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崗 公園裏的家 向美而行-新華網
2024 09/18 09:20:27
來源:黑龍江日報

鶴崗 公園裏的家 向美而行

字體:

高鐵從花海中穿行。

大地之眼。

天空之鏡。

山泉水裏暢游。

東山體育公園。

礦山公園。

天水湖公園。

五色草“大象”。

公園長廊裏小曲悠揚。

放飛心情。

五指山公園裏剛逛完早市的居民。

公園裏休閒度假的市民。

如詩如畫的大美鶴崗。

  告別夏天,與秋相擁。漫步鶴崗這座美麗的邊陲城市,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四季見花,堪稱“一城山水半城園”。

  鶴崗建有大小公園63個,廣場31個。天水湖、欣虹湖、鶴立湖、松鶴湖等公園與居民區裏的口袋公園共同編織出一幅魅力無限的城市畫卷。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鶴崗市以“兩山”理念為指引,持續改善生態,全力做好生態文明建設這篇大文章,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7%,綠化面積3659.44公頃,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5.59平方米,被評為國家級避暑旅游目的地、全國美食旅游目的地、北方最佳自駕游目的地旅游城市、黑龍江省冰雪旅游目的地。

  今天的鶴崗,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

  A

  天空之鏡 映出煤城轉型魅力

  水為天之鏡,鏡映湖邊影。置身於鶴崗的公園,一池池清澈的水面,宛如一面面天空之鏡,映射出美輪美奐的城市影像,也映射出煤城鶴崗轉型發展的魅力。

  天水湖公園猶如一顆明珠,鑲嵌在城市的版圖中央。

  秋日,天水湖清如玉,明如鏡,美如畫。這裡充滿自然之美和濃郁的人文氣息,市民無需遠走就能享受休閒、健身、游玩的愜意。

  公園外側的一片綠地,成了游客露營地的首選。每到節假日,開上房車,三五好友或全家總動員來到這裡,將城市與戶外的生活方式自由切換。撐起一頂頂露營帳篷,與周圍的風景和諧相擁,融入大自然賦予的“家”。

  如果説天水湖是城市的一顆明珠,那麼,欣虹湖就是這座城市的一顆寶石。秋高氣爽,流經欣虹湖公園的前進溝水面碧波蕩漾,野鴨嬉戲,鳥飛魚躍,沿河兩岸草木蔥蘢,生機盎然。與欣虹湖遙遙相望的還有一處靜湖,藏在東山體育公園的層層綠茵裏。湖中,巨型水車立在中央。水平如鏡,映出藍天、白雲、水車,時間仿佛放慢了腳步,成群的市民行走在林蔭路上,輕鬆舒緩,幸福溢於言表。

  眾多的水域如鑽石般鑲嵌在城市周圍。鶴立湖距市區約6.6公里,集水面積183平方公里,是城市山水旅游度假區。景區建有壩上休閒廣場、觀景&&、濱水休閒區、休閒沙灘區、體育健身苑、遊船碼頭等,景區周邊林木繁茂,山水相連,曲徑通幽,身臨其境大有微幽靈秀之意,是難得的近郊旅游勝地。

  “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正是位於鶴崗市區西北9公里清源湖的寫照。景區以“水”為主題,以“婚戀”為主調,以休閒度假、生態體驗和婚慶為核心功能,總面積1600公頃,建築採用北歐風格,設有野趣垂釣區、賞花踏青區、濕地漫步區、主題婚戀區、丁香游園區等功能區,景區栽植了50余個品種100多萬株花卉、灌木及名貴樹種,豐富了生態景觀,深受市民青睞。

  “南有杭州西湖,北有松鶴西湖”,松鶴西湖休閒度假風景區總面積300公頃,水域面積60公頃,集旅游觀光、娛樂休閒、自然生態旅游於一體,有着“北方小西湖”的美譽。公園內山清水秀,風光旖旎,四季景觀色彩斑斕,既有大自然的神奇意蘊,更有人工雕琢的精美。松鶴公園的沙灘景點,以其細膩的沙質和寬闊的湖岸線深受游客喜愛,無論是家庭出游、朋友聚會,還是休閒放鬆,這片沙灘都是享受自然美景和親子時光的理想場所。景區設有精巧的太空艙,巧妙地將睡眠、休閒與觀景功能融為一體,不僅僅是一段旅程中的休憩之所,更仿佛是開啟了心靈與宇宙的對話。

  説起鶴崗城區園林設計的整體思路和建設成果,鶴崗市園林中心副主任張秀艷娓娓道來:“我們園林整體設計採用大手筆、大色塊、大片植的栽植手法,突出植被的厚重感、色彩韻律的變化,達到花團錦簇、步移景異的四季觀景效果。”

  春觀——地被福祿考、興安杜鵑、芍藥等次第開放,待到山花爛漫,大地也如同披上了紅毯;夏賞——四季錦帶、玫瑰、百日草等各色花卉,構成百花爭艷、姹紫嫣紅的絢麗畫卷;秋看——菊花、紅葉,色彩斑斕、層林盡染,讓游人如醉如癡,盡享“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美好;冬品——百花花楸、衛矛、佛頭花等,白雪映襯下的紅豆、紅果,更加讓人心曠神怡,同時也考慮到時令變化為鳥類提供食物,實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我們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在日常工作中多措並舉,強化公園湖面保潔管理。為給市民創造環境優美、水質清澈的游園環境,在五指山公園、北山公園、天水湖公園、欣虹湖公園等有湖面公園的主要&&口、人流密集處懸挂宣傳橫幅,倡導廣大市民愛護公園衞生,保持湖面清潔。成立上游來水檢查小組,每天安排專人排查上游來水,並做好巡查記錄,發現問題及時上報。在湖岸沿線增設垃圾桶80余個,方便市民和游客使用,安排專人隨時巡察,提醒游人不要將垃圾、雜物扔到湖內,對湖面漂浮物進行打撈,確保湖內水質清潔乾淨。組織專人對欣虹湖、黎明湖、前進溝等公園的水體進行全面清淤,徹底改善沿線水體環境,所以我們的水面才能像鏡子一樣清澈。”鶴崗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李博介紹。

  B

  大地之眼 凝眸生態建設張力

  與鶴崗國家礦山公園相伴而生的新嶺煤礦是國有重點露天煤礦,以“綠色開採”為理念,彰顯了鶴崗市近年來致力於生態建設的喜人成果。這裡的北露天採礦區,被中國大地藝術家王剛譽為“大地之眼”,又被游客稱為礦山“大峽谷”,它見證了鶴崗從工業時代向生態時代邁進的鏗鏘腳步。

  鶴崗國家礦山公園是我國首批28座國家級礦山公園之一。這裡,小橋伴流水、碧湖映綠樹,百尊藝術塑像、千米浮雕壁畫、萬米綠化長廊和風景絕美的礦山“大峽谷”,處處展現着令人讚嘆的美,也展示着鶴崗礦山百年來的發展歷史以及獨特的礦山文化。

  “大地之眼”佔地面積1萬畝,是煤炭開採過程中形成的一個人工“大峽谷”,奇特的地質景觀和恢宏的採煤場景,記錄了近一個世紀的煤炭開發歷史,是地質教學、研究、科考的重要基地,也是解密煤炭成因的一部智慧寶典。

  沉睡億萬年的鶴崗露天煤礦通過人類的開採,讓大地睜開了眼睛;而“大地之眼”的打造,只是鶴崗市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管中窺豹”。

  中國美協主席范迪安第一次來鶴崗,他説:“沒想到鶴崗這麼美,非常適合油畫創作,讓人流連忘返。”

  北得克薩斯大學教授、智力合恩角國際中心主任裏卡得齊這樣評價“大地之眼”:通過與“大地之眼”互動、傾聽,來獲得智慧,鍛造品格。鶴崗“大地之眼”不僅是文化的表現,更是生物文化的表現。

  在南礦區,凡是見過下沉100多米深的礦山“天池”都會驚呼,它有九寨溝的碧綠色彩,更有長白山天池的深邃與神秘。而這個讓人嘆為觀止的“天池”,其實是鶴崗市因地制宜生態修復後的百年露天礦。

  “礦坑生態修復、再造一個藝術作品,是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為保護家園應盡的責任。鶴崗‘大地之眼’展現了城市記憶的文化底蘊,提升了美學欣賞維度。它已成網紅打卡地,其潛在價值有無限可能。下一步,正在醞釀將這個作品加持賦能,與瀏陽河煙花大師打造‘天空之眼’,夜空中綻放‘煙花之眼’與大地太陽能‘燈光之眼’交相輝映,構建天地對話的美學景觀。”參與“大地之眼”策劃的陳先生滿懷信心地説。

  與“大地之眼”呼應的還有城中“山泉之眼”,從城中廣場、公園流淌出的涓涓山泉水,或許是鶴崗市民獨有的福分,他們每天帶着大小器具,來到人民廣場“聖水泉”、北山公園“瑞鹿泉”,排隊灌裝清涼、甘甜的免費“礦泉水”。

  “我這麼多年都直接喝這個泉水,從來沒有鬧過肚子,家裏養的鳳尾魚就用這兒的泉水,都不用困水,魚在水中翩翩起舞啊。”家住北山公園附近、67歲的謝大爺笑呵呵地告訴記者。

  在北山游泳館的山泉水裏暢游,市民們的那份愜意、幸福感油然而生,仿佛把自己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昔日的“兩河十四溝”污水橫流,如今的“兩河十四溝”已成為城市中靚麗的風景線,回歸的游子看到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感慨萬千。

  據鶴崗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21年末,鶴崗市政府制定的“兩河十四溝”綜治二期工程,長治久清的任務已全面完成。共投資9.2億元,鋪設污水管線61.4公里,建設收集生活污水直排口213處,沿河岸生態修復綠化面積114公頃、種植喬灌木90.48萬株,新建水生態公園8處,河道整治55.6公里、完成底泥疏浚29.23萬立方米。全市16條黑臭水體實現了去除黑臭的目標,現在,水清岸秀、魚翔淺底,河道防洪能力顯著提高,水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促進了周邊經濟的發展,沿河房地産業經濟有所提升,外地人在鶴崗購房逐漸增加。

  C

  和諧之美 激越澎湃發展活力

  鶴崗夏季平均氣溫20.2℃,城市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達3000多個,擁有得天獨厚的“清涼”與“生態”優勢。

  今年鶴崗城區空氣質量指數檢測顯示:1-7月空氣指數達到優良的天數為205天,佔比96.2%。市民在這樣的環境裏生活,仿佛置身於天然大氧吧。去年,鶴崗空氣指數與“森林裏的家”伊春一起名列全省第一。

  鶴崗,曾是國家重要煤炭基地之一,煤炭儲量20多億噸,百年開採歷史給這座城市帶來了經濟效益。但,鶴崗也是一座資源枯竭需要轉型發展的城市。

  該如何轉型,才能走出困境?鶴崗市委市政府立足實際,高位謀劃,確立“生態立市”戰略,並採取了一系列強有力措施,突出重圍,走出一條建設生態文明之路。

  將廢棄的礦山打造成以礦山文化為主題的礦山公園;將塌陷區建成供市民休閒娛樂的體育公園;在中國電影誕生地建設電影廣場;將老舊小區拆遷後改建為花海;在居民聚居地建設口袋公園;將小區內外的荒地、垃圾場改造成綠地、休閒場地……連續的“大動作”“大手筆”,徹底改變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狀況,實現了300米見綠,500米見園。也正是鶴崗全市上下堅持生態修復的決心和努力,才有了如今“公園裏的家”。

  涼爽宜人的秋日,晨練的市民,在風景秀麗的東山體育公園裏,跳舞、輪滑、奔跑……有誰能想到,過去這裡曾是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生活起居的煤礦棚戶區和採煤沉陷區?為增進人民福祉,2020年,東山區決定將這裡改建成多功能的公園。“體育公園佔地50萬平方米,集綠化、美化、健身、休閒、娛樂為一體,全力改善生態宜居環境,滿足了轄區百姓多年來對公共健身服務的需求。”談起今昔對比,東山體育公園的負責人不無自豪。

  當秋日清晨的第一屢陽光灑向北山公園房車營地時,游客們已早早起來洗漱、做飯。來自重慶的阮世勇夫妻熱情地與記者聊起來:“我們開着房車走過68個城市,今年來到鶴崗市,駐紮在北山公園。這裡的天藍、空氣好,百姓也格外熱情,配套服務也是一流的。”

  同樣喜愛旅游的王靜來自山東,她常備一個PM值測水儀在身邊。前一晚,王靜從房車天幕上接了一桶雨水,準備刷車。她用測水儀一測,數值顯示為4。“鶴崗的環境太好了,空氣一點污染也沒有。”王靜興奮地説。

  “公園裏的家”真諦是什麼?是人與自然和諧,是人民至上。鶴崗一些職能部門相繼在公園裏辦公。

  最浪漫的要數鶴崗市工農區民政局,他們將婚姻登記處設在天水湖公園。今年8月3日,鶴崗市民政局加強資源整合,完善婚慶産業鏈條,傾情打造“景區公園”式婚姻登記場所,撬動城市“甜蜜經濟”。公園美景寓意生活甜美如意,截至目前,天水湖婚姻登記處共有21對新人喜結連理。

  你來,我也來。鶴崗市工農區雙鶴社區將辦公場所設在工農花海公園裏,轄區居民到社區辦事都有美景可以欣賞,市民的幸福指數節節攀升。2022年這裡被評為全國示範性老年友好型社區。

  生活在“公園裏的家”,百歲老人逐年增多,截至目前,在鶴崗市49.74萬人口中,登記在冊的百歲老人就有43人。

  梧高鳳比至,花香蝶自來。鶴崗市不僅為市民打造舒適的生活環境,也為外地人搭建了“保姆式”的營商&&。邵冬梅從山東來到鶴崗辦企業,目前企業發展穩中有升。她對記者説:“我一有時間就去五指山公園晨練,也經常領着企業員工在天水湖、東山體育公園裏做團建,企業發展的方向制定都是在公園裏醞釀出來的。這裡給我們的發展帶來了靈感,更給予我們一個非常穩定、舒適的營商環境。”

  一提到游客來鶴崗看什麼,鶴崗市文體廣電旅游局推廣科科長謝大飛精神頭倍兒足,她如數家珍地給記者介紹起大美鶴崗的旅游資源:鶴崗就像一個大公園裏的家,旅游生態資源十分豐富,擁有大界江、大森林、大冰雪、大濕地、大農業、大礦山,生態多元,美不勝收。這裡有全國第一個跨國度、跨民族的流域文明綜合博物館——黑龍江流域博物館;有全國第一個全方位展示黃金文化和掘金歷史的古鎮——太平溝黃金古鎮;有東北三省首家真槍實彈射擊場——諭霖射擊場;有亞洲單體面積最大的鶴北原始紅松母樹林;更有“黑龍江最美的地方”——龍江三峽。

  城在園中,園在城中。這就是“公園裏的家”——鶴崗。它不負眾望,為踐行生態文明建設,為打造美麗中國,鶴崗正在向美而行。(文/攝 滕新桃 田琳 記者 吳樹江)

【糾錯】 【責任編輯:才萌 郭梁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