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之城“綠意”盎然-新華網河北頻道-新華網
> 正文

未來之城“綠意”盎然

2024-12-06 09:17:38來源:河北日報

分享至手機

  創新實施綠色化、低碳化發展體制機制

  未來之城“綠意”盎然

  11月8日清晨,陽光穿過薄霧,灑進雄安新區“千年秀林”。大清河片林中,一棵棵銀杏、白蠟、元寶楓高大挺拔,金黃的樹葉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為這個季節增添了一抹亮色。

  騎車穿行林中,來自雄縣的騎行愛好者李軍,欣賞着林中美景,不時停下來拍照。

  “這片林子從剛種下小樹苗時我就常來,一年又一年,眼瞅着小樹苗長成了大樹。我從家騎車過來差不多40分鐘,轉一圈既鍛煉了身體,又能看景。”李軍笑着告訴記者。

  先植綠後建城,是雄安新區建設的新理念。堅持生態優先,雄安畫卷的第一筆就是綠。

  2017年11月13日,建設者們在大清河片林栽下新區第一批樹苗,以建立城市森林為目標的“千年秀林”工程正式開啟。

  創新造林方式,探索在平原地區大面積建設異齡、復層、混交模式的近自然林,這在我國尚屬首例;創新管護方式,智慧化信息化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體系持續迭代,“千年秀林”茁壯成長。

  在新區,生態環境不是點綴,而是城市發展的前提。

  7年多來,雄安新區緊緊圍繞建設綠色發展城市典範,創新實施綠色化、低碳化發展體制機制,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雄安樣本”越來越生動鮮活。

  公園和綠地,是居民主要的日常休閒場所,也是城市重要的生態休閒空間。

  全力營造綠色生態宜居宜業空間,雄安新區高標準高質量建設悅容公園、金湖公園、中央綠谷、郊野公園等,為新區發展打造優良生態基底。

  “在新區,居民既能推窗見綠,出門見園,又能漫步森林,體驗鳥語花香。3公里進森林、1公里進林帶、300米進公園正逐步走進現實。”雄安集團生態建設公司生態事業部高級業務經理劉志軍介紹。

  新區設立後累計造林47.8萬多畝,綠化面積達73.8萬畝,森林覆蓋率由新區設立前的11%提升至34.9%。

  按照規劃,未來雄安將鑲嵌在藍綠交織的生態空間之中,藍綠空間佔比穩定在70%,森林覆蓋率達到40%,白洋淀淀區面積達到360平方公里左右。

  淀水清清,蘆葦隨風輕搖。11月6日傍晚,一群青頭潛鴨在白洋淀中覓食。

  2018年,白洋淀首次觀測到青頭潛鴨的蹤跡,今年已是連續第三年發現青頭潛鴨在這裡育雛。“鳥中大熊貓”從過客到安家於此,説明白洋淀生態逐年向好。

  白洋淀之於雄安,猶如西湖之於杭州。建設雄安新區,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復好、保護好。

  在雄安新區的規劃體系裏,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綜合性規劃。

  新區設立後,白洋淀實施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系統性生態治理。“恢復‘華北之腎’的功能,就是要讓淀裏的水活起來、動起來。”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水環境管理組組長周立志説。

  雄安新區創新治理措施,內疏外調綜合施治,重點實施清淤疏浚、百淀連通、退耕還淀、科學補水、嚴密防洪五大工程。堅持補水、治污、防洪一體化,百淀連通、清淤疏浚一體化,群眾生産生活污水治理一體化,淀中、淀邊、淀外一體化,保障水安全、營造水生態、塑造水文化一體化,淀區水質穩定保持在Ⅲ類,步入全國良好湖泊行列。

  在我國,建築行業是耗能“大戶”。圍繞建設“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定位,雄安新區積極落實“雙碳”目標,創新提出了以政策措施為保障、標準規範為依據、關鍵技術為核心、智慧管理為工具、示範場景為引領的綠色建築城市典範建設體系。

  《雄安新區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雄安新區綠色城區規劃設計標準》《雄安新區綠色建築設計標準》《雄安新區推進工程建設全過程綠色建造的實施方案》《雄安新區零碳技術標準》……7年多來,一系列政策文件陸續&&。

  “這些不僅是綠色建築政策體系的‘四梁八柱’,更是打造綠色建築城市典範的技術指南。”雄安新區建設和交通管理局一級主辦李勁遐介紹,新區強化頂層設計,構建了從建築到街區、社區、城區全尺度,從設計、審查、施工到驗收的全過程的體系性綠色建築標準,全面推進綠色建築高質量發展。

  李勁遐説,新建項目實行“能碳”雙控,將綠色低碳發展理念落實在項目建設管理各環節,要求各方主體在設計、施工、運維等環節嚴格落實綠色節能降碳專項要求。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

  在雄安,建築是綠色的。截至今年10月底,新區累計開工4667萬平方米,累計竣工2833萬平方米,高星級綠色建築佔比100%,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超140萬噸。

  在雄安,能源是綠色的。“張北的風點亮雄安的燈”,新區積極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大力發展綠色能源,打造低碳安全能源體系。

  在雄安,出行是綠色的。作為我國首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之一,新區積極打造交通綠色化智能化標杆之城。到2035年,起步區綠色交通出行比例將達到90%,公共交通佔機動化出行比例將達到80%。

  在雄安,産業也是綠色的。向雲端,打造空天信息産業新高地;發展樓宇經濟,構建“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的産業生態……新區積極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樹立綠色經濟城市典範。

  綠色發展理念植根於生長基因,雄安新區處處涌動着綠色活力。

  今年8月,雄安新區制定&&《雄安新區綠色發展城市典範建設方案(2024—2030年)》,為加快形成新區綠色低碳發展的空間格局、産業結構、生産方式、生活方式提供了完整的路線圖和時間表。

  以久久為功的定力、只爭朝夕的勁頭,雄安新區堅持全過程綠色、全方位綠色、全鏈條綠色,將持續向綠而行,不斷提升高質量發展“含綠量”。(記者 馬朝麗)

[作者: 馬朝麗  責任編輯: 魏會博 ]
    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