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郵箱 用戶名 密碼
 新聞搜索
新華社新聞信息
 




--- 背水一戰 ---

  漢王三年十月(前204年),韓信、張耳率軍數萬越過太行山向東進攻趙國。趙王歇與趙軍統帥陳余集中號稱二十萬兵於井陘口(今河北獲鹿縣西的土門關,是太行山八個隘口之一),準備與韓信決戰。韓信率軍進至距井陘口三十里的地方駐紮下來。韓信利用陳余驕傲輕敵,急於求勝的心情,準備出奇制勝。
  當夜,傳令部隊出發。派一支兩千人的騎兵。每人帶一面漢軍的紅色旗幟,從小路迂迴到趙軍大營側翼的抱犢山(井陘縣東),隱蔽起來。另派一萬多人到綿蔓水(井陘縣境)東岸,背水擺成陣勢。背水列陣,兵無退路,使趙軍以為韓信不懂兵法,更加輕視,而漢軍只得奮勇向前,即所謂“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天一亮,韓信大張旗鼓地向井陘口開進,引誘趙軍離營出戰。漢軍裏應外合,前後夾擊,終於大破趙軍,斬陳余,擒趙王歇。
  “背水一戰”這個有名的歷史典故即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