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江森工集團:十年礪劍鑄榮光 生態鐵軍再出徵-新華網
2024 03/29 17:19:55
來源:黑龍江日報

龍江森工集團:十年礪劍鑄榮光 生態鐵軍再出徵

字體:

  這幾天,以拍攝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而小有名氣的龍江森工大海林局公司退休職工孫強烈忙碌並快樂著,因為每年海浪河解凍的時候,“尊貴的客人”中華秋沙鴨便會準時“報到”。3月27日,提前做好準備的孫強烈便拍到了第一波“客人”——11只中華秋沙鴨。

  

  中華秋沙鴨

  “中華秋沙鴨對生態環境和水質要求極高,停伐之前,海浪河沿岸找尋不到它們的身影。”孫強烈説,2017年,他無意間拍到了兩三只之前沒見過的鳥,後經多方認證,確定是中華秋沙鴨。隨著生態環境日益改善,中華秋沙鴨的數量逐年增加。去年拍到了多個家族共150多只,相信今年還能拍到更多。

  時間拉回到十年前的那個春天,龍江森工林區響應國家號召,肩負歷史使命,這片曾經因斧鉞奏響生命旋律的古老森林,毅然決然按下了木材商業性採伐的停止鍵。

  歷經滄桑巨變,十年磨一劍。十年間,龍江森工的每一次抉擇、每一步探索,無不深深烙印著對習近平總書記“林區三問”的震撼回應與卓越實踐,彰顯出在新時代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征程中的勇毅擔當與深邃智慧。

  作為大型國有公益性企業,龍江森工集團被省委省政府賦予生態建設、産業發展和林業投資三項功能。在企業發展歷程中,龍江森工集團堅持七個“建企方針”,全力保護好森林資源,力爭將企業打造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示范地”、踐行“大食物觀”的“引領地”、發展森林碳匯經濟的“先行地”、“兩山”價值轉換的“實踐地”和建設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的“主陣地”。

  十年間,在這場關乎綠色崛起、民生福祉與可持續未來的宏大實踐中,龍江森工集團將昔日的挑戰轉化為新質生産力的強勁引擎,鑄就了一部磅薄激昂的綠色發展交響曲。

  

  龍江森工林區生態資源豐富

  開啟“破冰之旅” 追逐“破繭成蝶”

  “森工總局時代管理粗放,注冊了大量全資、合資企業。”龍江森工集團經營管理部部長王好岩回憶起改革之前的情況……

  2018年6月30日,中國龍江森林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由原中國龍江森林工業集團(總公司)改組成立,結束了70年政企合一的歷史,大刀闊斧的改革破冰之旅正式開啟。

  “2020年,集團組織各單位全面核實工商登記企業資訊,並對無價值、非主業歷史遺留企業進行清理。截至2024年3月底,共注銷433戶法人企業和370戶非法人企業,法人企業壓減幅度達65%,法人層級控制在四級以內,極大地優化了法人治理結構,降低了管理風險。”説起改革後的變化,王好岩面露微笑。

  法人治理只是龍江森工集團重點國有林區改革的一個側面。除此之外,管護效率全面提升。相繼完成新建改造資源管護站223座,成立管護大隊23個,下設管護中隊379個,建立森林資源管護隊伍21992人,成為林區森林資源常態化管理巡護的主要力量。建立了職工家庭承包、專業管護隊相結合的管護機制,4.2萬戶職工家庭成為日常化管護重要力量。建立健全巡山護林、權屬管理、用途管制等20余項管護制度,實現護到位、看到位、管到位,橫到邊、縱到底,不留死角死面。2015年以來,森工林區林政案件逐年連降,5年結案率達95%以上,沒有發生重大森林火災和重大破壞森林資源案件。

  “現在集團總部部門合理壓縮了,人員也重新整合,辦事效率大幅提高。”王好岩對這項改革成果感觸頗深。原42個部門整合壓縮至17個,人員由375人整合壓縮至199人,初步形成層級簡化、運轉高效的總部機構。與此同時,林業局公司黨委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人員全部配齊,完成機構整合撤並改革,機關機構由原40個部門以上整合壓縮至20個以下,人員由350人以上逐步整合壓縮至165人,縮減比例在50%以上。

  

  簽約合作

  停伐意味著之前“獨木支撐”的産業格局必須打破,加快産業轉型發展迫在眉睫。

  龍江森工集團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圍繞生態建設、産業投資、境外資源開發三個主業板塊,優化資源配置,創新發展模式,推動産業轉型發展。

  依托資源優勢,啟動編制《大雪鄉旅遊發展規劃》,批準23個林業局公司産業轉型規劃,推進森林食品、森工投資等産業轉型試點。按照大基地、小工廠、大産業的發展格局,推動林業局建設種植養殖業基地,創新合資合作經營模式。發揮森工産業投資功能,把握重大戰略性投資方向,與中林集團、保利集團等央企合作,走合作型發展道路,形成戰略投資模式。利用高校科技人才聚集優勢,校企聯合,引人、引智、引技,推動森林食品、森林康養、智慧森工等領域技術創新。

  全面實施“一場一品”“一局一業”戰略,營林綠化産業加快發展,森林農業穩步推進,森林食品産業提檔升級,中藥材産業規模不斷擴大,旅遊康養産業持續推進,林業碳匯經濟取得新進展。全面開展刺五加集中收儲、加工和銷售,成為國內最大的刺五加供應企業,緊隨其後的中醫藥産業一體化發展格局正在鋪開。中國雪鄉、亞布力滑雪“精彩出圈”,把“冷資源”真正變成了“熱經濟”。

  2023年集團營業總收入110.62億元,較2013年增加69.49億元,增長168.95%。2023年實現利潤總額1.17億元,較2013年增加2.84億元,增長170.06%。

  發展保護兩手抓 要“顏值”也要“價值”

  “順山倒嘍……”十年前,海林林業局橫道林場,當了10年伐木工的韓興軍嘶吼著喊出了號子,伐倒了自己職業生涯中的最後一棵樹……

  隨著那一聲停伐令的莊嚴宣告,大森林開始了自我修復之旅。韓興軍也放下了手中的油鋸,開始發展自營經濟。10年間,他先後種植地栽木耳、五味子和“雞心果”,收獲頗豐。生活越來越好,可韓興軍仍不能割舍對林區的那份“癡情”。

  2023年,海林局公司選拔森林管護隊員。韓興軍第一時間報了名。經過筆試、體能測試、面試、體檢等環節,原來的油鋸手“變身”現在的護林員,昔日的砍樹人變成了護林人。

  變換身份的不只是森工人,採伐時代負責運輸木材的森林小火車也完成了華麗轉身。

  

  呂光濤在森林小火車上

  樺南局公司森鐵管理處主任呂光濤告訴記者,停伐之後,森林小火車似乎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但我依然和同事們認真維修保養,希望它能夠再次奔跑在林區大地上。

  2017年,呂光濤的願望實現了,樺南林區拓寬産業發展思路,森林蒸汽小火車變身旅遊項目,成為林區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護綠管綠,制度先行。2021年,龍江森工集團在黑龍江省率先實施林長制,並創新建立了“企業林長+法院院長+檢察長+林區警長”橫向協作機制和“林長+保護修復+管理監督+綜合服務+生態産業”工作推進機制。在三級企業林長制責任體係下,目前,龍江森工集團已確定1914名林長。

  全面停止商業性採伐以來,龍江森工森林面積由2014年的551.37萬公頃增長到557.9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由2014年的83.72%增長到84.72%;森林總蓄積由2014年的5.79億立方米增長到6.89億立方米;公頃蓄積由2014年的102.14立方米增長到125.49立方米;年均繁育苗木1.7億株,截至2023年年底,建設國家級良種基地4處、標準化苗圃100處,實現國有保障性苗圃年苗木培育量突破2億株。一組組鮮活的數字正是放下斧鋸轉換身份的森工人愛林護林的最好見證。

  “停伐這十年,森林增長面積相當于增加了一個中等林業局的面積;增長蓄積1.1億立方米,相當于5億棵大樹。”龍江森工集團資源管理部副部長楊崇軍形象地比喻了龍江森工林區生態的持續變好。

  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龍江森工集團因地制宜開發培育林果、林菌、林藥、林禽等産業,加速培育碳匯經濟,推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換。

  

  收獲吊袋木耳

  “不砍樹,靠啥吃飯?”綏陽局公司給出了他們自己的答案:按照龍江森工集團“一場一品”“一局一業”戰略,綏陽局公司大力推廣了黑木耳棚式吊袋栽培技術,採取現場參觀和資金獎勵等方式,鼓勵扶持職工群眾建吊袋大棚。

  “停伐前,我從事木材運輸。停伐後,我看到木耳産業效益可觀,就回到經營所建了兩棟吊袋大棚,當年挂了6萬袋,純利潤就達到5萬元。”綏陽局公司新青經營所王鋼對記者説,嘗到了黑木耳産業致富的甜頭,我又經營起日産量兩萬袋的菌包廠,現在的收入不比城裏人差。

  既要生態“好顏值”,又要産業“好價值”,黑龍江森工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煉也真切感受到了。

  日前,黑龍江森工碳資産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在國家自願減排項目登記及結算雙平臺和全國碳排放權交易係統順利完成聯合開戶。“這是集團自願減排項目即將進入國家自願減排市場關鍵一步。未來將結合國家級和省級碳匯試點的工作要求,科學有序推進造林碳匯CCER項目開發工作,加快促進碳匯經濟價值轉化。”王煉説,這同時也為集團打造發展森林碳匯經濟的“先行地”打下堅實基礎。

  

  “森”標食品

  在打造踐行“大食物觀”“引領地”的征程中,龍江森工旗下森林食品集團從未停步。他們不斷發力森林食品深加工,持續打造“森”標高端品牌,擴大“黑森”品牌影響力。目前,已開發出森林食用菌、森林漿果、森林蜂蜜及森林水、森林茶等12大類百余種森林食品,初步形成了森林食品中高端品牌産品矩陣和完整的森林食品産品體係。

  安危冷暖放心上 民生福祉更殷實

  “林區職工群眾對我們工作滿不滿意就是衡量工作質效的唯一標準。”龍江森工集團黨委把職工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讓林區人民過上有尊嚴的日子作為最大目標。

  “以前的林場路面不平,污水排放不暢。”“不少家門口堆著柴草,別説車不好過,就連人都不好走。”“經過集中治理,現在場區的路寬敞了,環境整潔了,看著就舒心。”林口局公司團結經營所職工對現在的生活環境頻頻點讚。

  

  俯瞰美麗林場

  積極推進花園式林場所建設,著力打造100個鄉村振興生態林場所示范點,建設“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生態宜居、環境優美的“花園式”林場所,在推動全省鄉村振興中爭做標桿。

  要想富,先修路。停伐之後,林區公路網越織越密。10年間公路硬化裏程由2898公里增至4446公里,林場通達率98.5%。“這幾年林業局給林場修了柏油路,安了路燈,路暢通了,林場就帶領職工搞起了‘四季’旅遊,現在遊客越來越多,很多職工也都開起了家庭民宿,生活是越過越紅火。”清河局公司育林林場場長宋玉琢深有感觸地説。

  “聽説了嗎?省城三甲醫院的專家來到咱家門口了,免費看病,明天趕緊去瞧瞧。”每次義診,鄉親們都奔相走告,早早來到義診現場排隊就診。

  為了讓林區群眾在深山遠村就能享受到全國及省內知名專家的優質診療服務,2017年,黑龍江省森工總醫院院長吳文忠牽頭組建省森工總醫院“奔跑的紅十字”專家巡回義診醫療隊,截至2023年12月,醫療隊分別前往林業局公司、周邊市縣貧困村、社區巡回義診74次,累計診療20500余人次。

  停伐十年,生態好了,産業發展了,工資翻番的目標也實現了。2014年,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2.39萬元,2023年,薪酬結構優化調整後為6.58萬元,增幅176%,是停伐時在崗職工工資的2.76倍。收入分配向有突出貢獻和苦、臟、累、險等崗位傾斜,充分發揮薪酬分配的激勵作用。

  鍛造生態鐵軍 建設現代化新森工

  森工在70余年政企合一的管理體制運作下,具有較強的熟人文化和內部封閉性。而建設現代化新森工,惟在得人。2022年以來,龍江森工集團黨委堅持“人才強企”方針,牢固樹立“大人才觀”,堅定不移推進幹部人才隊伍結構化改革,不斷淬煉龍江森工生態鐵軍“身在最北方、心向黨中央”的政治忠誠。幹部隊伍整體精神面貌和幹事創業勁頭髮生根本性轉變,為企業長遠而厚重發展不斷積聚力量。

  

  鐵軍培訓班

  “通過本次培訓班的學習,我提升了動手、動筆和動腦能力,養成了好的作息習慣,開拓了創新思維。”今年1月份,參加森工生態鐵軍第五期培訓班後,學員們收獲頗豐。

  統一標準,統一規格,統一模式,統一服裝,截至目前,封閉管理1個月的森工鐵軍培訓班已開辦5期。培訓班的舉辦有效促進廣大員工在學思想上有收獲、在強黨性上有提升、在重實踐上有淬煉、在建新功上有作為,進一步鍛造一支符合現代化新森工建設要求的鐵軍隊伍,為建設現代化新森工提質賦能。

  鍛造生態鐵軍還需科技加持。為構建空天地一體化防火體係,龍江森工集團組建23支無人機應用中隊,打造了國有林區最大規模無人機管護群,配合原有的森防指揮中心,實現林火遠端監控、北鬥定位、智能撲火指揮、管護巡護等功能,切實提升科技化森林資源管控能力,取得連續29個防火期未發生重特大森林火災的好成績。“通過強化科技賦能,我們已經建立起了一道源頭嚴防、過程嚴管、風險嚴控的森防銅墻鐵壁。”龍江森工集團防火指揮部部長趙曉波説。

  

  應聘人員準備參加筆試

  培養各方面人才,不斷注入新鮮血液才能鍛造一支能打勝仗的生態鐵軍隊伍。2019年以來,龍江森工集團共錄用各類本科及以上人才1542人,其中研究生學歷357人,佔比23%。

  與東北農業大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對接聯繫,利用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人才技術優勢,啟用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並引進博士後1名。通過設立“林業工匠”“龍江工匠”“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等方式,引導各類人才立足不同專業和崗位,為現代化新森工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不拘一格的用人導向吸引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年輕人,更多‘後浪’脫穎而出,生態鐵軍階梯形人才結構正在形成。”龍江森工集團人力資源部部長姜鳳剛説。

  人才引得進,更要留得住。暢通職業通道、拓寬晉升空間,龍江森工誠意滿滿。“我來自沒有山的城市江蘇鹽城,卻愛上了這裏的綠水青山。”入職鶴北局公司的周楠楠,經過一年基層歷練,目前已成為公司林業工作總站副站長。

  作為我省森林生態建設的主力軍和生力軍,龍江森工許下新時代新征程上的錚錚誓言:力爭成為全國國有林區現代林業標桿,成為龍江國資係統效益最好,擁有一支讓黨和人民始終信得過、靠得住、能放心的生態建設鐵軍的一流國有企業。在全面建設綠色龍江、美麗中國,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促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征程中貢獻“森工力量”。(馬一梅 李健 孫強烈)

【糾錯】 【責任編輯:才萌 郭梁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