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24項高等教育成果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新華網
2023 08/03 17:10:18
來源:黑龍江省教育廳

黑龍江省24項高等教育成果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字體: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教育部關於批准2022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的決定》(教師〔2023〕4號),黑龍江省高校主持成果獲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5項,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13項;獲高等教育(研究生)國家級教學成果獎9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8項。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本科和研究生)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位列全國第9位。此外,黑龍江省高校與其他高校合作完成成果獲獎9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7項。

以下為獲獎名單

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

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名單

高等教育(研究生)國家級

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名單

參與高等教育國家級

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名單

  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評選是對高校人才培養工作和教育教學改革成果的檢閱和展示。本次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設置特等獎2項,一等獎70項,二等獎500項;高等教育(研究生)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設置特等獎1項,一等獎35項,二等獎248項。獲獎成果體現了高校教師堅守三尺講&、潛心教書育人的創新性成果,展示了高校在深化立德樹人、教書育人、嚴謹篤學、教學改革等方面所取得的進展和成績。

  黑龍江省高校在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中斬獲佳績,是黑龍江省長期以來夯實人才培養要素、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建設高質量教師隊伍的集中體現。下一步,省教育廳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積極推廣和應用獲獎教學成果,引導高校教師熱心從教、潛心治學、開拓創新,不斷提升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助力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建設龍江高質量教育體系。

以下為獲獎成果

  1.哈爾濱工業大學《新時代高等工程教育體系的哈工大創新與實踐》成果概述

  該成果以國家重大戰略和創新型國家建設為牽引,明確了“工程引領、創新驅動、卓越發展”育人新理念,確立了“愛國奉獻,具有系統思維、勇於創新,善於解決複雜工程問題的新時代工程創新人才”育人新目標,構建了“厚植基礎、強化交叉”的“1+1+X”培養新模式,重構了“縱橫貫通、逐級挑戰”的課程與項目雙驅互融教學新方法,建設了優勢集聚教學新資源和驅動內生動力長效質量保障新機制,形成了工程創新人才培養教學新體系。

  2.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高校慕課標準規範研究及應用實踐》成果概述

  該成果是依託教育部教學信息化教指委和高校慕課聯盟聯席會完成的教學成果,包括一部慕課標準、一批研究報告、一套推廣體系和一大批實踐成果,涉及百場大會、千場培訓、指導7家主流&&適標改造,指導千所高校建設了萬門課程,惠及50余萬人次教師、千萬學生,有效落實了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尤其是疫情期間為“停課不停教學”作出了重大貢獻。

  3.哈爾濱工業大學《以大思政理念為指導 多元協同打造基於知識圖譜的思政實踐育人體系》成果概述

  該成果以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實踐教學緊密銜接的大思政教育為目標,以資源協同、實踐協同、師資協同為主線,首創了基於知識圖譜的系統化思政實踐體系,構建了線上和線下、校內和校外多維度、全鏈條的四大實踐場域,創建了多元參與、協同發力的實踐教學共同體,實現了思政實踐從“活動化”到“教學化”轉變,形成了具有哈工大規格、哈工大功夫特色的思政實踐教學模式。

  4.哈爾濱工業大學《多元融合、固本拓新、數字賦能——電氣類工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成果概述

  該成果秉承“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學習與發展成效驅動”的教學理念,以教育部新工科研究與實踐教改項目為依託,系統深入地開展了電氣類人才培養體系的創新與實踐,構建了多元融合、協同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固本拓新、數字賦能的課程體系,科研賦能、項目驅動的實踐創新教學體系,四堂融通、明德鑄魂的課程思政育人體系,培養電氣類工程科技拔尖創新人才,教學成果豐碩,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

  5.哈爾濱工業大學《面向航天國防重大戰略需求的力學專業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與實踐》成果概述

  該成果通過提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核心力學特徵,植入課程與實踐教學,實現力學專業人才培養體系與戰略需求的貫通;通過建設高水平信息化教學資源和體現學科優勢的多層級創新實踐&&,協同轉變教與學模式,形成力學創新能力培養新路徑;通過構建科教融合的新型基層教學組織,探索出高水平教師團隊發展傳承新模式。成果有效解決了力學專業人才培養普遍存在的體系、創新和團隊3個方面的突出問題,培養了一大批航天領軍人才。

  6.哈爾濱工業大學《聚焦國家戰略 五位一體協同 能源動力領域“雙融合”人才培養實踐》成果概述

  該成果以國家戰略需求為指引,以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為目標,通過“思政育人、實踐引領、産研助教、以賽促創、創新賦能”的“五位一體”途徑,打造了創新實踐生態系統,創建了名師全過程育人新方法,實現了能源動力領域“雙融合”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

  7.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立場 外語賦能 文工融合,打造“外語+”複合型國際化人才培養體系》成果概述

  該成果立足學校“理工強校、航天名校”的辦學定位和學科優勢,堅持中國立場,開拓“外語+”新局,發揮外語賦能作用,探索“文工融合”新路徑。成果全力服務國家發展戰略,謀劃外語教育新格局,提出“四融合”培養理念,創建“一核兩翼”教學體系,構建智慧教學新生態,實施“四課堂”聯動,搭建國際化育人&&,打造“外語+思政”“外語+專業”“外語+通識”多元複合型國際化人才培養體系。

  8.哈爾濱工業大學《面向未來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的新工科教育模式研究與實踐》成果概述

  該成果面向科技革命與産業變革及人才需求,提出面向未來技術可持續競爭力“Π型”創新人才培養的新工科教育理念,創立新工科“8Π模型”理論和敏捷教育模式,構建新工科“Π型方案”,開展新工科教育教學改革實踐,建設了一批新工科專業,升級改造了一批傳統工科專業,在結合中國國情的新工科教育教學改革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先行探索。

  9.哈爾濱工業大學《面向儀器強國建設的儀器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培養模式與實踐》成果概述

  該成果瞄準儀器強國建設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培養需求,率先提出了“情懷引領、交叉創新、團隊協同、實戰錘煉”的儀器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培養理念,構建了以“儀器報國、敢當大任”為情懷引領,以“綜合素質過硬、創新能力突出”為培養目標,以“學科交叉、技術融合”為改革途徑,以“挑戰尖端、實戰實效”為培養導向,以“大師+集體指導+協同育人”為創新模式的創新領軍人才培養體系,助力打造了一支能不斷攻克儀器領域國家重大科技難題與國際前沿重大科技問題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10.哈爾濱工業大學《“3M”模式培養航天領域新時代卓越工程師的創新與實踐》成果概述

  該成果提出大師引領“融航天精神傳承於工程創新實踐”的感悟式德才並舉教育方法,構建航天重大項目驅動的“多學科導師團隊+學生自主選題”的産學研融合培養模式,打造“藤蔓式多源協同”跨學科育人大&&,培養了一大批擁有航天報國情懷和知識融合、技術創新、前沿預判、組織協同和工程領軍能力突出的航天領域新時代卓越工程師。

  11.哈爾濱工業大學《重大項目驅動、融-促雙軌並行,構建機械類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新模式》成果概述

  該成果發揮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等重大項目對人才培養的驅動作用及校企融合協作育人優勢,將重大項目蘊含的協同攻關和愛國奉獻精神及優質資源全方位融入研究生培養環節,創新形成了重大項目驅動、融-促雙軌並行的機械類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新模式,構建了突出航天特色的機械類領軍人才培養新體系,開創“實踐促理論、項目促創新、工程促能力”的科教育人新途徑,打造“目標融合、隊伍融合、資源融合”的産教育人新機制。

  12.哈爾濱工業大學《校企合作、産教融合、雙基地、雙導師,培養大灣區創新人才》成果概述

  該成果緊密結合大灣區産業優勢,聚焦“産教研學”融合的“痛難堵”問題,在人才培養供給側、育人育才模式、創新實踐教育體系等方面進行改革,形成了系統性、實效性、可操作性強的解決方案,提出並構建了以“雙導師”“雙基地”為核心的高層次工程人才培養新模式,培養了一批企業緊缺的技術領軍和創業人才。

  13.哈爾濱工程大學《自動化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成果概述

  該成果面向我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自動化類創新人才培養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難點問題,創造性提出了“面向未來、價值引領、學科交叉、科教結合”育人理念,體系化推進自動化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通過強化育人體系、重構課程體系、重塑實踐體系,形成了新工科背景下自動化類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走出了一條行業特色型大學新工科人才培養創新之路。

  14.哈爾濱工程大學《行業優勢高校一流本科教育:哈工程的改革與實踐》成果概述

  該成果創造性提出以“三第一,三卓越,六一流”為核心的行業特色型大學一流本科育人理念,體系化、分層次、創造性的實施了以“三院六班”改革先導實驗區為代表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工程四新”為代表的新工科重點領域改革和“兩維八化”的課程教學改革,形成了多維制度保障體系。

  15.哈爾濱工程大學《傳承文化 鑄就高原 問鼎高峰——文化驅動的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與實踐》成果概述

  該成果建立了基於共享文化的“全員參與、全面覆蓋、全體受益”的育人理念,基於融合文化的“思創融合、專創融合、科創融合”的育人模式,基於協同文化“上下聯動、左右協同、內外互動”的育人格局,基於激勵文化的“學院主責、教師主導、學生主角”的激勵機制,走出了一條特色的文化驅動創新創業育人之路。

  16.哈爾濱工程大學《使命引領、科研驅動、多元賦能,船海國防特色卓越創新人才培養改革與實踐》成果概述

  該成果面向深遠海戰略空間、極地新疆域對水聲技術的新需求,通過持續推進“使命引領、科研驅動、多元賦能”為核心的教育改革,在價值塑造、科研育人、協同培養方面取得突破,走出一條國防卓越創新人才自主培養的新路:謀海濟國、使命引領,創建了國防領域研究生價值塑造新路徑;立業國防、科研驅動,創建了快速響應國防需求的科研育人新模式;融新聚力、多元賦能,創建了國防特色學科卓越創新人才協同培養新機制。

  17.哈爾濱工程大學《堅持三個追求,踐行三個融合,船海核領域卓越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成果概述

  該成果立足學校“三海一核”辦學特色,構建了“立德樹人、科教融合、軍民融合、産教融合”的卓越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形成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同步推進的“大思政”格局;建立了“大師+大團隊+大&&+重大任務”科教融合育人機制和“聯合指導+聯合攻關+聯合成長”軍民融合育人機制,面向國防戰略需求,強化協同育人。

  18.東北林業大學《“思政引領、一流支撐、三鏈融合”的林業生物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成果概述

  該成果面向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糧食與生態安全對拔尖創新人才的迫切需求,系統構建了 “課程思政、科研思政、學科思政”三思政引領的本研一體思政模式,打造了“一流學科、一流課程、一流師資”三一流支撐的拔尖創新實踐,構建了“知識鏈、創新鏈、國際鏈”三鏈條融合的本研貫通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形成了農林生物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生態圈。

  19.東北林業大學《“教科相長 立德樹人”林業工程類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成果概述

  該成果以強化新農科教育改革和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為導向,秉承“教科相長、立德樹人”育人理念,通過重構思政育人“五維”路徑、創新“五步”教科融合方法和構建“五金”能力培養體系,瞄準國家林業工程領域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需求,建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培養造就一大批理想信念堅定、具備卓越研究能力的拔尖創新人才,為全國林業院校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改革發展提供東林經驗。

  20.哈爾濱醫科大學《以“全生命周期健康問題”為導向,建設新時代公共衞生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成果概述

  該成果以“全生命周期健康問題”為導向,構建了7維度66要素的“公共衞生醫師崗位勝任力模型”,建立了“全生命周期健康問題為導向的公共衞生融合課程體系”,構建了“開放性課堂”,實施了多元化評價體系,培養了學生“分析-評價-創造”高階思維能力,打造了規範化實踐教學基地,建成“預防醫學國家教學實驗中心”、“國家公共衞生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

  21.哈爾濱醫科大學《反脆弱理念下的全科醫學研究生“價值-能力-崗位勝任力”培養體系創新實踐》成果概述

  該項目依託哈醫大二院全科醫學團隊多年持續深耕的全科醫學研究生教育理論創新研究和實踐應用,以服務需求為導向,以新醫科建設為抓手,以提升全科醫生崗位勝任力和基層醫療衞生機構整體服務能力為目標,基於反脆弱理念,全面優化全科醫學研究生“價值-能力-崗位勝任力”人才培養體系,並在教學實踐和推廣應用中取得良好效果。

  22.黑龍江大學《地方大學卓越法治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成果概述

  該成果依託國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建設的實踐,圍繞研究生教育改革與發展,構建“本碩博一體化”培養體系,在“應用型、複合型、國際型”卓越法治人才培養總目標下,立足培養“德法兼修、實踐特長、俄語特色”的拔尖創新人才,探索出“分類培養,協同育人”的法治人才培養模式。

  23.黑龍江中醫藥大學《質量文化建設推動高質量中醫藥人才培養的創新與實踐》成果概述

  該成果把以中醫藥教育為內涵的質量文化建設融入到中醫藥高等教育中,以“德醫雙修”“醫文並舉”“中醫思維”“大醫精誠”“追求卓越”等的質量文化觀指導高質量中醫藥人才培養,創建了高等中醫藥院校質量文化建設與實踐的方式方法,開展了高質量中醫藥人才培養的質量文化建設新實踐。

  24.哈爾濱體育學院《“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背景下冰雪體育人才培養體系研究與實踐》成果概述

  該成果立足為助力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備戰培養各類冰雪體育人才,着力解決冰雪體育人才培養中標準缺失、學訓脫節、賽教分離、實踐教學與行業需求脫節等問題。自2015年啟動以來,經過7年的建設,形成了集學科支撐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以及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於一體的冰雪體育人才培養體系,為打造奧運服務團隊、培養國家急需各類冰雪人才發揮重要助力作用。

【糾錯】 【責任編輯:才萌 董雲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