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長沙市雨花區湖南高橋大市場盛和咖啡烘焙工廠,烘豆師在烘焙咖啡豆。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健 攝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歐陽倩
【消費場景】
美式、摩卡、冰拿鐵……每天一杯咖啡“續命”,已是不少人的生活“標配”,成為日常開銷的一部分。
6月上旬,“6·18”電商節開始預熱,不少人“囤”起咖啡豆、咖啡冷萃液。長沙涌動着生活化、便捷化的咖啡消費新浪潮。
“巨無霸”咖啡廳壓縮,小型獨立咖啡館興起
曾經的“巨無霸”門店,上島咖啡、名典咖啡等“島係”咖啡廳,20餘年前風靡長沙。其較大的場景,糅合了中西餐廳的牛排、漢堡等。但隨着咖啡消費精品化、專業化,這種“島係”咖啡廳日漸沒落。
其後,星巴克、漫咖啡、Costa等連鎖咖啡門店席捲長沙。
走進坐落於長沙瀏陽河畔的“漫咖啡”門店,木質樓梯,挑高的大廳,幾米高的書墻,舒緩的音樂——因其獨具風格,“漫咖啡”一度風靡長沙,高峰時有10余家,但現在門店也逐步減少。
和傳統咖啡店強調氛圍感和環境不同,“遍地開花”的瑞幸咖啡門店往往面積僅10余平方米,全部線上點單、線上支付。瑞幸咖啡從2018年進駐長沙,這幾年已開了百餘家門店。
“瑞幸的成功釋放一個信號:消費者越來越理性,不會單純為環境買單,便捷、實惠是消費者首要關注的。”咖啡業內資深人士、“小咖主”咖啡創始人景建華談起這幾年的變化。
長沙小型獨立咖啡館日漸崛起,大多面積不大,在街頭巷尾保持着獨特風格。
走進潮宗街歷史文化街區,長約200米的小巷內,有數十家咖啡館,從黑色工業風到韓式小清新,咖啡館設計風格更加多元,更富有個性化。
有些獨立咖啡館甚至定位“社區店”。在望城區星巢商業廣場,“星主播”咖啡館客人大多為附近熟客,他們把咖啡館當作日常休憩、喝飲品之處。以星巢為中心,周邊2公里內就有10余家小型獨立咖啡館。
咖啡風味研發和包裝攜帶日漸生活化
咖啡消費日趨生活化,更體現在咖啡口味研發上。
“從經典的美式咖啡、拿鐵,到現在受追捧的果咖(水果+咖啡)、奶咖、茶咖等,新中式咖啡來勢迅猛。”景建華&&。
在“小咖主”咖啡館,景建華團隊從湖南人喜愛的檳榔中獲得靈感,推出“長沙滿哥”(飲品名稱),入口先是醇厚咖啡味道,回味卻是檳榔清涼與淡淡苦味。“外地游客想嘗試長沙本土特色的咖啡,我們便會推薦這款。”景建華説。
攜帶便捷,是咖啡生活化的主要驅動因素之一。長沙“三頓半”咖啡引領膠囊式咖啡風潮,將咖啡包裝進一個1厘米直徑、2厘米高的小罐,並以1至6的數字標記由酸到苦的口感。
小罐可以隨身攜帶,配上一瓶牛奶,便是自製的拿鐵;倒入礦泉水中,便是一杯美式咖啡。有網友調侃:“‘三頓半’靠一堆五顏六色的罐子,短短幾年從老牌速溶咖啡品牌雀巢眼皮底下賺了10多億元。”今年4月,“三頓半”入選“全球瞪羚企業”。
不少長沙本土茶飲品牌也瞄準咖啡這片藍海。去年,“茶顏悅色”布局咖啡賽道,“鴛央咖啡”5店同開;檸季全資投資咖啡品牌“RUU”;果呀呀也推出咖啡系列果飲。書亦燒仙草去年投資了長沙本土品牌DOC咖啡,隨後又完成控股權收購。
不少品牌也跨界試水咖啡,長沙本土健身品牌“健萌”,打造“見萌”咖啡館,收穫了一眾健身愛好者。
非洲咖啡豆受青睞,咖啡器具銷售攀升
目前,有超過200家咖啡品牌在長沙“廝殺”,咖啡豆也成為各品牌的“制勝法寶”。
咖啡豆主要有三大産區,即非洲咖啡産區、亞太咖啡産區和美洲咖啡産區。非洲咖啡豆約佔長沙咖啡豆“半壁江山”。
坐落在自貿長沙片區雨花區塊的咖啡交易中心,依託中非經貿博覽會和湖南自貿試驗區&&,咖啡整體成本比市面同類産品低30%。去年,該中心銷售咖啡豆2000噸,其中非洲咖啡豆約佔四成。今年一季度,已進口350噸非洲咖啡豆。
“這跟大的政策環境密不可分。2019年舉辦中非經貿博覽會到現在,長沙初步形成了非洲咖啡直採、加工、品牌孵化、銷售的全産業鏈條,進口非洲咖啡豆成本低、通道便捷。”自貿雨花區塊相關負責人&&。
咖啡烘焙小作坊登記辦法落地,也促進了非洲咖啡在長沙的銷售。此前,商家烘焙大多委託加工廠完成。2021年起,自貿雨花區塊頒發首張咖啡烘焙加工小作坊證。“商戶作坊烘焙,更保證了咖啡的新鮮度。”景建華介紹。
新消費浪潮下,研磨咖啡、便捷咖啡、即飲咖啡、現磨咖啡等種類,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膠囊、挂耳、濃縮液、凍乾等技術帶來的新品類,讓咖啡消費不斷升級。
咖啡機、磨豆機、咖啡壺等用具銷量也迅速提升。根據天貓數據,咖啡機已成為廚房電器“黑馬”,銷售額近兩年複合增長29%。
【專家點評】
順應生活化、剛需化新趨勢
培育咖啡消費新熱點
長沙新消費研究院負責人 張丹丹
20多年前,咖啡是高雅和品位的象徵。如今,其定位在中國消費者的心理層面早已發生變化。當前,咖啡生活化、剛需化特徵明顯。
咖啡生活化,需要構築“體驗鏈”。對商家而言,需打造個性化、主題化和場景化消費形態,強調空間功能性與舒適度,同時彰顯個性。
咖啡消費剛需化,追求性價比是消費者主流選擇。這需要整個行業發力,從種植、生豆貿易、烘焙、連鎖店和周邊快消品等環節,把價格打下去、把體驗拉上來。依託中非經貿博覽會和湖南自貿試驗區兩大&&,長沙運營非洲咖啡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這給咖啡創業者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咖啡本身也在創新。咖啡奶茶化、咖啡雞尾酒化特徵明顯。這並非是貶義,反而體現咖啡文化在長沙的普及與創新。只有咖啡館的數量夠多、消費夠便捷、圈層夠豐富、價格夠優惠,才能包容這麼多不同的咖啡形態。
目前,長沙咖啡館數量已經超過1500家,且數量還在飛速增長。“咖啡豆有品質,咖啡店有故事,咖啡師有人格魅力的咖啡市場”——這是未來長沙咖啡消費升級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