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是第24個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題是“呼吸不順暢,當心慢阻肺”。為提高公眾對慢阻肺的認知水平,倡導科學規範管理,推動主動檢測與早期干預,哈醫大二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舉辦“世界慢阻肺日”大型義診和科普宣教活動。
慢阻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簡稱,是一種常見的、可預防、可治療的慢性氣道炎症性疾病。常因早期隱匿、症狀易被忽視而延誤診治。40歲以上人群發病率持續上升,對健康、家庭與社會造成沉重負擔。

此次活動由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蘇冬菊教授帶隊,鮑永霞主任醫師、周丹副主任醫師、劉雅欣副主任醫師、王浩副主任醫師、楊原荻副主任醫師、蔣哲副主任醫師等專家,為前來諮詢的市民進行肺功能評估、慢阻肺風險篩查,耐心解答關於慢阻肺預防、長期治療、康復管理等問題,指導患者規範吸入治療、正確使用吸入裝置,並根據個體情況提供個體化診療建議。
通過此次義診活動進一步提高公眾對慢阻肺的認識,倡導廣大市民關注肺健康,主動檢測肺功能,做到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共同守護“會呼吸的生命”。

蘇冬菊主任醫師為患者義診

鮑永霞主任醫師為患者義診

周丹副主任醫師為患者義診

劉雅欣副主任醫師為患者義診

王浩副主任醫師為患者義診

楊原荻副主任醫師為患者義診

蔣哲副主任醫師為患者義診
哈醫大二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陳宏教授介紹,慢阻肺的核心病理特徵為氣道慢性炎症和持續性氣流受限,主要表現為長期咳嗽、咳痰、氣短、反復呼吸道感染等,隨着病程進展,可導致活動耐力下降,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王曉潔護士長為患者進行慢阻肺科普

董艷清護士為患者進行肺功能檢查
他強調,慢阻肺具有“可防、可控、可治療”的特點,但前提是早識別、早診斷、早規範管理。公眾應重點關注以下幾方面:一是主動檢測肺功能。二是堅持戒煙,避免二手煙暴露。三是減少空氣污染和刺激物暴露。四是加強呼吸道感染預防。五是堅持長期規範化治療與康復訓練。

義診現場
據悉,哈醫大二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作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已長期開展系統化慢阻肺管理,包括肺功能評估、六分鐘步行試驗、吸氣肌訓練、排痰訓練、呼吸模式訓練、運動康復訓練,以及心理評估和呼吸操指導等,為患者提供覆蓋疾病全程的綜合管理。此外,科室還開展單向活瓣肺減容術、彈簧圈肺減容術、熱蒸汽肺減容術等先進微創技術,為重度慢阻肺患者提供更多精準治療選擇。(田為 曹玥 劉雅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