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5年,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為傳承紅色工運基因,哈爾濱市總工會推出慶祝全總成立100周年圖片展。展覽以“百年工運路 奮進新征程”為主題,用百幅珍貴圖片串聯起城市的工運歷史、工業記憶、工匠精神與工會擔當,奏響哈爾濱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和聲。
光影流轉,收集展覽的百幅圖片,不僅是一座城市的工運編年史,更是幾代哈爾濱人青春與奉獻的生動注腳。曾幾何時,父輩的汗水與榮光同一批批工業企業的崛起緊緊相連;廠房車間的燈火,照亮了無數家庭的奮鬥故事,也封存着一代代建設者最熾熱的青春記憶。新華網特此推出“曾經的我們”專欄,與您一同回望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致敬老工業基地裏永不褪色的拼搏與堅守。

這是一張拼版圖片,左圖為解放戰爭時期,哈爾濱機械鐵工廠工人仿製並批量生産六零炮、六零彈送往前線。右圖為2025年2月27日,在哈爾濱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管子分廠數智車間中控室,技術人員在進行指揮調度作業。(新華社記者王松攝)
在收集整理的百幅照片中,兩張照片定格了哈爾濱工人時代的跨越。昔日,哈爾濱機械鐵工廠工人仿製並批量生産六零炮、六零彈送往前線;今天,新一代産業工人用數智化系統操作設備,為建設製造強國貢獻力量。
解放戰爭時期,工人們為支援前線,努力製造武器和軍工産品,由於生産量大,原料、燃料經常供應不足。缺原料時,工人們就四處撿生鐵;沒有石灰,就自己燒。哈爾濱工人用辛勤的汗水和滿腔熱血,譜寫了一部哈爾濱全力支援解放戰爭的光輝篇章。
在繁忙的軍工生産中,工廠涌現出很多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跡。機械分廠工人陳俊亭僅憑兩支外國信號槍做樣子,製造出優質信號槍樣機,使工廠完成1000支信號槍的製造任務。梁有金、梁有仁兄弟倆,經刻苦鑽研,製造出前線急需的擲彈筒,按時送往遼沈前線……
進入新時代,哈爾濱的産業工人迎來了全新的工作環境。在哈爾濱電氣集團、哈飛工業等先進製造企業的生産車間裏,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自動化生産線已成為標準配置。
工人們不再依靠傳統的卡尺、目測,而是在計算機輔助設計系統、數字孿生技術的指導下進行精密加工。以往需要老師傅憑藉多年經驗才能完成的高精度零件加工,現在通過數控編程就能實現精度控制。
從手工打造炮彈到操作智能裝備,從憑經驗判斷到靠數據決策,哈爾濱工人階級走過了不平凡的發展歷程。變了的是不斷升級的技術裝備,不變的是那份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對國家的忠誠奉獻。
故事還在繼續……如果你也曾在爐火通紅的舊廠房裏揮過汗,或在老照片中的某一場景中生活,可以關注哈爾濱市總工會公眾號(賬號:哈爾濱工會),歡迎後&留言。
讓我們一起,把“往昔”和“今夕”拼成同一道長虹——告訴昨天,這城市從未辜負;告訴明天,這裡仍有人,願意把名字寫進下一根軸承、下一枚衝向星辰的葉片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