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11月19日電(李碩 董雲竹)“哇!這對象牙也太震撼了!”11月的黑龍江省綏化市青岡縣第四紀古生物化石博物館內,來自哈爾濱的中學生董浩然踮着腳尖,眼神緊緊注視着展廳中央的鎮館之寶。

這對長度分別達3.25與3.5米的猛犸象象牙靜靜擺放,細密的紋理仿佛還鐫刻着冰河世紀的風痕,引得游客紛紛駐足拍照。日前,這座博物館成功入選“黑龍江省博物館事業高質量發展十佳案例”,成為全省唯一獲此殊榮的縣級博物館。

2025年11月12日,在黑龍江省綏化市青岡縣第四紀古生物化石博物館內陳列的“鎮館之寶”——長度分別達3.25與3.5米的猛犸象象牙。新華網 董雲竹 攝
“新館的科技感完全顛覆了我的想象!”曾參觀過舊館的市民王女士感慨道。在她的記憶中,2014年成立的舊館由閒置小劇場改建,展廳面積不足500平方米。如今的新館,於2022年6月啟動建設,2024年5月18日正式免費對外開放,佔地面積擴大至16115平方米,總建築面積4384平方米,布展面積近3000平方米。
走進新館,聲、光、電技術打造的冰河世紀場景撲面而來。皚皚冰川在燈光下流轉,猛犸象的低沉嘶吼在耳畔迴響,墻體彩繪+倣真模型讓史前巨獸“活”了過來。

11月12日,在黑龍江省綏化市青岡縣第四紀古生物化石博物館展廳展示的倣真猛犸象。新華網 董雲竹 攝
“我們希望通過沉浸式體驗,讓游客仿佛穿越時空,了解史前巨獸的模樣。”博物館館長馬麗娟介紹,館內展品均為青岡縣本土挖掘出土,包括26具以猛犸象、披毛犀為代表的完整化石骨架,100個東北野牛頭骨,84件化石珍品和近4700件化石散件,幾乎完整再現了第四紀古生物群落的原貌。
“通過VR眼鏡,我好像真的站在了冰河世紀的草原上!”在博物館的互動體驗區,青岡縣民主小學校五年級學生計宇晴正興奮地操作着設備。館內不僅設有線下互動體驗區,還打造了VR數字雲展館,讓游客足不出戶就能全方位感受遠古奇幻世界。針對不同群體,博物館還推出了親子教育活動、學校團體參觀、成人講座等豐富的教育項目,年接待觀眾從過去的2萬人次躍升至8.2萬人次,青少年觀眾比例顯著上升。
展館一層的“中國猛犸象故鄉主題郵局”裏,文創産品琳瑯滿目。化石模型擺件、古生物主題文具、印有猛犸象圖案的文化衫、造型可愛的文創雪糕等吸引着游客選購。“我買了一套猛犸象明信片,要寄給全國各地的朋友,讓他們也了解青岡的猛犸象化石資源。”來自北京的游客陳女士説。
作為北京大學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研學基地,這裡每年還接待大量師生開展科普實踐活動。自新館開館以來,博物館已接待游客近14萬人次,其中域外游客超3萬人次。

11月13日,黑龍江省青岡縣民主小學校組織學生進行參觀。新華網 董雲竹 攝
作為標誌性“IP”——猛犸象在黑龍江省青岡縣被賦予了多重身份。它既是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也是青岡對外交流的會客廳。從步入青岡縣的一刻起,人們就緊緊被“猛犸象”元素縈繞,從主要街道兩側的路燈造型,到市民家樓下遛彎的大小公園廣場雕塑,再到綠化帶中央的景觀造型,卡通的、剪影的、倣真的猛犸象影像無不彰顯着青岡大力發展“猛犸象IP”的決心。
每年冰雪季,青岡縣還在青岡日月湖公園創建猛犸象雪樂園,為廣大市民游客冬季游玩項目增添樂趣。樂園依託原生冰雪進行創作,輔以現代科技手段,構成了獨具猛犸象符號特色的冰雪藝術。青岡縣還精心打造了富有地域特色的“大眾冰雪季”“賞冰樂雪”以及“百萬青少年上冰雪”等大型冰雪體育品牌賽事,累計帶動了全縣10萬人參與冰雪運動。

圖為猛犸象玉米秸稈粘貼畫。(青岡縣委宣傳部提供)
玉米是青岡的傳統農作物,為了做優玉米的附加值,青岡人創造了“青岡玉米秸稈粘貼畫”,並把猛犸象題材融入到作品中,為作品賦予了更加深刻的內涵。以猛犸象為主題的玉米秸稈粘貼畫先後參展黑龍江省博物館非遺作品展、省文博會文化創意作品展,得到了專家和群眾的好評。
青岡縣正以“猛犸象IP”為紐帶,將化石資源轉化為發展優勢,為縣域文旅高質量發展提供生動樣本。(參與報道:段洪偉 閆俊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