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農科”寒地小龍蝦為龍江新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新華網
2024 03/22 10:54:00
來源:哈爾濱市農業科學院

“哈農科”寒地小龍蝦為龍江新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字體:

  哈爾濱市農業科學院以科技創新為工作核心,加快質優“哈農科”寒地小龍蝦繁殖技術科技攻關,創制農漁融合新業態,打造特色産業發展龍江新經濟。截至目前,“哈農科”寒地小龍蝦養殖規模年均增速超過500%,養殖區域輻射黑龍江省11個地市及吉林、青海等地。

  近年來,黑龍江不斷嘗試高寒地區養殖小龍蝦。自2016年以來,大慶市、五常市、依蘭縣等地,從南方引入小龍蝦種苗下塘養殖,死亡率卻居高不下,紛紛以失敗告終。2020年,哈爾濱市農業科學院攻克寒地小龍蝦運輸和繁養難題。從江蘇盱眙引種,進行2000多公里長距離運輸試驗,嘗試飛機、火車、汽車等運輸途徑,探索幹冰、低溫冰袋、專用冷藏等保存方式,經百余次試驗,運輸成活率達95%。

  為解決引種下塘成活率的問題,研發之初,小龍蝦引種下塘不足10%,哈爾濱市農業科學院嘗試改水質、換飼料、添加微生物絮團等方法,經過成百上千次的失敗,終于在高寒地區引進小龍蝦並養殖成功,培育出適合寒地氣候的小龍蝦地理種群,形成寒地小龍蝦池塘精養和“稻蝦共作”技術模式,苗種下塘成活率提高到70%,規模化寒地小龍蝦苗種培育成活率最高達82%,成功實現小龍蝦寒地越冬。

  哈爾濱市水係發達,松花江沿岸稻田密布,全市水稻種植面積穩定在800多萬畝。哈爾濱市農業科學院充分利用全市水稻面積大、集中連片的區域特點,重點研發並推廣“稻蝦共作”養殖模式,創制農漁融合新業態。“稻蝦共作”是典型的綠色農業發展模式,小龍蝦能疏松土壤、清除雜草和害蟲幼卵,其排泄物和蝦殼作為天然有機肥能為水稻生長提供營養,起到改善生態環境、提高農産品品質和價值的良好效果。

  “哈農科”寒地小龍蝦農漁産業融合後,還促進了文化旅遊産業發展。2023年“豐收節”期間,哈爾濱市農業科學院、通河縣、賓縣等地開展“小龍蝦節”活動,口味鮮美的“本地味道”受到消費者熱捧,寒地小龍蝦迅速成為農文旅融合的一張“新名片”。

  “哈農科”寒地小龍蝦取得重要突破後,迅速在黑龍江省建立20余處養殖基地,養殖基地為農民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據哈爾濱市松北區杏林村村民陳華介紹,2023年,村裏養殖小龍蝦4.3萬尾,每畝收益增加了500多元,總收益增加20多萬元。

  下一步,哈爾濱市農業科學院將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不斷完善“哈農科”寒地小龍蝦養殖和繁育技術,不斷提高寒地小龍蝦的養殖效益和品質,打造育繁推一體化發展,廣開銷售渠道,加強品牌建設、市場拓展和産業鏈整合,為龍江新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糾錯】 【責任編輯:董雲竹 才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