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劇 評劇是河北省主要地方劇種之一,其流傳之廣、劇團之多、觀眾層面之廣厚,在河北佔有突出位置。評劇在20世紀初發源於唐山,以當地流行的"蓮花落"為基礎,吸收了"蹦蹦戲"的説唱和表演,經過"彩扮"、"拆出"等形式進化,又吸收河北梆子、冀東皮影戲、京劇的部分音樂與表演程式,形成"平腔梆子戲",具備板腔體劇種的特點。評劇創始人之一河北省灤縣人成兆才,隨評劇的創始,不斷創作出大量的劇本,豐富了評劇演出,使評劇在各種演出形式的競爭中佔據了優勢。"平腔梆子戲"隨時代進步日趨完善,改稱"唐山落子",然後走出唐山,北上南下。北上至東北各地,稱"奉天落 quot;;南下至上海,由白玉霜首先報出"評劇"這一劇種稱號。
20世紀50年代以後,評劇發展迅速,除上演傳統戲以外,還演出貼近生活的現代戲,使評劇流傳範圍更為廣闊。這是評劇發展史中鼎盛時期,評劇成了除京劇外最大的戲曲劇種。
評劇至今尚保留着它的俗稱"落子",説明它與冀東蓮花落的血緣關係。唱腔的基礎極富冀東豐灤一帶鄉土韻味。板式有慢板、二六板、快板、散板四類。主奏樂器是板胡。弦樂有二胡、中胡、低胡;彈撥樂有琵琶、三弦、揚琴;吹奏樂有笛子、嗩吶、笙;打擊樂基本與河北梆子相同。近年來隨着音樂發展的需要,樂隊又增加了大提琴、電聲樂器等。評劇的行當,原以三小(小旦、小生、小花臉)為主,輔以彩旦。後受京劇和河北梆子的影響,行當逐漸齊全,可分生、旦、凈、醜等。
評劇以唱功見長,或高亢悲壯,或低回委婉,節奏、速度、調式多變,唱詞通俗易懂,觀眾容易學會。
評劇代表劇目有《楊三姐告狀》、《花為媒》、《秦香蓮》、《張羽煮海》、《杜十娘》、《劉巧兒》、《小女婿》等,據不完全統計曾上演過的評劇劇目約有1880余種。歷史上評劇著名演員有月明珠、白玉霜、新鳳霞、喜彩蓮、韓少雲、花淑蘭等,並分別形成了自己的流派。
河北省共有45個評劇團,石家莊評劇院一團與青年評劇團代表全省評劇的最高水平,在全國評劇界也頗具影響。主要代表劇目有《鳳落梧桐》、《半把剪刀》、《西柏坡》、《乾坤帶》、《寶玉與黛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