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范迎春
像一個性格溫和內斂的老友,靜靜守護,久久陪伴,總是讓人沒理由地覺得相處融洽安心。
像一介專注修行的武士,踏雪無痕,功高蓋世,卻默默藏起所有的勳章,甘心做鋪路的基石,從不刻意刷存在感。
像一顆“大隱於市”的明珠,無須粉飾,卻自帶光華。在最北省會城市數以千萬計的企業名冊上,她是勤懇的領跑者,是連續15年的利稅狀元。
這就是哈石化。
坐落在哈爾濱市道外區化工路上的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石化分公司,是一座有着40多年歷史、加工原油能力420萬噸/年的石油化工企業。
走進廠區,還會有更多的驚奇。
最大的驚奇或許是她的綠色——不止是視覺,連聽覺、嗅覺也都是“綠色”的。你會發現,以往腦海中對重工企業“傻大黑粗”的畫像,該有多麼膚淺。
幽靜、整潔的哈石化廠區。
連續15年的利稅“狀元”
聳立的塔群,密布的管線,是石化企業醒目的標籤。
在素有“東方小巴黎”美稱、以時尚而聞名的哈爾濱,哈石化的存在不僅沒有帶來“違和感”,而且成為城市的“加分項”。
在哈石化展廳,一條松花江流經哈爾濱段的曲線圖上,刻着“企業發展大事記”,記載着哈石化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創業史,記載着幾代哈石化人的奮鬥歷程。
上個世紀60年代末期,一次全國計劃工作會議在瀋陽召開。
休息時間,主詩會議的余秋裏同志對時任哈爾濱市委主要負責人的呂其恩説:哈爾濱有三大動力、十大軍工企業,大慶油田就在你們身邊,為什麼不建一座煉油廠呢?
經石油工業部等部委批准,一座年加工原油能力30至50萬噸的燃料化工廠於1970年開始籌備,1976年預投産,1979年各項指標達到國家要求。
哈石化生産裝置一角。
1983年,哈石化劃歸中石化總公司直屬,更名為中國石化哈爾濱煉油廠。1998年,哈石化劃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更名為中國石油哈爾濱石化公司。
建廠初期,哈石化生産所需原油一半以上依靠鐵路運輸,制約了企業的發展。1998年,哈石化籌措資金啟動建設大慶至哈爾濱的原油輸送管線,1999年11月建成投産。這條長度183公里的原油運輸管線,拓展了哈石化的生存和發展空間,被哈石化人稱為企業的“生命線”。
在4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哈石化創造了許多個“第一”:
在國內第一個生産出98#汽油、-50#柴油,補充了成品油標號序列;自2000年4月開始煉製俄羅斯原油,成為國內第一家加工俄油的煉廠。
如今,哈石化已成為哈爾濱市乃至黑龍江省工業領域舉足輕重的骨幹企業之一。“十三五”期間,哈石化累計加工原油1813萬噸、實現産值896億元、實現稅費306億元。
從2008年起,哈石化連續15年成為哈爾濱市第一利稅大戶。
更加嚴苛的産品內控標準
或許在許多人眼裏,石油屬於“黑金”,石化企業有獨特的行業優勢,是先天的“盈利機器”。
然而,走進哈石化就不難發現,真正的效益是拼出來的,是管出來的,是擠出來的。
中國石油有重視“三基”工作的傳統。在哈石化的企業文化當中,做好“四件小事”理念被當成傳家寶:那就是堅持不懈抓好勞動紀律、衞生規格化、跑冒滴漏、基礎資料。
“能堅持長久把小事做好、做精細,就是最好的管理。”哈石化總經理助理馬志新説。
員工在仔細檢查生産設備。
哈石化的老員工們都清晰地記得一個特殊的日子。
1990年1月20日,由於儀表間暖氣泄漏,造成電氣短路儀表失靈,催化裝置被迫停工,又造成管線全部凍凝。廠區恢復蒸汽供應之後,包括機關、後勤的公司全體員工齊上陣,在零下30多度的嚴寒中奮戰7天7夜,把上百米凍凝管線一點一點地吹開,終於在春節前全面恢復生産。以事不過夜、四件小事等為內涵的“三種勁頭四種精神”,成為哈石化接續奮鬥的不竭動力。
“八五”和“九五”期間,哈石化完成了四期工程建設,生産裝置實現了完整配套,一條“短流程、深加工、低消耗、高效益”的工藝路線,引領哈石化走上發展快車道。
積極主動應對市場變化,哈石化確定“以銷定産、以産促銷、産銷聯動”的管理策略和“前店後廠”的營銷模式,成為哈爾濱及周邊地區高品質成品油生産供應商。從2011年開始,哈石化持續為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供應高質量航空煤油。
2022年初,備受矚目的北京冬奧會如期舉辦,哈石化承擔了冬奧會超低凝點柴油保供任務。
“在國家標準的基礎之上,哈石化制定了更加嚴格的出廠內控指標,進行了700多項分析數據,以嚴苛的質量監控體系保證了産品一次調和成功,圓滿完成了保供任務。”哈石化生産技術處、計劃處處長叢樹輝説。
以“視覺、嗅覺、聽覺”三消失為目標,哈石化全力打造零泄漏裝置和無異味工廠,污水回用率超過80%,環保在線達標率100%,檢測泄漏率0.22%,2021年通過黑龍江省“綠色工廠”認證。
近年來,哈石化貫徹落實集團公司提出的提質增效戰略,持續優化生産運行。2022年,哈石化生産計劃執行率100%、操作平穩率99.77%;高標號汽油比例63.7%,煉油噸油利潤等指標居中石油集團煉化板塊前列。
在歷次國家成品油質量監督抽查中,哈石化抽檢合格率全部穩定在100%。
哈石化廠區外的加油站。
創新與綠色發展永無止境
對石化企業來説,技術的創新與進步、生産裝置的安全穩定高效運行,是生存和發展的最重要根基。
2023年5月5日,備戰已久的生産裝置大檢修在哈石化拉開大幕。22套生産裝置、5套配套設施、3139項常規檢修項目和3大技改項目同步啟動。
生産裝置檢修中。
“大檢修涉及隱患治理、優化運行、節能降耗、環保減排、提質增效等內容。”哈石化科技與規劃發展處處長張海峰説,大檢修也是技術改造的窗口期,是提升裝置動力的最佳時機。比如,與大檢修同步實施的航空煤油産能建設項目完成後,哈石化航煤年生産能力將增加到80萬噸,從而滿足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擴能需要。
對於哈爾濱市民來説,還有一個重要的利好消息:大檢修將使國VIB汽油生産消瓶頸技術得以實施,從而大幅降低車輛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排放。
“技術創新與綠色發展沒有止境。助力實現雙碳目標,保護哈爾濱的碧水藍天,是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哈石化黨委書記、執行董事李秀偉説。
2022年11月初,哈石化“餘熱暖民”工程正式投運。裝置循環水餘熱通過供熱管網輸送到附近2萬戶居民家中,成為哈爾濱市第一家實現工業餘熱供暖的企業。
近年來,哈石化建成投用8個專家創新工作室,形成了5名集團公司技能專家、1名企業技能專家、25名高級技師、96名技師為核心的技能團隊,開展攻關創效群眾性實踐活動,48項“五小”成果獲獎並推廣應用。此外,獲得石化行業科技進步獎2次、中國石油集團公司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次。
多年來,哈石化先後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優秀基層黨組織”“國家安全標準化一級企業”“黑龍江省文明單位標兵”等多項榮譽。
廠區內的油品儲罐。
打造“城市精品煉廠”——高質量發展征程上,這是哈石化人為自己制定的奮鬥目標,也是他們對這座美好家園的承諾。(圖片由哈石化企業文化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