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長領治,歌中的“美麗河”成為綿綿“幸福河”——
碧水長流瀏陽河
2022年10月1日,藍天白雲下的瀏陽河長沙城區段沿岸風景如畫。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健 攝
編者按
2017年,湖南在全國率先發出省總河長令,逐步建立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體系,實現“從區域到流域、從大江到小河”所有河湖全覆蓋。湖南河湖長制工作連續四年獲得國務院真抓實幹督查激勵。
為進一步做好全省河湖長制工作,營造人人管河、護河、愛河的濃厚氛圍,湖南日報開設“建設幸福河湖”專欄,聚焦全省河湖長制工作先進典型,敬請關注。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奉永成
通訊員 潘文秀 朱洪麟
“瀏陽河,彎過了幾道彎,幾十里水路到湘江……”這首膾炙人口的湖南民歌,讓美麗瀏陽河享譽國內外。
今日瀏陽河,分外美麗。
7月9日,記者來到瀏陽河源頭支流之一的小溪河,看河水清波蕩漾,兩岸逶迤靈秀。依靠河長制,瀏陽河從歌中的“美麗河”成為碧水長流的“幸福河”,2020年成功創建全國示範河流。
河長領治,一河碧水到湘江
瀏陽河,是湘江一級支流河,發源於羅霄山脈大圍山北麓,有大溪河和小溪河兩個源流,流經瀏陽市、長沙縣、長沙城區後注入湘江,幹流全長137.1公里,流域面積4244平方公里。
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瀏陽河因沿岸污染物排放量大,一度患上了污染“重症”。
2017年,湖南在全國率先發出省總河長令,逐步建立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體系。長沙市委書記擔任瀏陽河省級河長,建立五級河長組織體系。
河長領治,部門聯治。長沙市構建由水利部門牽頭,生態環境、住建、城管、農業農村等部門及屬地政府共同參與的執法監管體系,對瀏陽河流域重點問題聯合執法,形成了打擊涉河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
針對瀏陽河納污量大、生態流量不足等問題,長沙市率先在全省編制&&瀏陽河“一河一檔”及“一河一策”,並印發河長制六項制度,逐漸形成了“截污、提標、調水、監管”的治水方針。
從2017年以來,瀏陽河五級河長巡河超3萬餘次,解決瀏陽河各類問題1300余個。
通過系統治理,瀏陽河水質由2017年以前的Ⅴ類或劣Ⅴ類提升至Ⅲ類,瀏陽市出境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Ⅱ類。
全民共治,美麗河湖展新顏
走進長沙市開福區瀏陽河邊的月島河畔社區公園,處處可見鬱鬱蔥蔥的綠化帶。綠蔭簇擁下,開福區將近年推薦的“中國好人”和道德模範事跡公布在信息板上,向前來游玩的市民展示。這些“好人好事”涵蓋各行各業,其中就包含了“好人河長”。
選聘民間河長,實現全民共治。長沙市擴大民間河長選聘範圍,聘選“道德模範”“中國好人”為“民間河長”,以精神文明建設助推瀏陽河河長制工作。目前,瀏陽河流域共有民間河長874名。
長沙市在瀏陽河流域開展“紅馬甲”“河小清”“徒步凈灘”等巡河、凈灘、文明垂釣勸導公益活動,充分發揮民間河長、百姓河長、環保志願者的監督和管護作用,營造人人愛河護河的濃厚氛圍。
瀏陽河九曲灣原是一塊荒地,雜草叢生,垃圾隨意傾倒,水質不佳,人居環境較差。在各級河長的推動下,當地通過建設河道型濕地、水源涵養林,讓瀏陽河九曲灣段得到全面治理。如今的九曲灣兩岸峰巒競秀,河水碧綠清澈,蝶變為國家濕地公園,吸引游客前來“打卡”。
利用信息化手段監管河湖。建立統一的河湖基礎數據信息&&,實現河長巡河APP打卡和河長辦在線辦公。各河段和鄉鎮建立河長微信群、QQ群,互相“曬河”,形成全民共治的護河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