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N!一場“起跑線”上的全力托舉——伊春市烏翠區“手拉手、伴成長3+N”捐資助學活動紀實-新華網
2024 04/26 09:19:12
來源:極光新聞

3+N!一場“起跑線”上的全力托舉——伊春市烏翠區“手拉手、伴成長3+N”捐資助學活動紀實

字體:
  3年時間!189名困難學生!90余萬元善款!

  當伊春市烏翠區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趙燕將近期的幾筆幫扶款登記到全區“手拉手、伴成長 3+N”捐資助學工作&賬上後,她習慣性地看了一下善款總額,並欣喜地將相關信息發到“幫扶人”微信群。“繼續努力幫扶更多孩子!”“為我們自己點讚!”“困難家庭孩子需要,我們就一直在!”隨即,各單位“幫扶人”陸續在群裏留言,併發來了“紅心”“陽光”“笑臉”的微信表情。因為大家知道,這組數據不僅僅代表着 2021 年活動開展以來取得的階段性成果,更是 189 個家庭和孩子因此獲得的正向激勵和健康成長,以及他們與這些家庭、孩子間的溫暖故事……

▲烏翠區“手拉手、伴成長3+N”捐資助學啟動儀式在烏馬河第一小舉行

  工會主席“小”善舉,區委書記“大”愛心

  邱德麗是烏翠區的一位盲人,多年前,因為沒有技能,一直沒有工作,還要照顧年邁的母親、撫養年幼的女兒,生活非常艱難。時任烏翠區總工會主席董春莉了解情況後,鼓勵她學習按摩技術,開辦了按摩室。剛開始邱德麗因技術不熟練店裏缺少客源,董春莉就交費讓她在自己身上“練手”,並幫她印發宣傳卡片,往店裏領親朋好友“捧場”……隨着按摩水平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多,邱德麗的性格漸漸開朗起來,一改以前“不敢見人”的性格。“董姐幫我自食其力了,錢給別人吧。”期間,她還婉拒了相關部門給她的慰問金。如今,她已經是區盲人協會的副主席,積極幫助他人。

▲烏翠區委書記劉志浩深入資助學生家中了解學習和生活情況

  為特困職工捐款、兒童節獻愛心、與低保戶結對子……董春莉帶領工會同事和愛心企業家的善行義舉引起了區委書記劉志浩的注意,也與他醞釀已久的助困助學想法不謀而合。當劉志浩書記向董春莉提出在全區更廣泛、更深入、更持久地開展“助學”活動的設想時,董春莉馬上激動地&&“:保證能幹好!”

  很快,由區委辦、紀委、組織部、宣傳部、婦聯、團區委等單位主要領導組成的區困難學生結對幫扶領導小組正式成立,在以區委書記、區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指導下,細化開展困難學生認定及受助資格認定等工作,不局限於低保家庭,只要是困難學生,應助盡助。

  區教育局協調各學校詳細排查登記困難學生,區總工會、民政局以及各街道社區等評審小組成員仔細核實,建立檔案和&賬……經過前期緊鑼密鼓、認真細緻地組織,2021 年 5 月 27 日,烏翠區“手拉手、伴成長3+N”捐資助學啟動儀式在廣大家長、學生們的期盼和掌聲中拉開大幕。這標誌着全區 30 余名現職處級領導幹部、80 多個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黨組織、10余家愛心企業與總計 180 多名家庭困難學生的結對幫扶工作正式展開。

  “資助品學兼優的困難家庭小學生每學期每人不低於 500 元,初中、高中、大學生每學期不低於1000元!幫扶對子確立後,資助將持續到學生大學畢業。在物質上、學習上、思想上同步幫扶!”如今,已任伊春市總工會黨組成員、經審委主任的董春莉回憶説“,活動啟動現場振奮人心的話語、激動人心的場景仍歷歷在目。”當天,另一個細節同樣讓董春莉記憶猶新——會場外一位路過的企業負責人了解情況後,主動找到她表達想成為“幫扶人”的強烈願望。

  “古人説‘寒門出貴子’,但在當今社會來看,困難家庭的孩子要面臨更多‘不進則退’的挑戰,這一點咱們都清楚。所以我想,如果大家力所能及伸出援手,在困難孩子的心裏種下溫暖的種子,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他們的人生就不會與國家、社會的發展背道而馳,成長成才也就有了更大的希望。”這是劉志浩對志願活動更深層次的思考和期望,也是他語重心長地對黨員幹部們説的話。

  領導“全發力”,黨員幹部“一盤棋”

  “唐姨,您那麼忙,就不用經常來看我啦!”3 年來,每次在學校或家裏看到風塵僕僕趕來的區紀委書記唐艷秋,接過幫扶金和慰問品,低保家庭學生小新總是感覺很過意不去,但是很快她就在唐艷秋撫摸一把、摟抱一下的親昵動作中歡欣雀躍起來。

▲烏翠區紀委書記唐艷秋了解資助學生的學習情況

  小新渴望和這位親切和藹的“唐姨”多説説話,因為在她與眾不同的單親家庭成長經歷中,很少體會這种家庭之外的溫暖和情誼,更極少有人能在學習目標、舉止言行等方面給她那麼明晰、那麼中肯的指引和建議,這對於已經讀高中,正處於人生另一個轉折點的小新來説,是多麼的重要。

  然而,三年前的小新卻是一個性格內向、心態較為悲觀的女孩。在唐艷秋今天一個安慰電話,明天一份節日禮物的關心下,小新漸漸變得開朗、陽光。看到小新的變化,唐艷秋深有感觸地説“:這是我們以愛之名結的緣分,我很珍惜,也一定幫扶到底。”

▲烏翠區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趙燕整理3+N活動工作&賬

  正如唐艷秋一樣,面對幫扶的孩子們,全區各處級領導、黨員幹部也從不吝嗇自己 的時間和承諾,不僅保質保量完成每學期的 “約定動作”,發現困難家庭有什麼特殊需要,也盡力想方設法去解決。記者在伊春市西山水業開發有限公司黨支部幫扶困難學生&賬上看到,他們對 5 名小學、初中、高中學生的春節慰問、開學慰問、專項幫扶、職工捐款從未間斷,3 年來已經近 50000 元。這還不包括他們每年六一兒童節、端午節等節日期間,給困難家庭孩子們送去的各種慰問品。

  從協調就業創業的資金到滿足日常所需的柴米油鹽,從工作上的臨時困難到長遠生活的目標規劃,這場有固定主題的幫扶活動已經遠遠超出了活動本身,而大家也在無怨無悔的付出中,收穫了困難家庭和孩子們真心誠意的感恩“回饋”:給幫扶人送瓜子、蔬菜,甚至送大鵝的情況也時有發生,雖然大家都婉言謝絕了,但非常理解他們單純地想表達那份無以言表的感激之情。

  “主席叔叔,感謝您一直以來對我的幫助,我給您拜年了,祝您工作順利,身體健康!”每逢年節,區總工會主席王曉東幫扶的孩子都會給他發來略顯簡單卻飽含真情的微信語音祝福。他也經常會樂呵呵地拿出手機,略帶炫耀地放給身邊的人聽。

▲烏翠區委書記劉志浩帶隊在烏馬河一中調研

  “新官理舊賬”、動態調整幫扶對象、定期復查幫扶情況等也是這項活動最初定下的“調兒”。作為3+N活動具體承辦單位,區總工會設立專人管理此項工作,每學期開學前會同區教育局普查登記新增困難學生。當有領導調動、新增困難學生、學生畢業轉學、社區合併等情況出現時,再協調幫扶領導小組成員重新對接幫扶人,幫扶的困難學生已經從最初的178名遞增到189名。劉志浩更是全程關注着幫扶活動的每一個環節和變化,協調解決各種難題,讓這場愛心“接力賽”有序運轉、向好發展。

  2023年,烏翠區總工會在梳理並上報了“手拉手、伴成長3+N”捐資助學活動近兩年的成功經驗後,該項目順利獲批伊春市首屆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項目大賽優秀獎,同年,烏翠區委書記劉志浩更是被省總工會授予“全省工會之友”榮譽稱號。

  國企民企“爭幫扶”,物質精神“兩不誤”

  作為民營企業負責人,伊春永達木藝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張桂俠也積極地參與到這項聲勢浩大的助學幫扶活動中。“我這次幫扶的困難孩子是我硬要來的。”談到 3+N活動,張桂俠笑着説。一開始,考慮到她已經從其他途徑幫扶了幾個困難孩子,企業近兩年因為新冠疫情經營上出現了一些困難,區總工會就不建議她參加這次活動了。但是她卻認為自己還有餘力,“再幫一個沒有問題”。

  因為幫扶過很多困難孩子,張桂俠有很多經驗。“缺啥少啥,你就和哥哥説。”每次去困難孩子家裏,她基本都帶上自己兒子,在她看來,同齡人的交流更容易打破陌生感,更便於側面了解孩子的實際需求。

▲伊春市總工會黨組成員、經審委主任董春莉攜手農業銀行為困難學生送去運動服、鞋等慰問品

  華能伊春熱電、農業銀行、蛙之寶公司……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都在這場社會責任的“大考”中衝在前面,勇於擔當。孩子家裏最近是否缺衣少藥?他們將來的就業問題咋解決……圍繞困難家庭和孩子可能面臨的各種難題,幫扶人可以説是用盡了心思,使出了渾身解數。“最近去看你家孩子了嗎?”已經成為幫扶人員經常交流的一個話題。

  “西山水業公司經理郝廣慧近兩年有痛風的病症,每次看到他拖着近 200 斤的身體一瘸一拐、滿頭大汗地把米麵油扛到我家五樓時,我都告訴孩子,一定要記住今天,記住幫過咱們的每一個人。”談起他的幫扶人,困難職工小李動情地説。

  企業如此,在困難學生的就讀學校,他們同樣得到“愛待”。

  據烏馬河第一小學校長黃海介紹,這 3年陸續有 50 余名 3+N 困難學生在學校就讀。學校在他們的日常學習、行為和心理等各個方面都給予了最大的關注和關愛。“只有我們與幫扶人形成育人合力,才不會讓困難學生‘掉隊’,才不會辜負區委區政府的信任和重托!”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烏馬河第一中學校長孫愛萍和班子成員不僅經常詢問每個班困難學生情況,還帶領老師進行家訪,與幫扶人一起研究解決具體問題“。幫扶前後,小航最大的變化就是精神狀態積極向上,而且非常明顯!”談到班級困難學生小航,班主任馬微老師這樣説。

▲烏翠區總工會召開“手拉手、伴成長3+N”捐資助學推進會議

  “原本被困難的生活折磨得沒有了‘心勁兒’,是這場幫扶讓我重新認識了社會,看到了希望!”一位受助的困難職工深有感觸地説,活動中的物質幫扶“看得見摸得着”,孩子的成長變化也是有目共睹的,他“有奔頭了”。

  時間仍在推移,善款還在增長,在這場已經持續了 3 年之久的活動背後,不變的是幫扶人對困難家庭和學生一如既往的愛心捐助和溫情陪伴“。善良不能曇花一現,善舉何時何地都不晚。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盡最大努力讓困難家庭放下‘物質包袱’,讓孩子們在思想上重新起跑!”劉志浩斬釘截鐵地説。(記者 郭艷軍)

【糾錯】 【責任編輯:才萌 郭梁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