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把太陽迎進祖國”——走訪“華夏東極”撫遠
文/記者 陶德言 孫彥德 李建平 孫曉宇
“在祖國邊防最東端的角落,聳立着我們小小的哨所。每當星星月亮悄悄地隱沒,那是我第一個把太陽迎進祖國。我把太陽迎進祖國,太陽把光熱灑給萬里山河……”——歌曲《我把太陽迎進祖國》
東極撫遠,北極漠河。
相比漠河作為中國“北極”形象的廣為人知,撫遠這座邊陲小城,作為中國“東極”所在地,略顯低調而內斂。
每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照進撫遠黑瞎子島81米高的東極寶塔,意味着中國陸地領土就此迎來了新的一天。
廣袤的黑土地,豐富的漁業資源,多民族聚居地,長達212公里的邊境線,中國最東部縣級行政單位……種種元素匯集於一身,讓這個中國陸地最東端的極點形象變得更加豐富和立體。
坐落於黑龍江與烏蘇裏江交匯處的撫遠市東極廣場(受訪者供圖)
邊民生活富起來
東北的天亮得早。
金秋十月,5點30分,位於撫遠市撫遠鎮嵩山街中段西側的東極魚市,幾十家魚行早已開始熱火朝天的交易。此起彼伏的吆喝聲和討價還價聲中,隱約可以聽到天南地北的口音:專門前來“打卡”的游客,各種網絡直播的連線對話,令整個魚市熱鬧非凡。
“現在我們都在網上銷售,銷量不錯,物流也快,顧客兩三天就能收到貨,對魚的品質很滿意。”鑫同魚行負責人張景鳳説。
在撫遠市東極魚市內,店主向游客展示售賣的鯉魚。(受訪者供圖)
作為中國淡水魚品種最多的魚品交易市場之一,這裡平均每天有6萬公斤魚發往全國各地。新潮的販賣方式,配以完善的物流網絡,讓東極魚市火爆出圈,甚至還入選黑龍江“十大網紅打卡地”。
“賣魚的成了網紅,誰能想到撫遠會有今天啊。”一名撫遠本地人感慨道。
一百年前,地處黑龍江和烏蘇裏江兩大水系交匯處的撫遠,就已經有了江魚交易集市。不過那時的魚市基本上都是本地人交易。近年來,當地政府順勢而為,就地升級改造建起“東極魚市”。撫遠市“中國淡水魚都”的名號越叫越響,民間常用“三花五羅十八子”概括這裡豐富的魚類。
漁民出身的赫哲族人曹麗偉,現在是一家名為“東極赫哲魚館”飯店的老闆。談及這些年生活的變化,她十分感慨。“我17歲便下江打魚,從春天開江到冬天封江都住在江邊,春夏蚊蟲叮咬,秋冬江風刺骨,不僅患上了風濕病,而且收入很不穩定。”曹麗偉給孩子起名“嘉興”,希望家裏生活能興旺起來。
曹麗偉當年的窘境,是上世紀80年代撫遠大多數漁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撫遠雖然漁業資源豐富,但交通不發達,即使漁業豐收了也賣不出去,很多時候都“臭灘”了。
自從興邊富民行動實施以來,曹麗偉和當地群眾的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她現在經營的這家魚館,游客可以品嘗到剎生魚、塔拉哈等地道的赫哲族特色菜品,感受獨特的味蕾盛宴。曹麗偉還在村裏承包兩棟小樓,開辦家庭旅館,游客慕名而來,品江鮮、住赫哲民宿,感受邊疆群眾的幸福生活。
“赫哲人撒開千張網,船兒滿江魚滿艙。”《烏蘇裏船歌》中的場景,如今也是撫遠人“戶外小宇”(本名盧振宇)的生活寫照。他從2016年起發布短視頻並在網上直播打魚、賣魚,迅速吸引大量粉絲關注,如今在短視頻&&擁有241萬粉絲,獲讚1244萬,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
撫遠市烏蘇鎮抓吉赫哲族村赫哲族青年(受訪者供圖)
曹麗偉、“戶外小宇”都是烏蘇鎮抓吉赫哲族村人。漫步在村裏,映入眼簾的漁家樂飯店、赫哲手工藝品店、莫日根廣場等,無一不展現着濃濃的赫哲風情。
撫遠原名“伊力嘎”,赫哲語意為“金色的魚灘”。百餘年來,從黑龍江畔的一個小漁村演變成如今的邊陲重鎮,撫遠的發展軌跡和文化根脈都留下太多與魚相關的印記。
在赫哲族民俗展示館,一張張照片記錄着赫哲族人生活的巨大變遷。“黨中央的親切關懷,讓我們赫哲族人備感溫暖。”説到動情處,撫遠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遲影影在記者面前激動地跳起民族舞蹈。
據遲影影介紹,中國境內的赫哲族現有5300多人,在生活富起來的同時,近年人口也呈穩定上升趨勢。
除了發展傳統漁業,借助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發展以農業合作社為主的現代農業、以衛星測控地面站項目為支撐的衛星産業,都成為撫遠因地制宜的戰略選擇。
撫遠市長范繼濤告訴記者,他一直想推動四件事:一是黑瞎子島口岸開工建設,二是發展邊境地區職業教育,三是實現江海聯運,四是把冷水魚産業做起來。如今,這些心願有的已經實現,有的正在穩步推進中。
邊城名片亮起來
“在中國東北部的一條河邊,數百名舞者動作統一,扭臀抖肩,這套不同尋常但深受喜愛的健身操已風靡全國。”
這是法新社2023年8月一篇報道中的描述。物質富起來的撫遠人,開始追求精神生活的滿足。據説,這套名為“快樂舞步”的健身操,就發源於撫遠所在的黑龍江省佳木斯市。
當地經濟的發展也令中俄民間交流持續升溫。數據顯示,截至10月18日,撫遠口岸今年&&境已達71956人次,同比增長149%。
與此同時,撫遠人開始把目光瞄向互聯網時代的城市推廣:讓撫遠和撫遠品牌亮起來。
多年來,雖坐擁“日出之城”“華夏東極”“赫哲故里”“中國大馬哈魚之鄉”“兩江匯流之城”等令當地人驕傲的“名片”,但“撫遠”兩個字在全國的知名度並不算高。
機會終於來了。
今年1月,隨着“爾濱熱”的興起,東北各地紛紛搞起冰雪營銷,其中最出圈的一個案例就來自佳木斯撫遠。當十萬份蔓越莓帶着“東北老鐵”的深情厚誼發往廣西南寧時,幾乎全網都在直呼意外:東北居然還能生産蔓越莓?
在佳木斯市委書記叢麗看來,“東北老鐵”回禮廣西砂糖橘,“必須拿出壓箱底的東西”。而撫遠乃至佳木斯市“壓箱底”的禮物之一,就包括曾經由神舟十四號、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進行過太空育種後的特色産品蔓越莓。
撫遠市蔓越莓種植基地喜獲豐收,工人正在採摘蔓越莓果。(受訪者供圖)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蔓越莓似乎都産自國外。但其實早在2014年,這種“超級水果”就被從北美地區引入撫遠,今年當地蔓越莓種植面積達4200畝,産量3000噸左右,年産值達7000萬元以上,成為全國最重要的蔓越莓種植基地。
“送蔓越莓就是送希望、送祝福。”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叢麗如是回應撫遠蔓越莓回禮廣西砂糖橘的舉動。
每年十月是蔓越莓的收穫季。在種植基地裏,工人們先將田地灌滿水,開着打果機在水中往來穿梭,打落蔓越莓果實。很快,水面上便漂起紅寶石般的蔓越莓。撫遠蔓越莓在網上爆火後,當地順勢推出蔓越莓啤酒、蔓越莓雪糕等,不斷擴大産品線。
撫遠是中國赫哲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被譽為中國東北唯一的漁獵民族,赫哲族人特有的“三絕”——魚皮工藝、魚骨工藝、樺樹皮工藝,現在成了既能傳承民族文化、又能突出撫遠城市特色的“寶貝”。比如,用魚皮製作的工藝品成為很多外地游客喜歡的伴手禮。
擦亮城市名片,不僅是一座邊陲小城的自我營銷,更是興邊富民政策激發城市新活力的生動體現。
邊陲距離近起來
10月1日,一場“快閃”活動在撫遠東極廣場舉行。
升旗儀式後,當《我愛你,中國》的旋律響起,很多游客不禁熱淚盈眶,紛紛&&“在祖國的東極聽到這首歌,讓我們更加感受到祖國的強大”。
“自從2008年黑瞎子島西側正式回歸祖國懷抱後,我就想來。”一位70多歲的外地游客説,“我們就是要唱‘我愛你,中國’。”
濃濃的家國情懷,溢於言表。
據統計,僅今年國慶假期,就有4300多輛外地自駕車涌入撫遠,當地民宿一床難求。以前在文旅市場存在感不強的撫遠,正吸引越來越多的八方來客。今年1月至10月,僅烏蘇鎮就接待游客6.8萬人次,同比增長23.6%;村民民宿和漁家樂收入實現760萬元,同比增長28.8%。
撫遠市烏蘇鎮抓吉赫哲族村赫哲族民眾載歌載舞慶祝國慶(受訪者供圖)
撫遠印象館講解員蔡博祎對這一變化體會很深。“以前游客很少,現在每到夏季,濱江公園停車場都會停滿外地來的房車。撫遠確實沒那麼遠了。”他笑着對記者説。
“撫遠不遠”。
簡簡單單的四個字評價,令撫遠人喜出望外。
曾幾何時,作為新中國地圖雄雞雞喙上的一個“小點”,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一度是撫遠的代名詞,不僅游客鮮有到訪,就連佳木斯本地人到撫遠辦事,在路上都要耗費幾乎一天時間。
東極很遠,但現在交通變得近了。
記者從佳木斯市區乘車沿哈同高速、建黑高速一路向東,約5個小時就抵達撫遠。據介紹,撫遠東極機場已經開通了到北京、威海、哈爾濱、佳木斯、漠河等地的航線,撫遠火車站早從2012年起就正式開始辦理客運業務。
邊疆很遠,但撫遠人的心與祖國更近了。
“振國衛東疆,神州日月長。烏蘇壯甲士,固壘若金湯。”
這是撫遠烏蘇鎮“英雄東方第一哨”紀念碑背面的題詞。駐守在這裡的士兵,伴着“每當星星月亮悄悄地隱沒,那是我第一個把太陽迎進祖國”的歌聲,在寒冷與艱辛中堅守着戍邊衛國的重任。
黑瞎子島上的中國界碑和“中國陸地最東點”標誌(受訪者供圖)
在黑瞎子島,記者看到一塊灰底紅字的界碑上刻着莊嚴的國徽和“中國”字樣,下面是鮮紅的數字“259”。這樣的界碑,中方在島上共立了9塊。而在整個撫遠212公里的邊境線上,共設有29塊界碑。
秋風吹過,界碑無言。在黑瞎子島上的東極廣場,巨大的“東”字雕塑背靠祖國,面向東方。江風獵獵,高高的旗桿上,五星紅旗迎風飄揚。
邊疆生態美起來
“黑瞎子島重在生態保護”,撫遠人把這句話牢牢記在心上。
深秋的黑瞎子島,植被依然茂密。夕陽西下,兩江交匯處,頗有一種“層林盡染”“漫江碧透”之感。
黑瞎子島上擁有保存完整、面積較大的原始沼澤濕地,基本處於未開發狀態。為保護好黑瞎子島生態環境,以及在這片濕地中生活的各種鳥類、魚類,撫遠市在島上實行最嚴格的禁漁禁獵管理。2015年,黑瞎子島自然保護區升級為國家級。據撫遠市黑瞎子島鎮鎮長湯敏婧介紹,當地正在結合黑瞎子島保護與開放開發總體規劃,全面加強生態保護。
美麗撫遠,效果已經顯現。
“現在黑瞎子島水域的魚老‘厚’了,自開展常態化增殖放流以來,累計放流魚類超千萬尾,只放不撈。隨着魚不斷增多,鳥的數量也在劇增。”親歷過黑瞎子島發展變化的黑瞎子島管委會旅游局負責人宋立坤&&,自從開展重點候鳥保護行動以來,黑瞎子島上的鳥類由173種增加到225種。
一名撫遠當地人和記者開玩笑説,“黑瞎子島上有些鳥兒過着‘雙國生活’,白天在中國玩耍,晚上在俄羅斯那邊過夜”。
撫遠市轄區內的三江濕地生態環境良好,吸引成群的候鳥在此逗留、嬉戲。(受訪者供圖)
在黑瞎子島探秘野熊園,管護員通過視頻監控直觀感受着生態變遷。這幾年島上的生物物種更加豐富,他們看到過國家級保護動物,視頻中還記錄下狍子、野豬的身影。記者在現場看到,黑熊三三兩兩趴在樹杈上或灌木叢中,野鴨在水裏悠閒游蕩,鳥兒不時騰空飛翔。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撫遠市積極推進造林綠化、濕地保護、生物多樣性建設,在好生態中謀求大發展。2016年,撫遠被評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2017年入選“全國‘城市雙修’試點城市”,2021年被生態環境部授牌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兩國一島”的特殊地理位置,越來越美的生態環境,正讓撫遠聲名鵲起、游人如織。
如今,撫遠正在準備迎接一大喜事:2025年黑龍江省旅游産業發展大會將由佳木斯市承辦,主會場設在撫遠。
“古老的時光在等你,悠長的伊瑪堪在等你,飛舞的雪花在等你。”五年前在第二屆黑龍江省旅發大會上首次唱響的這支歌,或許此刻更令撫遠人感同身受。
佳木斯市委常委、撫遠市委書記何大海&&,撫遠將主攻現代化農業、文旅經濟、對外開放,以“特色興農、開放興邊、彰文興旅、聚人興城”的産業方向,走出具有邊境特色的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
顯然,撫遠人又開始了新一輪發力。
刊於《參考消息》2024年11月7日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