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邢&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圍繞淺山丘陵區綠化、鄉村綠化、森林經營撫育等重點工作,以林長制為抓手,創新使用“郝式造林法”,全面提升國土綠化質量,完成營造林44.69萬畝,佔省下達營造林任務的124.14%,打造了萬畝“七彩太行”、萬畝酸棗示範基地、“百村示範、千村提升”等一批成規模、高標準的亮點工程。
邢&市“七彩太行”建設成果。邢&市林業局供圖
經濟林經營效益顯著提高。邢&市積極推進經濟林産業高標準、高質量建設,持續擴大核桃、板栗、仁用杏、山楂、酸棗等傳統優勢果品基地規模,引進和發展壯大杜仲、油用牡丹、玫瑰、金銀花等新興特色經濟林種植。全市現有經濟林總面積179萬畝,産量15.4萬噸,年産值26.7億元。依託優質經濟林生産基地,鼓勵龍頭企業更新改造、延伸鏈條、開發新品。目前全市建有河北綠嶺果業有限公司、河北富崗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河北藍鳥傢具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寧晉縣康都銀杏種植有限公司也正積極申報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在品牌建設方面,邢&加大無公害果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産品和地理標誌農産品“三品一標”的開發和推進力度,引導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促進標準化、規模化生産,打造了一批在全國叫得響的富崗蘋果、綠蕾核桃等知名品牌,“漿水蘋果”“威梨”“太行板栗”等區域品牌。
河北綠蕾農林科技有限公司核桃加工車間。邢&市林業局供圖
林下經濟發展模式更加多元。邢&市充分利用林下空間,探索出多種林下複合經營模式。一是發展林下種植中藥材模式。積極引導林業公司在中幼齡林分中種植耐蔭的藥用植物,進一步提高林地産值。目前,任澤區河北大地園林有限公司在林下種植連翹球、藥菊、黃芩、遠志、景天等藥材1953畝,年産值達947萬元。二是發展林下培育苗木模式。通過技術幫扶,鼓勵林戶在新造林或行距較大的有林地種植沙地柏、三紅紫薇球、龍柏球、太陽李、紅葉碧桃等林下苗木。在這種模式下,任澤區河北大地園林有限公司培育沙地柏年畝效益達22750元,三紅紫薇球年畝效益16000元。三是發展林下經濟作物複合種植模式。鼓勵林場因地制宜,在新造林或鬱閉度較低或行距較寬的林下間作花生、豆類、紅薯、棉花等經濟作物,像南宮林場林下種植農作物紅薯、花生、西瓜500畝,年産值30萬元;隆堯林場林下種植花生、紅薯2000余畝,畝增收300-500元,年收入60萬元。此外,邢&市還開展了生態林林菌複合種植,以及林下養雞、養鵝、養羊、養蜂等特色養殖,既有效提高了林地利用率,又促進了群眾增收。綠水青山間,邢&市堅持“增綠”“增收”並重,深入挖掘森林“四庫”價值,林地持續增收,助力鄉村振興。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國家級林下經濟示範基地4個,省級林下經濟示範基地1個,林下經濟示範面積達18.7萬畝,從業人數4.87萬餘人,林下經濟年總收入15.7億元。
臨城縣在林下種植中藥材半夏。邢&市林業局供圖
“森林+旅游+康養”實現深度融合。依託森林資源,邢&市大力推進生態旅游、森林康養産業發展。堅持市郊、山區兩手抓,在市郊投資2.2億元,建成城市北部藍綠相融、廣大市民休閒游玩的天然氧吧——邢襄生態園,2024年“十一”假期總游客量達12.6萬人。全市建成信都區九龍峽景區、臨城綠嶺核桃小鎮國家森林康養基地2個。在西部山區,推出信都區太行山地休閒度假區、內丘縣康養休閒旅游區、臨城縣山水休閒度假旅游區、沙河市生態田園特色旅游區等全域旅游示範片區4個。支持綠嶺公司依託萬畝綠嶺核桃基地生態環境,建設“綠嶺·核桃小鎮”生態旅游片區,片區內包括李保國科技館、核桃博物館、核桃文創中心以及住宿餐飲和娛樂設施,形成以紅色教育為主,集拓展訓練研、學、消費者體驗為一體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同時,邢&市不斷完善配套服務措施,採用“現代酒店+特色民宿”模式,確保游客吃得好、住得下、留得住。目前,全市旅游區共有星級酒店20家,農家樂600余家,景區集中區域實現游客服務中心全覆蓋,為發展森林康養休閒旅游提供有力的服務支撐,進一步推動全市生態旅游提檔升級。(王虹敏、和鈺 河北省林業和草原局供稿)
邢襄生態園。邢&市林業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