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8月21日電(記者黃騰)在黑龍江省中部寒地黑土核心區,慶安縣正以“大食物觀”引領,將綠水青山生態優勢與現代産業融合,讓“土特産”成為走向全國的“金名片”。國家級生態原産地産品保護區的成功創建,為這份“慶安味道”增添了重磅生態含金量。

慶安的“土”,源於世界三大黑土帶核心區的天然稟賦。七河開源、九河匯流,65%森林覆蓋率築起生態屏障,235天土壤休耕確保地力。“六重生態優勢”(土壤、水源、氣候、環境、植被、物種),正是慶安榮膺國家級保護區的堅實基石。寒地黑土的肥沃與呼蘭河活水的滋養,使其成為優質水稻的黃金産區,也是森林食品和特色作物的天然搖籃。
國家地理標誌産品“慶安大米”品牌價值達145.49億元,穩居全國第二。130萬畝綠色水稻年産80余萬噸優質稻,暢銷全國。生態原産地認證再次力證其寒地黑土孕育的卓越品質基因,坐實“好稻天成”美譽。
黑土的饋贈不止於稻浪。依託8131公頃白樺林資源,慶安建成標準化採集基地。每年春季僅12-15天的採集期內,無菌技術採集的白樺樹汁通過規範可追溯流程,年産可達1.78萬噸,並開發飲品、糖果等系列産品,成為林下經濟新星。樂生源生物科技運用保鮮技術,推動品牌白樺樹汁年銷售額達2.4億元。

科技賦能讓“特”色更具競爭力。全縣建成農業物聯網應用面積30萬畝,智慧農機廣泛應用;林區通過無人機和履帶運輸車提升樺樹汁採集效率。産業模式創新同樣顯著,如博林鑫農業集團的“我在慶安有稻田”定制項目,融合稻作文化體驗,吸引長三角客戶,帶動農戶增收。生態原産地保護區建設,為這些特色産品注入“寒地黑土+生態原産地”的獨特品牌價值與溢價優勢。
慶安正以全産業鏈思維重塑農業價值。全縣68家稻米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300萬噸,發展GABA米、米糠油等深加工;樂生源亦擴建生産線研發新品。三産融合蓬勃:慶安大米網與北京驛站合作拓展銷路;稻作文化生態園接待游客3萬人次,實現“農業+文旅”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