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龍江森工集團緊緊抓住黑龍江省鵝産業振興的戰略機遇,以大鵝養殖為着力點,深入挖掘林下經濟潛力,全力構建林區特色養殖體系,推動鵝産業全鏈條發展,為林區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

2024年,集團黨委大力推進“九個一”産業項目中的“一隻鵝”産業,有白鵝養殖基礎的各林業局公司積極響應,多次組織人員前往黑吉遼蒙、江浙滬等地考察調研,學習先進養殖技術與經驗,了解産業發展前景,並與黑龍江省農科院、東北農業大學等高校緊密合作,在大鵝養殖關鍵技術和飼料研發方面取得顯著成果,為産業發展築牢技術根基。

林口局公司是集團大鵝養殖産業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日前,走進林口局公司鵝蛋孵化基地,10.4萬枚鵝蛋在全自動孵化機中有序孵化,為提高孵化率,工作人員對種蛋進行光照透視監測,精準剔除無精蛋和死胚蛋。
在推動鵝産業發展過程中,迎春局公司同樣成績斐然。2024年,建成1個孵化育雛基地、2個種鵝繁育基地、10個養殖基地、61棟飼養大棚,林下養殖大鵝30萬羽、種鵝存欄3萬餘只。
迎春局公司堅持市場導向,打通“迎春白鵝”全産業鏈發展,通過建設專業鵝飼料廠強鏈,採用客戶認領、訂單銷售等方式補鏈,與揚州企業合作生産系列鵝産品延鏈,還註冊“迎春白鵝”品牌商標,利用新媒體展示生態循環養殖模式,産品成功打入江浙滬市場。

鶴立局公司則聚焦大鵝養殖産業轉型升級,在鶴立局公司的紅旗經營所大鵝養殖孵化車間內,工作人員嚴格依照相關操作規範,認真對待每一枚種蛋,密切關注種蛋孵化動態,依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控溫濕度,共同期待鵝雛破殼而出。
“目前,紅旗經營所大鵝養殖孵化室的孵化能力是30萬枚,擁有1個標準化孵化車間、2座標準化育雛脫溫車間。”鶴立局公司紅旗經營所所長李智介紹説。
不僅如此,鶴立局公司還採取分批養殖的方式,對三號溝等經營所進行大棚擴容,提前規劃幼鵝二次脫溫場地,力求最大限度提高成活率,控制損耗比例。
在龍江森工集團“三年上&階”的進程中,集團積極踐行“大食物觀”理念,加大對林區重點養殖單位的扶持力度,已建成2個鵝雛孵化中心,年孵化能力達330萬隻,2個鵝飼料廠,年加工能力近20萬噸,41個大鵝養殖基地和236個養殖棚室。截至目前,林區大鵝養殖量從10萬隻躍升至100余萬隻,種鵝基地也同步建成,引進三花、霍爾多巴吉、浙東白鵝等優質品種種鵝,成為黑龍江省內規模最大的種鵝基地,保障了鵝雛的穩定供應。
龍江森工集團林農産業部相關負責人&&,“為了做好‘一隻鵝’産業,集團持續增加科技創新的投入,不斷擴大養殖規模,完善養殖配套設施,全力打造森工鵝産品品牌,計劃到2028年,建成商品鵝養殖基地100個,養殖量達500萬隻,到2030年,建成商品鵝養殖基地200個,養殖量突破1000萬隻。”
與此同時,龍江森工集團秉持“創新求發展,開放辦森工”經營理念,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誠邀投資企業到林區投資興業,積極對接下游企業,已與波司登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鵝肉加工、服裝聯名、品牌宣傳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如今,大鵝養殖産業已成為龍江森工林區帶動經濟增長、促進産業升級的重要力量。隨着2025年《黑龍江省促進鵝産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推進落實,大鵝養殖不僅會成為龍江森工生態養殖的支柱産業,還將推動林區生態與經濟協同發展,為建設現代化新森工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力。(楊紅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