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5月16日電 第34屆哈爾濱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即將召開,前來參加展會的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利”)董事長李書福受邀做客新華訪談,提出在吉利甲醇汽車的全國布局中,黑龍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吉利的甲醇汽車新能源技術“遙遙領先”,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對於確保我國能源安全意義重大。
新華網: 在吉利甲醇汽車的全國布局中,黑龍江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黑龍江有什麼特色和優勢最吸引吉利?
李書福: 黑龍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這個地方有特殊的氣候環境,醇氫電動汽車在北方地區特別適合推廣,所以(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哈爾濱市委市政府都很支持醇氫電動汽車在黑龍江的推廣應用。
新華網: 吉利在黑龍江打造重要的甲醇汽車基地,主要規劃是什麼,目前取得的主要進展和亮點有哪些?
李書福: 首先要把推廣應用的環境建設起來,尤其加注站。甲醇的加注站要建起來,甲醇能源的來源渠道穩定性要建設起來,還要把用戶的使用習慣培養起來。
所以,我們在黑龍江要做的事情很多,在省委省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我們盡最大可能把醇氫電動的使用環境營造起來。
新華網: 吉利甲醇汽車的技術水平在國際、國內分別處於什麼水平,取得哪些技術上的關鍵突破?
李書福 :你提的這個問題非常好,現在汽車行業有一句話叫做“遙遙領先”,我看(我們的)甲醇汽車、醇氫電動汽車除了遙遙領先,還沒有發現後面有跟上的。
過去十幾年,也有很多中國汽車公司希望在這個領域有所突破,尤其在技術方面的突破,事實上這個突破是需要投資的,需要人才、技術,需要下決心,我們一直堅持到今天,突破了很多技術瓶頸,解決了很多技術障礙,實現了很多技術成果,這需要持之以恒,確實需要大量投入。
我們研究醇氫電動汽車二十多年了,從全球來講這項技術五六十年前就(有人)開始研究,尤其在二次大戰以後(發生了)石油危機,石油一下子供應不上,好多汽車公司開始研究甲醇汽車,後來發現石油價格又降下來了,當時的甲醇汽車還面臨很多技術挑戰,比方説甲醇有腐蝕性、有溶脹性,以及它燃燒的點壓縮比例跟汽油不一樣,這裡邊有很多技術難題當年沒有解決。
也就是説,甲醇的可靠性耐久性沒有解決。比方説用1年2年的時間可以,用3年4年就壞掉了,這裡邊有很多的技術難題,現在我們都解決了,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技術突破。
新華網: 吉利在技術上取得從0到1的突破,然後在1到100乃至100到100萬這種大規模的製造和上市,這個階段在市場上的進展是怎樣的?
李書福: 好多技術我們已經實現了0到1的突破,接下去就是1-100,就是怎麼做到和傳統的電動汽車競爭,比方説現在用鋰電池的電動汽車,我們怎麼樣比它更有競爭力,以及和傳統的內燃機汽車比方説汽油車、柴油車,我們怎麼比它更有競爭力?這就是1-100,我們很有信心,我們認為一定能夠實現,(儘管)這個過程是很艱辛的。
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綠色甲醇一定要實現能源的可再生可循環。要把中國的風能、太陽能的設備裝備的巨大能力發揮出來,要把中國的風能、太陽能發出來的電變成液體的能源,就是綠色甲醇。綠色甲醇本質上講它就是液體的氫氣,就是液體的電,就是把電變成液體的了,電你要把它存儲起來是不容易的。
新華網:從全球視野和汽車産業的趨勢看,發展甲醇汽車産業,對中國有何戰略意義?
李書福:能源如果依賴進口,那就很被動了。我們如何實現能源自主,要自己來解決。除了煤炭發電,風能、太陽能發電,液體能源從原油中來。我們現在國家的原油自給自足的比例只有百分之二三十,百分之七八十是靠進口的,這就很被動,所以發展醇氫電動,把風能、太陽能變成液體能源,那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了。這條路走通的話,我們的原油就不需要進口了。
如何解決我們的大卡車以及大型的船用的能源,那就要想辦法把風能、太陽能變成液體能源,這就是我們現在推廣的醇氫電動車,既要解決能源的問題,又要解決車輛的智能電動化轉型與能源匹配的技術難題,而不是簡單地給鋰電池充電,再輸送到車輪,推動汽車前進。這也算是一條路,但不是説汽車工業的發展有唯一的一條路,還有更好的路,我們應該去探索。
策劃:顧錢江
文字:強 勇 顏秉光
視頻:才 萌
新華社黑龍江分社 新華網黑龍江頻道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