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賦能北大荒,萬物智聯大糧倉。近兩年,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以深入推進“科技農業、綠色農業、品牌農業、質量農業”戰略為統領,深入貫徹落實北大荒集團“數字北大荒”建設總體要求,聚焦科技創新引領,不斷在農業信息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全面提升數字科技在農業生産中的運用水平,努力打造智慧農業先行區,爭當現代農業的引領者和示範者,帶領廣大種植戶走上增收“智”富路。
借鑒先進經驗 增添發展新動能
數字世界,瞬息萬變,企業如何搶佔時代先機,如何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和先進管理對企業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
今年4月中旬,建三江分公司組織考察團赴廣東、浙江、江蘇、安徽等5個省份,歷時9天,行程1萬多公里,先後赴10余家國內行業領軍企業進行考察、學習、交流,開展座談研討,商定戰略合作協議。省內加強與北大荒信息公司就“數字三江”建設工作進行對接,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加快推進“數字三江”建設,實現“彎道超車”。
考察期間,考察團成員帶着問題出發,一路邊走邊看邊思考,先後來到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深圳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華大基因、五芳齋等4家大型企業。所到之處,撲面而來的都是涌動的創新氣息、優秀的企業文化和敢為人先的創新創造精神,以及多元融合發展的探索、農業全産業鏈條打造、農機智能化提升……
是機遇更是挑戰。考察團在華為、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開拓視野、尋找商機的同時,也更加堅定了發展數字農業、突破自身發展壁壘的信心。
“我們將深化與集團産業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等企業的合作,構建數字化發展的“四梁八柱”,推動數字經濟産業創新發展,加快農業數字化建設步伐,構建更加科學高效的生産體系、經營體系、管控體系,推動經營管理提檔升級,助力農業強國建設和鄉村振興。”建三江分公司黨委書記蒼雲在座談時&&。
為有效打破“數據孤島”,強化資源利用,實現“一雲統攬、一圖呈現、一網通辦”。分公司自2022年起,對原有&&進行整合,建立了橫向打通“感知-決策-執行”跨域業務斷點、縱向貫通“分公司-農場-種植戶”三級數據的建三江數字農業管理雲&&,將北斗導航、遙感監測、5G傳輸、物聯交互、智慧診斷、模型決策等一系列現代信息技術與寒地水稻標準化種植模式深度跨界融合。
黑土地裏“慧”種田,打牢了糧食豐産豐收的智慧基礎。建三江分公司圍繞主要農作物耕種管收各生産環節、機庫田間作業轉移全自動、智能農機集群協同作業、作物全過程生産實時監控、智能決策精準作業等方面進行技術延伸,在現有8個智能化農場基礎上新增前鋒水稻創新産業示範基地,重點攻關“感知-決策-執行”智慧農業閉環管理體系,持續探索面向農業全程數字化、精準化、智能化。
數字化全覆蓋 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
科技潮涌,數字三江。今春,鴨綠河農場通過利用智能化疊盤育秧技術,並集成水稻種子溫湯浸種消毒殺菌、智能雙氧催芽等先進技術設備,實現的高精度流水線作業。
“自從使用疊盤暗室育秧,省心又省力,以往我們都是自己在地裏浸種催芽,溫度掌握不好,出芽參差不齊,通過公司溫湯浸種實驗浸泡過的稻種,不但根係壯、出芽早、返青快,而且更加環保,有效避免了種子包衣對本田造成的水污染。”談起疊盤暗室育秧的好處,種植戶張偉讚不絕口。
今年,建三江分公司運用農業數字化生産覆蓋了耕、種、管、收各個生産環節。水田通過應用智能化溫湯浸種、智能雙氧浸種催芽、智能化硬盤生産、疊盤暗室育秧、秧田溫濕度控制、智能葉齡診斷、智能控制灌溉、無人駕駛等技術措施,水稻種子用量減少10%、秧田育秧時間縮短7-9天、出苗率和秧苗素質大幅度提高、畝減肥15%、節約生産用水50立方以上。同時,分公司選派專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以案例講解、實操分析、技術對比等方式,對工廠化育秧技術和作業流程進行詳細講解,加快推進新技術落地。在旱田生産過程中,通過對拖拉機、高地隙自走式噴藥機、收割機等進行改裝升級,實現耕種管收全程無人化多機協同作業,作業質量、作業標準大幅度提升,畝減藥15-20%。分公司重點加強田間智能化建設、農機無人化改造,圍繞農業種植全流程,落實推廣22項農業新技術,實現了農情、農事、農藝及農機等全産業鏈緊密結合。目前,分公司引進4套水稻溫湯浸種設備,插秧面積達14.6萬畝,完成智能雙氧催芽10.64萬噸。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引進硬盤全自動起盤機,作業數量達5.1萬張。2020年至今,建立疊盤暗室育秧基地184處、配套設備1596套、硬盤1580.5萬張,累計應用面積150萬畝。
為提高水稻標準化種植技術水平,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助力種植戶科學種田、智慧種田。今年,建三江分公司各農場有限公司通過邀請農業專家利用遠程技術進行線上培訓,組織農技人員利用快手、抖音等&&開展直播培訓。線下,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送技術,解答種植戶疑問,舉辦“田間課堂”,發揮其靈活選擇地點、靈活安排人員的優點,既節省時間,又不耽誤農活。目前,分公司已開展各類科技培訓40余場次,受教育人數達1萬餘人次。
創新智能農機具 提升農機作業效率
今春插秧時節,紅衛農場有限公司多&無人駕駛插秧機聯合作業。隨着啟動鍵按下,秧門徐徐打開,31&智能插秧機在7&無人駕駛插秧機的帶領下,以“雁陣”型勻速前進,把一株株健壯的水稻秧苗均勻地插進稻田裏, 轟鳴出新時代農業騰飛的智慧強音。“只有親身參與了,才能更加直觀感受到種植戶對智能農機、少人化種植技術的期盼,我們要在現有智能化機械和智慧農業&&的基礎上,向更加簡潔化、更加便利化方向努力,解決先進技術不會用、用不好的問題。”建三江分公司黨委書記蒼雲在紅衛紅場有限公司舉辦的分公司首屆“插秧節”暨春耕生産勞動競賽農事體驗賽中邊實踐農活邊為種植戶們答疑解惑,解決問題。
截至目前,建三江分公司通過舉行“插秧節”“糯米節”“開鐮節”等文旅活動,引起了國內諸多媒體關注,直播點擊率突破100多萬人次,全面提升了“建三江”品牌的市場知名度和影響力。
新機具的引進加速智能農業的發展。2022年,建三江分公司新購置導航系統1.54萬套、國産變量側深施肥插秧機75&、智能化軌道運輸車960套、衛星平地機96&、雙向駕駛1404拖拉機75&。堅持“以用促研、以研促造”的農機産業發展思路,建設創業、勝利國産高端農機智能化示範農場2處,新購置CVT2404大馬力拖拉機等一批高端智能農機,全面提升國産高端智能農機應用水平。同時依託智能化生産、大機械作業優勢,建三江分公司協助周邊地區農業發展,推進墾地融合,助推區域經濟一體化。截至目前,建三江分公司累計配套北斗導航系統11655&套,農業智能化作業水平達到30%。
有了現代化機械力量助力,建三江一季水稻生産僅用6個“10天”,即可高標準完成千萬畝水稻浸種催芽、秧田播種、攪漿整地、機械插秧、收穫、秋整地6個生産環節的工作。如今,建三江分公司1000萬畝水稻漲勢非常好,分公司農業部門正積極組織各農場有序開展防病蟲害、稻瘟病等工作,預計9月下旬,即可展開水稻收穫作業。
做好“水”文章 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如今,智能、數字化生産模式與農業深度融合併形成了一股新的産業轉型升級驅動力,以大數據整合、信息化支持、互聯網推薦等手段驅動智能信息技術全面滲透農業領域,農業4.0時代已經開啟。
“前進農場有限公司應用數字孿生、物聯網、大數據、數字建模、GIS、遠程自控等技術,通過數字智慧管控&&,用信息化手段實現精準控水、自動灌溉。”近年來,前進農場有限公司累計投入資金4.9億元,灌區主體工程全面完成,70余萬畝良田飲上了黑龍江水,年可增産糧食3萬噸以上,直接經濟效益8000萬元以上。同時,前進農場還全面實施“淺、濕、幹”間歇灌溉模式,推廣水稻節水控制灌溉技術,年可節水3500萬立方米以上。目前,前進農場已完成標準化格田改造7萬餘畝,有效增加種植面積4%以上,節水10%以上。
今年,建三江分公司青龍山灌區入選全國第一批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試點灌區,為全國首批獲此殊榮的11個灌區之一,也是黑龍江省唯一入選的灌區。
據了解,青龍山灌區設計灌溉面積532.74萬畝,是黑龍江省最大灌區。在青龍山灌區建設中採取灌排結合和“三水聯合調度使用”,推廣應用水稻節水控制灌溉技術,使灌區具備了高效節水的紮實基礎,為建設現代農業領域航母發揮水利支撐保障作用。
建設現代農業領域航母,水利現代化是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建三江分公司按照“需求牽引、應用至上、數字賦能、提升能力”的原則,組織建設“前進農場數字孿生灌區示範區”和“青龍山農場智慧水利示範區”等6個水利示範區,三大灌區初步完成了從管理中心到各站的基礎通訊鏈路、網絡基礎建設;完成了重要節點水位流量監測、監控,初步建成灌區應用智慧&&,大數據、遙感、物聯網、雲計算技術在水利業務領域應用不斷深化。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建三江分公司必將錨定信息化、智能化的現代農業發展方向,深耕“數字農田”,全力打造智慧農業先行區,以現代農業的“智慧樣板”,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三江力量。(高鵬飛 葛艷晶 李孝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