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如何運作更有效率?如何聚焦産業前沿進行創新?工匠人才如何接續培養?在第二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暨大國工匠論壇龍江展區內,工匠們相互奔赴,積極交流,汲取創新經驗,擘畫産業未來!

“中國一重為我們華龍一號的高品質投産提供了重要保障,一直想認識一下劉伯鳴老師。”吳炯是廣西防城港核電有限公司機械部機械維修主任工程師、廣西工匠、全國行業技能競賽冠軍,主要負責核電站關鍵設備的維護維修和優化改進。得知大國工匠劉伯鳴參會,他專門來到龍江展區,興奮地和劉伯鳴請教工作室的運作經驗:“我們的創新工作室正在起步階段,有20多名成員,主要承接公司中的中長期技術難題,研發新方法和新工藝來達到我們設備的預見性維修。也想向劉老師學習一下工作室的成功運作經驗。”
“工作室要扎扎實實開展創新,加強培訓、定期立項、持續跟蹤問效,確保創新成果落地應用才能為企業作出貢獻。”劉伯鳴言簡意賅,道出創新工作室取得實效的關鍵。同時,他非常關心中國一重提供設備的使用情況。“正好想借此機會,向您了解一下,現在設備的使用情況怎麼樣,有沒有什麼反饋?”
“咱們的設備經過各項性能試驗,參數優良,中國一重了不起!”吳炯感嘆。“華龍一號是咱們中國的驕傲,我們要向您學習,一起加油,為我們的華龍一號出海保駕護航。”共同的目標讓二人一見如故。

黨的二十大代表、大國工匠、廣西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鉗工、特級技師鄭志明來到龍江展區參觀,和大國工匠、航空工業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數控銑工、航空工業首席技能專家秦世俊交流創新經驗。“黑龍江的展區非常震撼,鍛造工藝和創新思維和方法都值得我們學習!”
“這個時代,咱們創新創造迎來了非常好的機遇,來,咱們加個微信,今後多多聯繫,爭取共建一個跨地域的創新工作室聯盟。”秦世俊説。

29日中午,黨的二十大代表,山西航太清華裝備有限責任公司二車間數控加工中心操作工韓利萍來到龍江展區參觀交流。多年來,她為火箭發射平臺加工零部件,從未發生毫發之差,讓人敬佩。談起和工匠們交流的最多的話題,她説:“伴隨傳統制造向數字制造和智能制造的轉變,數控技術和智能制造大量入車間,我們還是要聚焦産業轉型發展的契機,不斷與時俱進,掌握前沿技術,完成更多攻關項目。”

同為巾幗工匠,黨的二十大代表,大國工匠、大慶油田第二採油廠第六作業區採油班長劉麗説:“本屆大會上,參加巾幗工匠論壇等平臺,讓我們有了很多的交流機會,我們要進行跨行業、跨地域的學習互鑒,在人才培養、創新機制上不斷完善,讓我們巾幗工匠成為實施制造強國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文字:李冰;攝影:何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