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陽村新事:昔日廢礦坑 今朝“聚寶盆”-新華網
2024 11/08 15:23:09
來源:新華網

新陽村新事:昔日廢礦坑 今朝“聚寶盆”

字體:

  新華社哈爾濱11月7日電(記者熊言豪、李建平)走進黑龍江省雞西市長青鄉新陽村,一池碧水波光粼粼,空中俯瞰宛若嵌在大地上的寶石。人們很難想象,曾經,這裡是荒蕪的廢礦坑,如今搖身一變,成為村民致富的“聚寶盆”。

  雞西市是東北著名的煤炭資源型城市,煤炭開採歷史有百年之久,採煤留下的礦坑成為當地的“生態瘡疤”。“村民們對這個廢礦坑意見很大,不僅污染環境,還對村民健康和牲畜安全造成威脅。”在新陽湖畔,新陽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方正智講述起廢礦坑蝶變的故事。

拼版照片:上圖為新陽村採煤遺留下的廢礦坑;下圖為治理後的新陽湖景區。新華社發

  10年前,新陽村還是當地有名的落後村,村集體負債100多萬元,環境、耕地等矛盾突出。這個佔地180多畝的廢礦坑盛滿了村民的怨氣:“咱村人均才1畝7分地,這個坑就這樣荒着。”“哪怕利用起來養魚、養蝦也比晾在這兒強啊……”

  村民的期盼,堅定了村兩委治理礦坑、恢復生態的決心。借助鄉村振興、鄉村旅游的“東風”,新陽村開始了治理廢礦坑的行動。

  新陽村是革命老區村,當年的東北抗聯紅色交通站就在這裡。全村34名黨員集體來到“革命老區村”牌匾下莊嚴宣誓,當年,我們的先輩們流血犧牲都不怕;現在,我們要帶領村民治理礦坑,拔掉“窮根兒”。

  對於一個經濟基礎薄弱的偏遠山村,治理廢棄礦坑難度可想而知。誓言背後,是全村黨員、群眾十年的艱苦奮鬥。遇到資金周轉困難時,黨員積極墊付;建築工地人力不足時,村民説“我們有力氣”;工地缺抽水設備時,村民主動將自家水泵抬到施工現場……

  在全村共同努力下,曾經蚊蟲滋生的淤泥被挖到岸邊,上面植上了成行柳樹;昔日臭味難聞的水體引入了清澈的河水,變成一泓碧水;荒蕪的礦坑移入了蘆葦、寒地荷花,不僅引來候鳥棲息,還引來了遠近游客。

  如今,由採煤礦坑蝶變而成的新陽湖已經打造成了擁有“一湖二池三園七橋十景”的景區。今年1月至9月,新陽湖景區接待游客超過60萬人次。隨着新陽湖的變化,新陽村依託鄉村游等,由過去的落後村蛻變成年收入70多萬元的先進村,獲得了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省基層黨建示範點、省鄉村旅游示範基地等榮譽。

  廢礦坑蝶變最受益的還是當地村民。新陽湖景區不僅常年安置60多人就業,在農閒時節,村民的烤玉米、烤肉串等攤位個個興旺。一些村民説,以前到城裏打工,顧不了家,現在工作地點離家幾百米,家裏有事,一個電話幾分鐘就回去了。

  國慶假期剛過,返鄉創業的村民尚超就帶領員工在新陽湖景區規劃今冬冰雪旅游文化項目。前不久,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以冰雪運動高質量發展激發冰雪經濟活力的若干意見》讓尚超格外激動。

  3年來,尚超已經在這裡投入資金600多萬元,建設了“不遠”露營地、“噴霧小溪”特色民俗餐飲、“霍比特小屋”兒童樂園等,積極推動新陽湖景區業態向“新陽小鎮”提升。“未來,我們的目標是利用好新陽湖生態資源,規劃建設獨具北方特色的康養基地。”尚超説。

【糾錯】 【責任編輯:董雲竹 才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