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6月21日電(記者楊思琪)“前行吧,出口有光,有人間煙火,有國泰民安。”夏日蔥蘢,在位於哈爾濱的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一場由哈爾濱工業大學策劃開展的大中小學一體化思政教育課堂,吸引數十名師生參加,一句結束語激發深深共鳴。
哈工大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開展思政教育。(哈工大供圖)
“一些資本主義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往往採取戰爭、殖民、掠奪等方式。與之對比,和平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徵。”哈爾濱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形勢與政策》授課教師何家旭邊走邊講。
本部位於哈爾濱市平房區的731部隊被稱為“惡魔部隊”,是日本侵華期間實施細菌戰、研製細菌武器、開展人體實驗的大本營。罪證館新館落成已近9年,外形如同“黑匣子”,入選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哈工大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開展思政教育。(哈工大供圖)
與以往學校思政教師集體備課不同,此次哈爾濱工業大學以“館-師-生”模式開展,組織大中小學生、思政課教師、專業課教師和場館專家,協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為思政教育提供鮮活素材和生動案例。同時,七門思政必修課協調分工、整合資源,形成相互&&、互為支撐、高度統一的課程體系,並有學生參與集體備課,及時收集學生反饋,促進授課內容的更新迭代。
長達數千頁的美國解密檔案,用於人體解剖的手術刀,731部隊原隊員的受訪視頻……哈爾濱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授課教師張榮榮説,在實景大思政課中,教師不只是知識的傳遞者,而是變成了引導者和參與者,能夠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場景案例相結合,達到入腦入心的效果。
哈工大在哈工大航天館開展思政教育。(哈工大供圖)
“運用豐富的場館資源,守正創新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發力,引導學生將所學、所思、所悟轉化為投身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自覺行動。”哈爾濱工業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陳蕊説。
“這堂課讓我收穫很大,不僅對731部隊有了了解,來自哈工大的哥哥姐姐也是我的榜樣,我要像他們一樣努力學習,變得更加優秀。”參與此次實景大思政課的哈爾濱市友協第二小學校學生左一辰説。
從歷史中走來,向光明處走去。結束在731部隊遺址的集體學習,師生轉戰哈工大航天館。結合展陳內容和科研成果,航天學院教授霍明英為大家講解了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
“這次授課不僅讓我對課堂上的理論知識有了更加立體的理解,也激勵我要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努力形成解決複雜科學問題的能力,把愛國情轉化為報國志。”哈爾濱工業大學數學學院碩士研究生關博楠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