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屹立喜馬拉雅——進藏先遣連和李狄三事跡記略-新華網河北頻道-新華網
> 正文

英雄屹立喜馬拉雅——進藏先遣連和李狄三事跡記略

2025-01-10 18:09:18來源:廊坊日報

分享至手機

  編者按:到2024年底,是全國對口援藏及河北援藏阿里30周年。曾經在央視一套播出的28集電視連續劇《雪浴崑崙》和24集電視連續劇《先遣連》還原了西藏和平解放之前,我軍進藏先遣連從新疆遠赴西藏的重要歷史。為此,本報特約與電視連續劇主人公李狄三有着親屬關係,近年來致力於挖掘蒐集整理先遣連史料的李慶雪,請他為本報撰寫的英雄故事。

  ■李慶雪

  1950年夏, 根據毛主席“進軍西藏宜早不宜遲”“進軍及經營西藏是我黨光榮而艱苦的任務”的偉大號召,中央軍委做出了解放軍從西康、雲南、青海、“四路向心進藏”的戰略部署,命令派出一支部隊先行出發進行偵察聯絡,為各路部隊提供身體體徵、兵要地誌等軍事偵察報告。

  1950年7月31日,河北省石家莊市無極縣人、新疆軍區獨立騎兵師一團黨委委員李狄三,以進藏先遣連黨代表、總指揮兼連黨支部書記身份,率領着來自全國11個省市7個民族135人組成的先遣部隊,自於田縣普魯村誓師出征。他們在沒有道路、沒有地圖、沒有嚮導,只有着連綿不斷的五六千米的高山、有着零下四十攝氏度的嚴寒、有着不足平原上百分之四十的含氧量、有着無盡的颶風冰雪的情況下,向着“世界屋脊的屋脊”——西藏阿里進軍,開始了被劉伯承比作的第二次長征。

  行軍路上,狂風讓他們難以站立,暴雪讓他們寸步難行,高原反應讓他們嘔吐不止,雪盲症讓他們視野模糊,行軍第一週,就有一千多頭驢子和駱駝凍死掉,馬匹也大批倒斃。人人頭昏眼花,胸悶氣短,大咳不止,呼吸困難,身體腫脹,反應遲緩,人均進食量每天不足四兩……9名戰士犧牲在了進藏途中,戰友把他們的遺體,頭朝向新疆的方向掩埋,那是他們來的方向,而後迎着萬千風雪,再度出發。

  9月15日,先遣連進駐阿里改則境內。

  進軍和駐紮期間,先遣連以其艱苦卓絕的鬥爭體現了偉大的歷史意義:他們是首支踏上雪域高原的人民軍隊;他們最早將新中國黨旗國旗軍旗插上高原,並開創在高原駐兵先例;在他們感召下,阿里噶本政府發出了第一封擁護黨中央、聽從毛主席的致敬函;他們代表中央政府與噶本政府代表簽訂了進藏史上第一個政治和平協議;他們推動了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進京和談,促進了整個西藏的和平解放;他們嚴格遵守軍隊紀律,模範執行黨的政治宣傳和民族宗教政策,使得廣大西藏同胞認識了解放軍,了解共産黨,讚同新中國,愛戴毛主席.他們和平解放了阿里近34.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為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國防安全、領土完整和主權獨立做出了重大貢獻。

  因大雪封山,先遣連糧草斷絕,1950年冬,新疆軍區組織的三次救援中,3人犧牲,1700多頭大牲畜凍死。

  危急時刻,毛主席親自給阿里噶本政府發電,希望他們以祖國統一大業為重,對先遣連予以協助。

  李狄三帶領大家發揚南泥灣精神,奮起自救,但缺鹽、凍餓和高原疾病致使陸續有人犧牲,最多一天舉行11次葬禮!

  看著戰友們一個個倒下,同樣患有高原病的李狄三心如刀絞痛苦萬分,他再也不能把這支隊伍完完整整地交還給黨了。他在給師黨委的信中寫道:“師黨委,我率着先遣連到達扎麻芒堡不久,我就病倒了,工作沒有做好,犧牲了很多同志,戰馬也已所剩無幾,我希望能挺到會師之日!我已不能親自在黨委會上請求處分,在這生命的最後時刻,請黨寬恕我!”

  李狄三病危之際,在全體支委舉手表決形成黨支部決議的情況下,寧死不打本可以救命的、毛主席送給王震、王震轉送先遣連的最後一支盤尼西林。他一遍一遍地請求着:“我懇請同志們把手放下吧!把它留給更需要的同志!不要讓我臨死前背個不執行黨的決議的罪名!”

  1951年5月23日下午4時,北京,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簽署“十七條協議”,宣告西藏和平解放。

  5月28日12時,獨立騎兵師副團長安志明率後續部隊抵達,與先遣連勝利會師。

  12時零7分,安志明在地窩子見到了深度昏迷中的李狄三。

  12時12分,被喚醒後的李狄三掙扎着、將他悉心整理的兩本厚厚的工作日記交給安志明,含笑犧牲,年僅37歲。

  在為李狄三守靈時,人們在日記的最後一頁發現了他的遺囑:

  曹海林、彭清雲同志:

  我可能很快就不行了,有幾件事需請二位同志幫助處理。

  兩本日記是我們進藏後積累的全部資料,萬望你們交給黨組織。

  幾本書和笛子留給陳幹事。

  皮大衣留給拉五瓜同志,他的大衣打獵時丟了。茶缸一隻留給郝文清。幾件衣服留給炊事班的同志,他們衣服爛得很厲害。

  金星鋼筆一支,是南泥灣開荒時王震旅長髮給的獎品,如有可能請組織上交給我的兒子五斗。還有一條狐狸尾巴是日加木馬本送的,請轉給我的母親。

  李狄三

  1951年5月7日

  這就是一位共産黨人的全部遺産、這就是他留給黨組織的最後心願、留給戰友們的最後溫暖、留給兒子的最後叮嚀、留給母親的最後思念。

  至1951年8月3日阿里全境解放,李狄三等63名官兵非戰鬥犧牲在這片土地上! 從此,一句順口溜開始在各路進藏部隊中流傳:“苦不苦,比比長征兩萬五!難不難,比比進藏先遣連!”

  毛主席聽取先遣連事跡匯報後,感嘆着一連説了三個“蓋世英雄!蓋世英雄!!蓋世英雄!!!” 周總理、朱老總、彭德懷、王震等都給予了很高的讚譽!

  西北軍區向毛主席請示批准,軍區黨委頒佈嘉獎令,命名該連為“進藏英雄先遣連”,並為每位官兵記大功一次。部隊整建制記大功一次,這是軍史上絕無僅有的。西北軍區第一野戰軍授予“進藏先遣英雄連”戰旗。授予戰旗,是一個解放軍軍事單位能夠獲得的最高榮譽,建軍近百年來,我軍授予各部隊戰旗總數不下3000面。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最大規模的國慶閱兵,這面戰旗光榮入選由五大戰區主要指揮員率領的、由全軍榮譽功勳部隊代表組成的百面戰旗方隊,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

  新疆軍區為每位官兵授予“人民功臣”獎章和“解放西北”紀念章。

  先遣連“對黨負責、對人民負責、對集體負責、對個人負責”的四個負責精神是“老西藏精神”和“兩路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先遣連官兵而言,他們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合是擎天柱,分是定海針,都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山雄有脊,房固因梁。滄海橫流顯砥柱,萬山磅礡看主峰。幾十年來,在所有部隊和作家對先遣連官兵的採訪和官兵們的回憶錄中,李狄三都被稱為是整個先遣連的“靈魂人物”,是“阿里軍魂”。他一身連起冀疆藏,詮釋軍地民族情。

  官兵們説,李狄三在每一個關鍵時刻和危難關頭,都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是他用意志和信仰的力量,帶領他們翻越了界山;是他通過細緻的工作,簽訂了五項和平協議、促成了阿里噶本政府代表和毛主席的電報往來、加速了整個西藏和平談判和平解放的進程;是他帶領他們奮力自救,堅持到了勝利會師,是他,是他……正是因為有了李狄三,他們才能夠完成這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除上述榮譽外,李狄三還被新疆軍區單獨授予“人民功臣”榮譽稱號,被中央軍委追授 “人民英雄”;2009年,李狄三在100位“新中國成立後為國防和軍隊建設做出重大貢獻、具有重大影響的先進模範人物”中排位18,2011年,李狄三在西藏和平解放60年來“60位感動西藏人物”中名列第6。

  共和國不會忘記每一個犧牲的青春。2024年9月30日是我國第十一個革命烈士紀念日,作為河北省唯一一位、全國10位烈士家屬代表之一,李狄三嫡孫李會田光榮受邀,參加了當晚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新中國成立75周年國慶招待會。

  太行無聲,滹沱奔涌,山海間傳頌着英雄不朽功名。

  神山聳立,聖湖有記,李狄三為河北援藏奠定根基。

  前赴後繼,血脈賡續,燕趙兒女把薪火一棒棒傳遞。

  冀情阿里,相隔萬里,漢藏團結,攜手築牢這、中華民族共同體!

  (作者係北京市建藏援藏工作者協會會員、河北省紅色旅游協會會員)

[作者: 李慶雪  責任編輯: 甄星 ]
    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