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著春天的節拍,墾地共赴“發展之約”-新華網
2024 03/21 10:19:40
來源:龍頭新聞·黑龍江日報

踏著春天的節拍,墾地共赴“發展之約”

字體:

  三月春風拂面,北大荒集團北安分公司與北安市墾地合作會談室傳出陣陣掌聲,一個個切實可行的工作措施醞釀生成。雙方踏著春天的節拍,共赴一場發展之約。

  春光不負趕路人。2023年,北安分公司與北安市墾地共建的成功經驗被農業農村部收錄並在全國推廣。翻看墾地融合發展的精彩答卷,可復制、可推廣的規模化經營模式,一係列更加有效的管理辦法、更加科學的農藝措施、更加精準的服務準則,助力北安分公司順利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工作,讓種地更專業、更簡單。

機械化整地作業

  放大招!“平移模式”顯成效

  “農墾種地是真行,我們種的大豆通過使用‘一松二趟三防四促’等高産農藝措施,2023年大豆最高畝産達到452.5斤,標準化種植讓我們從中受益。”趙光村農戶馬龍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這是糧食增産的“密碼”。北安分公司將先進的農業生産管理模式、測土配方、農藝技術和作業標準“平移”到周邊鄉鎮,圍繞農業生産全過程中的各個環節,積極構建“供種管收、儲運加銷”全方位的專業化農業經營服務體係和農業生産科技體係。

  眾所周知,規模化是現代農業的基礎和前提。解決土地分散、管理分散問題是關鍵一步。

  近年來,北安分公司積極協調地方政府,以趙光村為試點,組織村屯組建了8個“集體農場”,有效開展土地整合、機車調配和服務對接等工作。

undefined

墾地聯席會議現場

  這些“集體農場”由村集體領辦,村民民主選舉産生的場長、監管員履行溝通協調、監督生産等職能,既將土地經營權、監督權、收益權保留在農戶手中,又有效整合了2.43萬畝連片耕地,小壟變大壟、分散的土地變集中。2023年,趙光鎮26萬畝耕地全面實現農業社會化服務,為墾地整鎮整村土地托管服務打造了樣板。

  “我們將高效栽培模式,還有測土配方、分層定位定量施肥、播後盲松等應用技術,完整應用到托管地號,幫助地方村屯提升産量。”北安分公司農業發展部總經理遲宏偉介紹。

  規模化經營的土地上,一臺臺智能農機奔騰輾轉,一項項保護性耕作、病蟲害綠色防控的新技術接連運用……2023年,北安分公司開展對外農業社會化服務面積達到504萬畝,輻射黑河全域、新疆、內蒙古、冀魯豫等地的13個市縣、49個鄉鎮、86個村屯。通過平移復制這種規模化經營模式,直接為國家增産糧食1.27億斤。

  有了成功的經驗作支撐,北安分公司將全力實施農業社會化服務提升行動,大力發展代耕代種、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會化服務,不斷擴大墾地合作“版圖”。2024年,計劃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100萬畝,通過全程托管和技術服務相結合的方式,持續完成“二鎮四村”的整鎮整村推進。

查看玉米生長情況

  掏家底!“科技植入”強根基

  “根據綜合數據顯示,咱們區域的凍土層在2米左右,積雪徹底融化是在3月20日之後,大概4月10日至15日,能達到施肥的標準......”眼下,北安分公司趙光農場技術人員王金龍正在為趙光村村民講解凍土深度觀測情況,助力趙光村備春耕工作。

  在趙光農場數字農服指揮中心,隨著平臺滑鼠的移動,點擊的地塊不斷放大,各類數據資訊盡收眼底。看著大螢幕,趙光村的村民不禁感嘆:“農墾真是牛,以前種地看天,現在種地看屏,這一年啥時間該幹啥,一目了然,一點兒也不差。”

  農業可持續發展、高品質發展,必須插上“科技的翅膀”。

  隨著墾地合作不斷深入發展,北安分公司與地方市縣、鄉村共建共用,充分發揮種植技術、農機裝備等農業生産優勢,共同抽調47名專家組成技術服務團隊,整合各類農機具1672臺(套)統一管理、統一作業,通過平臺化賦能、標準化指導,有效推動農業向數字化、科技化轉變。

檢修農機

  “我們今年在東豐村打造高標準示范農機合作社,對農機具進行科學改裝,其中包括改裝的施肥機電控馬達、機車定位模組、收割機減損裝置等,起到了良好的科技示范效果。”趙光農場有限公司科技服務中心主任李海成介紹。

  新興科技運用,是幫助地方村屯提升農業水準的關鍵。2023年,北安分公司還投資390萬元建設了墾地合作資訊指揮中心和數字示范園項目,在趙光鎮趙光村、二井鎮自和村墾地合作共建示范田,配備了自動巡田遙感無人機庫、生長環境監測設備、氣象檢測站、太陽能供電系統等設備。目前,已完成了2.7萬條數據、圖像的採集、分析和存檔,為農業生産提供了精準技術支撐。

  此時的田間有“耳目”、雲端有“大腦”、地裏有“醫生”……新時代農業現代化的蓬勃發展,讓北安分公司的“機械手”“智能腦”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引擎”。

  今後,北安分公司將通過數字農業推動合作升級,在科技園區和基地建設上,打造2條“百裏”墾地合作現代農業示范帶、6個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和8個鄉鎮的墾地現代農業標準化種植基地,形成集合良種、良田、良法、良機和數字資訊的現代農業高標準示范區,助力鄉村産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整地作業

  使全勁!“黨建共建”繪藍圖

  土地豐産、農戶增收、生活舒心,是黨建共建成果展示的最好説明。

  北安分公司黨委著眼全局謀發展,以黨的建設工作為重要抓手,依托區位和産業優勢,與地方政府建立“紅色聯盟”,實現組織上“融入”、工作上“融合”、服務上“融通”,共同打造優勢互補、資源共用、深度融合的“黨建共建模式”,全面增強區域創新發展活力,形成以黨建一體化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新局面。

  “我們村一畝地産量較往年增産80余斤,托管給農場4萬畝土地多賺了900余萬元,真是太感謝了!”北安市二井鎮村民李洪軍説,農場的包戶黨員一年四季忙在田間,開春時沒等積雪融化就跑到地裏取土樣,配制“營養餐”,夏管和秋收經常24小時“連軸轉”,他們對土地標準化的堅持和真誠的服務,讓村民們既佩服又感動。

  如何讓黨建功能凸顯,推動墾地合作不斷引向深入?北安分公司各農場有限公司結合各自黨建品牌,與墾地合作鄉鎮打造“黨建+”多個示范點,並構建“三級”包聯模式,從黨支部包村、黨小組包屯、黨員包地塊的“三包”行動做起。

  去年,趙光農場有限公司和趙光鎮聯合開展農業、農機、畜牧等技能培訓47次,開展拔河、籃球比賽等文體活動20次。長水河農場有限公司和二井鎮創建了“7351”墾地黨建共建載體,成立了科技帶動、金戈鐵馬等7個特色黨小組。紅星農場有限公司和楊家鄉共同打造了墾地聯動“紅楊”黨建品牌,扎實推進4萬畝耕地技術服務高效對接。建設農場有限公司和通北鎮聯合創建了“黨建+服務”載體,選派業務能力強的黨員幹部到通北鎮黨群服務中心開展現場辦公......一係列扎實有力的舉措,推動了墾地經濟、文化、體育各項事業共同繁榮發展。(通訊員:岳文 林存寶;記者:劉暢;攝影:林存寶 錢泊羽 任忠良;視頻:蔡達 王婧 朱珊珊)

【糾錯】 【責任編輯:董雲竹 才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