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孫備教授團隊在某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上,線上發表題為“circEIF3I facilitates the recruitment of SMAD3 to early endosomes to promote TGF-βsignalling pathway-mediated activation of MMPs in pancreatic cancer”(譯為:環狀RNA“circEIF3I”促進胰腺癌SMAD3向早期內體募集從而激活TGF-β信號通路介導的MMPs活化)的研究成果。
該研究發現環狀RNA“circEIF3I”在胰腺癌組織中高表達並與分期及預後密切相關,揭示了其可作為一種分子支架與SMAD3和AP2A1直接結合形成三元復合體,促進SMAD3向早期內體上的TGFβR1富集,從而激活TGF-β信號通路促進胰腺癌轉移的分子機制,為胰腺癌診治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和潛在的治療靶標。
胰腺癌是惡性程度極高的消化道腫瘤,其發病原因錯綜復雜且起病兇險,大部分胰腺癌患者發病時因伴有局部進展或遠處轉移錯失手術機會。探究胰腺癌早期診斷的分子標誌物及其轉移的分子機制將對胰腺癌診治大有裨益。
研究團隊結合胰腺癌測序數據及大量臨床樣本分析,篩選出在胰腺癌中表達顯著高于正常胰腺組織的環狀RNA——“circEIF3I”,並驗證其與胰腺癌病人的預後呈現顯著的負相關。在明確circEIF3I的環狀結構後通過一係列的體內體外實驗證實了circEIF3I能夠顯著促進胰腺癌侵襲與轉移的能力。
在分子機制層面上的探究,研究團隊通過TRAP、質譜、RNA Pull-down、co-IP,RNA體外環化,FISH、分子對接等一係列實驗充分明確了circEIF3I充當SMAD3與AP2A1蛋白間的分子支架,促進SMAD3蛋白向早期內體富集,使得內化的TGFβR1激活SMAD3,而激活的SMAD3在核轉位後促進MMPs的轉錄最終促進胰腺癌細胞侵襲與遷移。本研究進一步豐富了circRNA調控胰腺癌轉移的分子機制,也成為本研究的特色和創新之處。
據了解,該研究受到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優秀青年科學基金、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科研創新基金、黑龍江省博士後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團隊負責人孫備教授長期致力于胰腺炎以及胰腺癌的臨床與基礎研究,並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等多項課題。(楊文博)
新聞連結:
科研人員解釋,circEIF3I是他們正在研究的一種環狀RNA的名稱;SMAD3是一種蛋白質的名稱;TGF-β是轉化生長因子-β,一種蛋白質;MMPs是基質金屬蛋白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