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縣富民開啟新征程——湖南縣域經濟發展掃描-新華網
新華網 > 新聞 > 正文
2023 08/28 09:01:00
來源:湖南日報

強縣富民開啟新征程——湖南縣域經濟發展掃描

字體: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尚武 鄭旋 孟姣燕

  醴陵陶瓷、古丈毛尖、桃江竹産業、永興稀貴金屬……在湖南,這些在市場上叫得響的“湘字號”,皆出身“城尾鄉頭”的縣域。

  歷經市場起落,堅守傳承與創新,三湘縣域經濟版圖上,特色産業加速壯大,涌現出一批“專精特新”企業,不僅在市場上大展身手,而且成為帶動區域産業升級和經濟發展的“生力軍”“火車頭”。

  縣域強,則全域強。縣域經濟一頭連着城市,一頭連着農村,既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區域經濟的基本單元、省域經濟的堅實支撐,也是輻射帶動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所在,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落一子而活全盤。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縣域經濟,推進“一縣一特”,建設“特色小鎮”,&&專門政策和措施,完善基礎和服務,加快補齊縣域經濟的短板。2022年,全省86個縣(市)GDP超過2.6萬億元,較上年增長5%,佔全省經濟總量“半壁江山”。

  “一縣一特”,不斷放大集群效應

  發展縣域經濟,首先要找準主導産業。省裏&&規劃,各地選擇縣域範圍內比較優勢明顯、帶動農業農村能力強、就業容量大的産業,培育打造産業集群。

  醴陵被譽為“中國陶瓷之都”,陶瓷産業基礎雄厚,形成了4000多個陶瓷品種、1500多個國家專利。近年來,醴陵做大做強陶瓷産業,促進縣域經濟闊步邁向“千億時代”。

  “陶瓷是醴陵的名片。”醴陵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圍繞陶瓷産業,市裏聚焦新材料、新模式、新工藝,建設中國陶瓷谷,培育華鑫電瓷等國家及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2家,陶瓷産業集群邁上“快車道”。2022年,全市陶瓷産業實現産值約740億元,其中電瓷佔世界市場份額約30%。

  像醴陵陶瓷一樣,雙峰農機遠近聞名。縣委、縣政府着力打造農機産業,創建永豐農機特色小鎮,帶動3萬多人就業。縣域內集中60余家規模以上農機企業,去年産值突破80億元。

  在桃江,全縣有100萬畝竹林。立足資源優勢,縣裏着力打造“百竹園”,開發40多個竹筍産品和60多個竹材品種,做好“點綠成金”的文章,帶動16萬名農民增收致富。

  作為知名茶鄉,古丈縣重點打造萬畝茶葉精品示範園,帶動全縣茶葉種植面積超20萬畝。2022年,茶葉總産量1萬餘噸,實現總産值16億余元,茶葉成為該縣鄉村振興中貢獻最大的産業。

  臨湘浮標、邵東打火機、祁陽白水紡織……特色産業中,誕生了諸多細分領域的單項冠軍,助推縣域進一步強起來、富起來、旺起來。

  據相關統計,2022年,湖南縣域地區生産總值超過200億元、500億元、1000億元的縣(市)分別達52個、8個、3個,較2016年分別增加19個、4個、1個,縣域經濟實力持續增強。

  做精做優,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賽迪2023中國縣域經濟百強榜單中,長沙縣、瀏陽市、寧鄉市、醴陵市入圍,分別位列第10位、19位、24位、70位。

  百強縣,並非簡單以速度論英雄,而是以GDP大於600億元、財政收入大於20億元為門檻,綜合衡量經濟實力、增長潛力、富裕程度、綠色水平等指標評選出來。

  在全省縣域經濟版圖中,辰溪縣令人眼前一亮。這個偏居大湘西一隅的山區縣,依託湖南雲箭集團,加快建設金屬表面處理中心和孝坪産業園,以先進製造業為主,構建起金屬鑄造、金屬加工、金屬表面處理一條龍産業鏈。

  2022年,辰溪縣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40.48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地方稅收收入、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別為35.9%、28.05%、28.79%,在全省縣域經濟考核評價中總體排名第四。

  過去,永興縣走“無中生有”的路子,從外地回收廢渣提取以白銀為主的稀貴金屬,打造“中國銀都”。如今,縣裏引導當地龍頭企業,與13家上市企業“聯姻”,加快産業升級。近3年,永興每年消化來自全國各地數百萬噸的工業“三廢”,從中回收生産黃金7噸、白銀2100噸、鉍6500噸、鉑族金屬8噸、其他有色金屬20萬噸。

  “做精産業,綠色發展,永興找到了一條好路子。”永興縣發改局負責人説:打造稀貴金屬的“永興樣板”,加速崛起千億産業集群。

  安化縣做精“一片茶葉”, 引領10萬茶農奔致富。從2009年世界茶業大會以來,縣委、縣政府聚焦黑茶産業,舉全縣之力打造國家級現代農業産業園,帶動全縣茶葉年加工量逾8萬噸,去年實現綜合産值238億元。

  湘南資興市憑藉東江湖的一湖好水,全面實施“旅游+”,升溫“旅游熱”;以一湖冷水發展“熱”産業,建設東江湖大數據産業園,數字經濟風生水起。2022年,資興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保持全省十強,走出一條生態綠色發展之路。

  省發改委介紹,我省縣域承載能力明顯提升。目前,湖南實現了縣縣通高速,縣城老舊小區改造加快推進,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污水處理、防洪排澇等設施不斷健全,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加快布局。

  期待更多“百強縣”

  放眼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主要集中在東部,江蘇、浙江、山東分別佔23席、16席、13席。在中部,湖北以8席位居首位。

  從湖南來看,4個全國百強縣已是“老面孔”,近10年來再無新秀登場。全省上下,期待更多“百強縣”。

  與江蘇、浙江等省份相比,我省縣域經濟總體實力不強,縣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縣域之間的規模差距懸殊,比如GDP總量最大的長沙縣與最小的古丈縣相差60.4倍。

  “江蘇、浙江縣域經濟強,主要是民營經濟強。”省社科院副院長侯喜保認為,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湖南既要發揮政府“引導員”“服務員”的作用,更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全面引進社會資本。

  目前,我省正全力推動湘商回歸和返鄉創業,大力發展民營經濟,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激發縣域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湘鄉市持續開展“引老鄉、回故鄉、建家鄉”活動,不斷壯大化工、電力、電子信息、醫療器械等産業園,縣域經濟挺進全省十強,躋身全國製造業百強縣(市)。

  邵東市大力優化發展環境,築巢引得雁歸來。近3年,全市共有2.6萬多人返鄉創業,投身箱包、智能製造、新材料等行業,創辦各類經營主體2.5萬多家,其中投資上億元的企業52家,帶動逾10萬人就業。

  資興市聚焦縣域謀招商、促招商,構築引資“強磁場”。去年,全市吸引了華潤電力、廣州耐普等一批大項目落戶,投資總額逾100億元,形成了縣域經濟發展的“資興模式”。

  省社科院專家分析,從經濟實力、增長潛力、綠色水平等因素來看,邵東、湘鄉、汨羅、湘潭縣等縣市發展勢頭較好,可望瞄準全國百強目標謀進位。

【糾錯】 【責任編輯:左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