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口幫扶之路越走越寬-新華網
新華網 > 新聞 > 正文
2023 08/14 09:02:08
來源:湖南日報

對口幫扶之路越走越寬

字體:

  兩年來,長沙投入幫扶資金5.545億元,實施對口幫扶項目499個,為龍山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對口幫扶之路越走越寬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頤佳 莫成 通訊員 張軍

  時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百合豐收,煙葉飄香。

  2021年8月,長沙市第十二任對口幫扶鄉村振興工作組(隊)進駐龍山,以省會擔當助力龍山跑好鄉村振興第一棒。龍山縣委書記時榮芬介紹,兩年來,長沙投入幫扶資金5.545億元,實施對口幫扶項目499個,37名幹部和龍山幹部群眾想在一起、幹在一起,續寫了“長龍一家親”的嶄新篇章。

  “一花兩葉”按下農業發展快進鍵

  “爸爸,你看,我們家的百合開花了。”湖南湘江新區幫扶龍山洗洛鎮工作隊隊長孔明正與兒子視頻通話。

  “兒子,你看看爸爸這裡的花海。”孔明的鏡頭對準洗洛鎮歐溪村百合基地,五顏六色的百合花搖曳生姿;花田裏賞玩、採摘的游人絡繹不絕。

  龍山是農業大縣,百合、烤煙、茶葉、中藥材、柑橘、油茶等頗具規模。這兩年,工作組把助力優勢農業産業發展,作為壯大新型集體經濟、擴大就業崗位、帶動群眾增收的重要抓手,重點從百合、烤煙、茶葉着手,加快“一花兩葉”發展。

  孔明介紹,“龍山百合”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産銷量均居全國第一。工作組投入900萬元,助力建設百合良種繁育基地,讓品質更優。在洗洛鎮、茅坪鄉和龍山北站等地打造千畝百合花海,年創收1700余萬元。山野變“花田”,村民變“花匠”,去年,龍山百合總産值10億元,9萬多農民從中受益。

  走進龍山縣紅岩溪鎮肖家坪村,一大片黃金茶園鬱鬱蔥蔥。寧鄉經開區駐紅岩溪鎮工作隊隊長楊鵬,挂在心頭的大事就是與合作社商量怎麼拓展市場。兩年來,僅紅岩溪鎮就開發茶業5000余畝,每年增加土地租金、勞務用工等收入2600余萬元,為村級集體經濟分紅68萬餘元。

  在大安鄉木魚坪村,雨花經開區駐大安鄉工作隊隊長高志勇正在田裏幫忙收煙葉,曬得黝黑的他笑呵呵地説:“今年大安鄉種植烤煙1.35萬畝,總産量2.93萬擔,預計産值能達4700余萬元。”

  兩年來工作組安排5400萬元支持特色農業,種植總面積達72萬畝,實現綜合年産值60億元,帶動近20萬名土家族苗族群眾增收致富。

  “一區兩園”承載工業復興夢

  走進龍山縣寶塔工業園,一棟棟標準廠房正拔地而起,施工人員頂着烈日搶抓工期。這是工作組投入2000萬元新建的24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和配套設施。

  “我們和甘露村合作辦一個布鞋廠,生産線都預定好了,就等着入駐廠房了。”龍山縣惹巴妹手工織品公司負責人譚艷林説,這兩年,縣裏引進了不少大企業,像他們這樣的返鄉創業人員也越來越多。

  為解決原有園區發展空間和交通制約等問題,龍山在高鐵新區控規6平方公里,新建龍山長沙産業園。對口幫扶資金投入4000萬元啟動中醫藥健康科技産業園建設,投入6100萬元修建園區主幹道瀟湘大道,聯通高速互通和高鐵站,拉開發展骨架。

  為助力龍山工業增強造血功能,工作組充分發揮長沙園區眾多的優勢,與長沙自貿臨空區、望城經開區、寧鄉經開區對接籌建“長沙龍山産業園”,探索“飛地經濟”發展新模式。龍山縣水田壩鎮水田社區和長沙縣企業合作成立長龍同飛公司,開發海外購物&&,上線龍山産品68種,助力龍山土特産走出大山。

  龍山縣委副書記、縣長周勝益説,龍山曾有捲煙廠、植物油廠等“八大金剛”;如今乘幫扶之東風,龍山産業開發區形成寶塔工業園、龍山長沙産業園(高鐵園區)的“一區兩園”主戰場,龍山工業復興,來日可期。

  “一地兩山”推動文旅産業出圈

  “當年,任弼時、賀龍就是在這裡建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暑假,革命老區茨岩塘鎮,成為紅色研學的熱門地。

  “茨岩塘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最後出發地,隨着高鐵通達,越來越多的游人走進‘一地兩山’,一天要接待十幾批次。”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紀念館館長楊波説的“一地”是指茨岩塘,“兩山”則是八面山和太平山。

  八面山被譽為亞洲最大的桌山,四面懸崖峭壁,山頂一馬平川,夏季平均氣溫只有20多攝氏度,是沈從文先生筆下“別一個國度”。

  太平山則緊鄰縣城,風光旖旎,被章太炎譽為“不亞於廬山雁蕩”。景區近兩年開發打造水上樂園、懸崖鞦韆等項目後,成為休閒度假、親子娛樂的好去處。

  龍山歷史文化厚重、自然生態優美、旅游資源富集。工作組支持紅色小鎮茨岩塘、土家原鄉惹巴拉、空中草原八面山等景區提質改造;同時,協助龍山成功舉辦2022年湖南省(夏季)鄉村文化旅游節、第八屆舍巴日等活動。龍山文旅産業復蘇勢頭強勁,今年上半年共接待游客379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36.2億元。

  龍山“一地兩山”及周邊旅游線路品質得到提升,游客可策馬八面山,觀雲海日出;走進惹巴拉,體驗土家傳統織錦等技藝;深入惹迷洞,欣賞“九龍抱柱”的鬼斧神工;流連裏耶秦簡博物館,朗讀世界上最早的“九九乘法口訣表”……

  龍山縣文旅局黨組書記覃格輝説,在長沙幫扶下,這兩年龍山文旅産業實現了高質量發展,景區更美、業態更多、品牌更響。

  “一體兩翼”夯實人才強縣之基

  “這次培訓收穫了知識、開闊了視野,既看到了差距,也增強了信心。”7月底,參加浙江大學龍山縣黨政幹部綜合素能提升班的龍山縣石牌洞鎮黨委書記田鵬受益匪淺。

  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工作組協助龍山縣委、縣政府在“引才、育才、用才”上創新思路,構建以基層幹部為主體、以專業技術人才和創業創新人才為兩翼的人才工作格局,為高質量發展強化第一資源保障。

  龍山縣把培訓鎮村幹部作為重中之重。內溪鄉15名幹部跟隨開福區幹部一道走進中山大學,咱果鄉、紅岩溪鎮252名鎮村幹部分兩批走進寧鄉市委黨校;望城區委黨校連續兩年為洗車河鎮培訓94名鎮村幹部。兩年來,龍山縣連續舉辦駐村第一書記、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等培訓班,舉辦村幹部能力素質大比武活動。

  “借助對口幫扶優勢,這兩年,有13名幹部赴長沙重要崗位挂職鍛煉。”龍山縣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肖劍介紹,龍山高度重視人才工作,針對專業技術人才,重點對象由縣領導一對一&&;兩年來引進緊缺型高素質專業人才23名,派出254名教育、醫療衞生等專業人才到長沙培訓、學習。

  工作組為創業創新人才不斷優化成長環境,舉辦“八面紅”電商人才訓練營、百靈鳥優秀青年人才成長特訓營,培養出大批“土專家”“田教授”。

  桂塘鎮工藝美術大師王士輝創作土家族建築竹雕47座,苗兒灘鎮彭穎用青春為家鄉代言,洛塔鄉吳添春演繹了從“富起來”到“站起來”到“跑起來”的勵志故事……一個個幹事創業的“領頭羊”,帶動龍山鄉村振興“加速跑”。

  “這兩年,我們認真落實長沙市委、市政府要求,助力龍山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縣沒有一戶群眾返貧,GDP跨過百億元大關,地方財政收入連年增長。”龍山縣委常委、副縣長,長沙對口幫扶工作組組長趙雪峰對記者説,對口幫扶展示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彰顯了長沙的省會擔當,激發了龍山的內生動力,兩地人民越走越親,幫扶之路越走越寬!

【糾錯】 【責任編輯:左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