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9月29日電 2023年9月29日是第24個世界心臟日,今年的主題是“相知用心”。心血管病是全球最常見的非傳染性疾病,每年造成大量患者死亡,心血管病防治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社會問題。今天,我們邀請到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心血管病醫院院長、心內科主任于波教授與他的學生候靜波教授和學生的學生代建南教授做客《讀懂龍江》新華訪談欄目,為大眾科普心血管疾病相關知識,提高人們對心臟疾病的認識與預防。
新華網:心臟是人體重要的器官,可謂“牽一髮動全身”,請問於老師,就您30多年從醫的經歷來説,現在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人是不是低齡化了,有哪些新特點、新趨勢?
於波:就心血管疾病發病率而言,北方寒冷地帶的患者明顯高於南方。全國的心血管死亡率是百分之四十三,那麼黑龍江一百個人就有五十七個,明顯高於平均數。
同時,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呈現出低齡化的趨勢,這是一個令人擔憂的現象。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鹽飲食、缺乏鍛煉、過度消耗高糖高脂食品等,已經成為年輕一代的主要健康問題。這些不良習慣導致了肥胖、高血壓和高血脂等風險因素的增加,進而增加了心臟疾病的發病率。
此外,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的增加也是一個致病因素。年輕人面臨着不斷增加的職業和社會壓力,這可能導致心理健康問題,如焦慮和抑鬱,進而影響心臟健康。
最後,我們還需要關注基因和遺傳因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影響。有些人可能由於家族遺傳因素更容易患上心臟問題。因此,定期的健康檢查和早期干預變得尤為重要。

新華網:心血管疾病的誘發因素有哪些?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個疾病多發?有效的預防措施是什麼?請教候老師。
候靜波: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通常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的。隨着我們的社會更加現代化和快節奏,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工作壓力等因素使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持續上升。
首先,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心腦血管問題的元兇之一。垃圾食品、高鹽、高脂肪和高糖的飲食,以及缺乏運動,都在助推心臟和大腦疾病的發生。吸煙也是巨大的風險因素。此外,飲酒過多也會增加高血壓和心臟問題的風險。高血壓、高膽固醇和糖尿病等也會嚴重影響心腦血管健康。
而且,肥胖問題也應該引起警惕,因為它不僅增加了心臟負擔,還會加劇其他風險。遺傳因素也很重要,如果家族中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歷史,可能更容易受影響。
需要強調的是,心腦血管疾病是可以預防的,分為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一級預防就是在沒發生時預防,二級預防就是罹患疾病後,如何防止惡化、出現危險後果後所做的醫療干預。在這個過程中,醫生的角色是提供專業的醫療建議和治療,但最終的責任在於每個人,要為自己的健康負責。
新華網:一個人罹患了心臟病,初期有哪些症狀需要引起注意?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怎樣做才能遠離這類疾病?請問代老師。
代建南:當一個人初期罹患心臟病時,可能會出現一些症狀需要引起特別的注意。最常見的症狀包括胸痛或不適感,有時候可能會輻射到手臂、頸部或下巴。其他可能的症狀包括呼吸急促、心悸、乏力、頭暈或暈厥,以及出冷汗。這些症狀通常出現在體力活動或情緒激動時,也可能在夜間加重。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女性有時候可能表現出與男性不同的症狀,如背部疼痛、腹部不適或嘔吐感。因此,如果出現上述症狀,尤其是胸痛,應該及時就醫,因為這可能是心臟問題的早期症狀。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預防心臟疾病非常重要。首先,要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飲食、適量運動、戒煙戒酒,以及有效管理壓力。保持體重也很關鍵,因為肥胖是心臟病的危險因素之一。
此外,定期的健康檢查非常重要,尤其是如果有家族史或其他心臟疾病風險因素的人。醫生可以幫助評估個人風險,並制定適合的預防計劃。
新華網:在您從醫的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嚴重的心臟病?採取的診療方法是什麼?治療的效果如何?請於老師舉例説明。
於波:我在早期做介入手術不久,當時有一位哈藥的廠長剛上任不久突發心梗,到我們病房後就休克了。給他會診時他夫人要求“用最好的辦法”,當時我們在他的床旁安了一個IBP反搏泵,那是我們第一次也是黑龍江首次在患者的床頭安IBP,我們同時給他搶救,效果非常好,不久他就出院了。三個月後,他找到我們,説他到了上海瑞金醫院做檢查,對方説“你沒得過心梗”,他説得了,後來把他住院做的心電圖拿過去,人家一看就説“做得很好”,他完全恢復了。
還有我的一個中學同學,身體有些症狀,讓他體檢也不檢,後來有一天突然給我打電話,説奔哈醫大二院來了。我説“你趕緊來吧”,他説“胸疼很厲害”,到二院就已經心臟驟停了,搶救了一段時間,還是去世了。當時我非常傷心,我是個醫生,也跟他反復強調過“要做體檢”,後來我經常拿這個事情教育大家,一定要定期體檢,特別是五十歲以上的男性和六十歲以上的女性,應該做一個心臟深度的體檢,建議做個CT或者做造影,搞清楚現在有沒有斑塊、斑塊到什麼程度,這些能夠清楚的話,就可以二級預防了。
另外,出現症狀時,要及早到醫院去,我們國家心梗到醫院的黃金時間是五個小時。我想告訴大家,每個人心臟只有一個,它的正常工作對一個人的正常生活非常重要,所以每個人都要關愛心臟。
新華網:我國提出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請問於老師,在用新技術賦能醫療、造福患者方面,咱們心內科近些年解決了哪些“卡脖子”問題、有哪些突破性的成果?
於波:近些年,心內科醫療領域取得了一些令人振奮的突破性進展,特別是在應用新技術方面。首先,我帶領團隊自主研發了國際領先的原創冠脈腔內影像設備,開創性地實現了高速、光聲雙模同步兼備,技術指標國際領先。
我院心內科首次應用IVUS-OCT一體機全程指導實施心臟支架介入手術。利用IVUS-OCT一體機,介入手術中使用一根導管一次回拉,便可即刻獲取血管內同一位置的高分辨率OCT和高穿透力IVUS的兩幅視圖診斷數據,血管全貌、血管結構和病變性質全部清晰顯現,使冠心病的診治不僅更加精準還更加精“簡”,從而更好地指導冠心病患者介入手術,真正做到精準治療,滿足臨床個性化需求。
此外,哈醫大二院心內科自2018年開展ECMO技術以來屢次創造生命奇蹟,患者突發心梗,心臟停跳,心臟復蘇下迅速實施ECMO,開通血管植入支架,起死回生;造影劑過敏突發喉部水腫、嚴重乏氧、數次心臟電擊除顫、心肺復蘇下迅速實施ECMO,並實現了無造影劑“盲”操作成功開通血管;在ECMO支持下複雜介入手術、一站式複合介入手術、支持治療重症心肌炎等均已成熟開展。
總而言之,心內科在新技術的推動下,解決了一些過去的“卡脖子”問題,提高了心臟病患者的診療質量和生活質量。
新華網:我們知道,三位都是博士生導師,是師徒關係,一位60後、一位70後,一位90後,心內科又是一個特別講究醫道傳承的科室,這個問題想請教代老師,您從老師和老老師那裏傳承了怎樣的精神,心內科發展壯大、能留住人才的秘訣是什麼?
代建南:首先,我要感謝我的老師和老老師,他們對我的指導和教育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從他們那裏,我學到了醫術精湛和醫德高尚的典範。他們注重臨床實踐,強調患者至上,這種精神一直激勵着我。此外,他們也注重醫學研究,鼓勵我們不斷追求醫學進步,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
關於心內科發展壯大並能留住人才的秘訣,我認為有幾個關鍵因素。
首先,這種精神譜係的傳承十分重要,哈醫大二院心內科於維漢院士二十多年扎根農村,攻克了克山病的防治工作,我們一代代心內科的人都傳承了於維漢精神,去造福黑龍江的百姓。
其次,持續的醫療創新和科研工作也是關鍵。通過不斷探索新的診療方法和技術,我們可以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同時也吸引了對醫學研究充滿熱情的年輕醫生。
另外,團隊協作和互助也非常重要。在心內科,我們經常需要多學科合作,包括心臟外科、影像學、內科等等。團隊合作可以更好地滿足患者的需求,並提高治療效果。
新華網:請問候老師,在第24個世界心臟日到來之際,哈醫大二院和您所在的心內科將舉辦哪些活動,為患者帶來哪些利好?
候靜波:在第24個世界心臟日之際,哈醫大二院心內科將舉辦一系列宣傳和健康教育活動,旨在提高公眾對心臟健康的認識,並為患者帶來一些利好消息。
首先,我們組織了健康講座及患教會,向大眾介紹心臟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預防心臟疾病。我們將邀請專家講解最新的心臟健康知識,並回答觀眾的問題。
此外,我們還通過義診等形式提供免費的心臟健康篩查,包括測量血壓、血糖和血脂等指標。這將幫助人們了解自己的心臟健康狀況,並及時採取措施。
我們還在社交媒體上發布有關心臟健康的信息,以便更廣泛地傳播這些知識。此外,我們還鼓勵人們採取積極的生活方式,包括鼓勵運動和健康飲食。
最後,我們將展示一些最新的心臟治療技術和設備,讓患者了解他們可能獲得的治療選擇,並為他們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
總的來説,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活動,提高公眾對心臟健康的關注,幫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和預防心臟疾病,為他們帶來更多的健康利好。
策劃:劉偉 熊言豪
監製:王春雨 徐宜軍 袁英
統籌:顏秉光
總導演:陳兵
主持人:鄒妍
文字:顏秉光
視頻:才萌 史峻誠
海報:史峻誠 才萌
製作:新華網黑龍江頻道
出品:新華社黑龍江分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