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兵:遇見最好的時代 創造更好的自己-新華網
2023 12/01 15:51:37
來源:新華網

郭兵:遇見最好的時代 創造更好的自己

字體:

  近年來,文博産業蓬勃發展,博物館、紀念館、科技館等展館越來越深入到群眾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説,文化展館代表着一個地區的文化形象,是衡量一個地區文化綜合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之一,今天,走進“讀懂龍江”訪談間的是黑龍江威聯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兵,聽他跟我們分享文化展館的陳列布展設計與施工,了解專業技術人員如何講好文物故事,如何讓文物“活”起來?

  新華網:歡迎郭總做客新華訪談,我們了解到,您公司1992年成立,創立之初做公共空間裝飾裝修,是什麼樣的契機讓您轉到文博行業?

  郭兵:在2007年,我們投的平頂山紀念館設計施工一體化中標了,16年前多媒體手段還不成熟,我們把館裏幾十米長的半景畫改造成了國內第一個大型弧形幕電影,同時還做了電動門的開啟方式。通過這個設計方案的創新,我們得到了業主和專家的認可,雖然説過程並不簡單,但我發現做博物館更有意義和價值,就這樣,公司邁進了文博行業。

  新華網:郭總,公司到現在已經31年了,在您的記憶中,做了哪些較有影響力的陳列布展項目?取得了哪些榮譽?在您做過的眾多博物館裏,有沒有讓您印象深刻的項目經歷,請和網友分享一下。

  郭兵:像楊子榮紀念館、東北烈士紀念館、東北抗聯博物館、黑龍江郵政博物館等,這些年做的項目相繼獲得了多項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同時多次被文物報刊登專版介紹。

  印象深刻的是在家鄉哈爾濱做的東北烈士紀念館:首先東北烈士紀念館是1931年竣工的,是一座白色歐式古典主義建築,它作為歷史保護建築,本體是不可動的,而我們在裏面做的《黑土英魂》基本陳列,是我國目前唯一一家利用20世紀初的歐式老建築,通過群體烈士事跡及相關文物,系統展示東北十四年抗戰史的省級紀念館的基本陳列。其次我們結合建築外觀是白色,也將館內陳列運用白色作為主色調,不僅內外和諧統一,同時白色也代表了皚皚白雪的東北,東北也素有白山黑水之稱,既體現了地域性,又緊扣主題。我們在2019年的改陳中,增加了解放戰爭時期的內容,但因為原館裏一座由著名雕塑大師孫家彬創作的高4.2米,重1.25噸的楊靖宇雕塑,它是目前國內最大的一座楊靖宇室內銅像,是動不了的,我們考慮到雕塑的空間荷載問題,重新設計規劃了展線,把二樓作為展廳的起點,完美地解決了這兩個問題。

  還有在牡丹江海林做的楊子榮紀念館,我們接手的時候,整個展館只有一張照片,什麼資料都沒有,之後通過收集資料,徵集文物,專家多次會審,做了大量的工作去打磨細節、設計方案,最後把3000多平方米的展館呈現出來,現在楊子榮紀念館是東北紅色旅游的重要景點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都有30余萬人去參觀學習、緬懷先烈。

  新華網:目前,黑龍江省正發力推進數字政府建設,讓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服務有溫度,黑龍江省數字政府建設啟動實施一年來,企業享受到哪些便利和服務?您對黑龍江省營商環境最想説的一句話又是什麼?

  郭兵:結合自身企業來講,我對數字政府的數字化服務改革比較有體會:之前公司的各種審批業務,都必須拿材料去線下窗口辦理,有時候排隊的人很多,或者因材料不齊需要多次前往,不是很方便。現在黑龍江持續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建設全省統一網上受理系統,推進政務服務網點和自助終端向基層延伸,提供涉企服務、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以數字技術助推深化“證照分離”改革,探索“一業一證"等照後減證和簡化審批新途徑,這些舉措對我們企業來説,減少了環節、減少了材料,縮短了時限、減少了費用,大大提升了辦事效率。

  我對黑龍江省營商環境最想説的一句話是:目前整體營商環境日漸變好,政府也高度重視,不斷加強改革,優化環境,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希望我們黑龍江可以進一步加快轉型,真正變成服務型政府。

策劃:劉偉 孫恒義

監製:王淮志 趙恩澤

統籌:王春雨 袁英 徐宜軍 顏秉光 聶靖人 隋秋君

總導演:陳兵

主持人:張博慧

文字:李國紅 才萌

視頻:才萌 史峻誠

海報:史峻誠

製作:新華網黑龍江頻道

聯合出品:新華社黑龍江分社 黑龍江省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

【糾錯】 【責任編輯:李碩 董雲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