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遠開江魚,伊春山野菜,阿城黑豬肉,克山馬鈴薯,海倫豆腐,大興安嶺老金礦毛尖蘑……這些黑龍江優質、道地食材,與百年傳承的烹飪技法相結合,那將是怎樣的人間美味?
今天,讓我們走近中國烹飪大師孟憲澤和龍菜大廚們,聽聽龍菜的歷史,領略龍菜的風採,看看新時期龍菜的傳承。來吧,美食之旅正式開啟!
龍菜美食地圖
盛夏的7月,外地遊客遊龍江,在賞美景、享清涼的同時,品嘗美味佳肴是非常重要的。那麼,到黑龍江吃些什麼才不虛此行呢?我們首先推薦的是龍菜,您沒聽錯,就是黑龍江的龍,菜肴的菜,合到一起就是黑龍江的地道美食——龍菜。
龍菜歷史悠久,長達百年。作為黑龍江省的地方風味菜,龍菜特指利用黑龍江省特産的原料、副料、調料、特有的烹飪工藝加工制作的,體現黑龍江地方特色風味的菜係。龍菜的特徵是“取料廣泛,調味多種;鹹辣酸甜,色味香形;湯菜雙佳,味濃口重”,在烹調技法上以爆、炒、熘、烤、涮、燜、蒸、氽、煮見長。
白扒魚唇蘿蔔球
豉油糖鰲花魚慕斯
低溫慢烤大白魚配松茸
鰉魚南瓜卷
精品榛蘑蒸肉
烤雪菜鯉魚
釀海參
千絲三鮮鰉魚卷
砂鍋全魚
砂鍋四扒
雙色血腸
雪衣豆沙
蒸蕨菜幹豆腐卷
釀蟹黃龍脆
五哈鰉魚
如今,翻開龍菜的菜譜,躍入眼簾的是中西合璧、花樣繁多的美食功能表,其中包括中餐冷菜20道、熱菜99道;西餐冷菜12道、熱菜53道,還有中餐面點19種、西餐麵包5種,以及各種調味品、香料和酒水等。
鍋包肉
這些讓人垂涎欲滴的菜品中,既有深受外地遊客和本地人喜愛的家常菜,比如鍋包肉、鍋塌肉片、東北大拉皮、小雞燉蘑菇、殺豬菜、酥黃菜、扒豬臉、冰糖肘子、蘸醬菜等,也有市面上不常見的“硬菜兒”,比如八寶布袋雞、白扒魚唇蘿蔔球、香糟汁白鰱魚、丁香烤紅馬哈魚尾、精品榛蘑蒸肉、低溫慢烤大白魚配松茸等。此外,還有不少經過改良的西餐菜品,比如薄荷酒鰉魚骨凍、條紋馬哈魚香雞球、甜菜鱖魚沙拉、烤奶汁時蔬雜瓣和奶汁湯等。
龍菜的第二代傳人、中國烹飪大師孟憲澤
孟憲澤在工作中
龍菜的第二代傳人、中國烹飪大師孟憲澤講述了龍菜的起源和歷史。他説,黑龍江地處邊陲,是滿族、朝鮮族、蒙古族、回族、達斡爾族、赫哲族和鄂倫春族等少數民族世代聚集地。乾隆年間東北開始有山東、河北流民涌入,魯菜落地,與當地的民族菜一起構成了龍菜的雛形。在隨後的歲月中,伴隨著中東鐵路的開通,哈爾濱迅速成為東北亞的國際大都市,外國人大量涌入,當時哈爾濱的飲食文化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時期。以魯菜、京菜為源頭的龍菜與以俄式大菜為主的西餐並駕齊驅,而後通過當地的食材和配料、調料為媒,中西餐開始互相借鑒交融,加之商業繁榮、交通便利,國內各地客商雲集,八大菜係的技藝和風味在黑龍江和哈爾濱相互滲透交融,龍菜集中西餐各菜之長開始形成並快速傳播,龍菜進入了黃金時代。
“龍菜的起源和發展注定了它具有兼蓄包容的特性,龍菜的風味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良了南甜北鹹的傳統特點,鹹辣酸甜兼具,菜式取料廣泛,調味多種多樣,在我國八大菜係和西餐的傳統食材、烹調方法上加以融合、改良和創新,再佐以烹制山蔬、野味、肉禽和淡水魚蝦的技藝渾然一體,使龍菜具有濃厚的北國風光特色。”孟憲澤説。
孟憲澤和龍菜大廚們在挑選優質食材
孟憲澤説,現代社會,美食對于人們,早已脫離了溫飽的范疇,升華為生活品味、品位與品質的載體,是一門現代科學和一種文化藝術。從這點上説,大師、工匠不是評出來的,而是食客們日積月累“吃”出來的。龍菜之所以百年不衰且越發興盛,除了黑龍江的優質食材外,與老一代大廚的艱辛勞作和多年探索、一代代接續傳承分不開。作為第二代傳人,他們致力于傳承龍菜的精神和技藝,從深入黑龍江各地尋找優質食材開始,將多年心得集結成《龍菜傳承》一書,書中收錄了中西餐共計150多個菜品,記錄了以黑龍江優質的糧食、肉類、淡水魚、蔬菜、山珍為主,運用黑龍江特産烹飪的珍品及家常各類菜肴,希望更多的人品嘗到正宗的龍菜,感受黑土地厚重的飲食文化,吃出文化、吃出健康、吃出快樂。
文字:顏秉光
視頻:才 萌
圖片提供:王小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