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視點|起筆縱橫萬里-新華網河北頻道-新華網
> 正文

新華視點|起筆縱橫萬里

2024-10-04 10:18:07來源:新華社

分享至手機

  “中國鐵路”新媒體記者 @鐵蛋 王韋強,今天來跟大家説説高鐵那些事兒。

  “老鐵”們知道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鐵路平均時速是多少嗎?只有40多公里,簡單一算,當年的火車跑100米需要12秒多。“蛋哥”巔峰時候跑百米也就12秒多,跟它一樣。隨着年齡的增長,“蛋哥”的百米成績是越來越慢了,而現在的火車能跑多快?不用我説了。

  2008年的8月1號,中國第一條具有自主知識産權、設計時速為350公里的高速鐵路京津城際在京津冀地區正式通車。中國鐵路至此正式進入了新紀元——高鐵時代。“老鐵”們跟着“蛋哥”一起,咱們出發。

  要説京津冀到底有多“鐵”,“鐵”就鐵在到站時間上,從北京出發到天津只需半個小時,到雄安新區50分鐘,到河北省省會石家莊也只用一個小時。“鐵”還“鐵”在不斷加密的軌道線上,對外形成以京津雄為核心的“八放射”高鐵通道,輻射全國。對內形成以“三角”加“放射”為骨架的超級城市“蛛網”,覆蓋京津冀所有地級市。説到京津冀鐵路,那我還得提一下今天要見的一位老朋友。

  王俏,眼前這位文靜幹練的工程師,2014年,31歲的她作為總體負責人,負責京津冀地區城際鐵路網規劃修編工作。

  她介紹,在2014年以前,中國鐵設(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一直在研究京津冀三地的鐵路網布局。那時更關注的是串聯20萬、50萬以上人口的中心城市。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以後,要進一步去覆蓋5萬人口以上的建制鎮……這樣的工作精度所帶來的工作量就會是常規規劃的幾倍。而這個時候給她們提的時間要求是15天必須完成階段性成果。

  時間緊,任務重。為了能夠高標準完成任務,王俏她們全力以赴。能陪太陽寫規劃,能陪月亮趕圖紙,一週還得再來個三四五趟北京往返一日游。

  3年時間,百餘條短視頻,1.3億的播放量,我把中國鐵路的故事講給了許多人。總有人問我,鐵蛋,為什麼你總是這麼努力地去宣傳鐵路呢?因為在中國鐵路還有這些老鐵們。

  他,(20世紀)50年代的一名蒸汽機車司機,我的爺爺。

  他,(20世紀)70年代的一名內燃機車司機,我的爸爸。

  受到爺爺和父親的影響,我也成為了一名電力火車司機。不過,作為一個資深的火車迷,現在的我成為了一名鐵路記者。從“咣當咣當”的蒸汽火車到“唰唰唰”的高鐵時代,從師夷長技到自主創新,從追趕者成為領跑者,我開始用鏡頭記錄中國鐵路飛馳發展的75年。和我一起見證中國鐵路飛速發展的還有我的同事們。

  到2025年,基本建成現代化鐵路基礎設施體系,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16.5萬公里,其中高鐵5萬公里。2035年,中國將率先建成現代化鐵路強國。

  了不起的我們,起筆縱橫萬里。

  策劃:李鳳雙 武鴻儒

  監製:賈敬剛 張洲

  編審:陳忠華 冀國鋒

  統籌:范世輝

  導演:郭楠楠 於瑩 楊清媛 孫希權 谷會芹

  記者:曲瀾娟 牟宇

  編導:賽娜

  新華社音視頻部

  新華社河北分社

  河北廣播電視台

  聯合出品

[作者:  責任編輯: 楊丹宇 ]
    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