閒的生態公園,也是永州市文旅對外發展的一張亮麗名片。

  在郴州、婁底等地,修復和“喚醒”老礦山、老工廠也成為旅游亮點。近年來,當地通過産業轉型、生態修復等,將環境污染治理與工礦旅游相結合,打造“工礦景區”,成了遠近知名的旅游“打卡地”。

  讓游客在山水間有更多獲得感

  打造差異化文旅項目,提升服務水平,湖南多地在深度挖掘山水資源潛能的同時,不斷豐富與山水互動業態,“活”起來的山水吸引更多年輕人。在湘西瀘溪縣沅水畫壁景區,水上摩托艇等系列水上游玩項目成為熱點;湘西鳳凰縣打造的沉浸式藝術遊船項目,讓游客實現水上“夜游”鳳凰古城。

  圖為8月25日拍攝的鳳凰古城沱江夜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趙眾志 攝

  便捷暢玩湖湘山水,離不開數字化服務。記者了解到,近期,由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導實施的“又湘游”智慧文旅服務&&上線,覆蓋全省文旅資源超800個,為全省各級行業管理機構、旅游目的地、旅游企業、金融機構等提供數字化服務,賦能文旅融合發展。

  部分地區提質優化山水文旅項目,讓游客享受更便捷體驗成為高質量發展亮點。在郴州,仰天湖正不斷豐富低緯度草原“網紅”布景,高椅嶺正加快完善基礎設施以更好呈現丹霞美景……

  郴州市文化旅游廣電體育局局長曹政科説,高品質生態環境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加強生態保護,深化全域旅游,讓山水畫卷轉化為綠水青山的幸福答卷。(記者柳王敏、張格、譚暢)

【糾錯】 【責任編輯:左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