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紮實做好鹽鹼地特色農業大文章-新華網河北頻道-新華網
> 正文

河北紮實做好鹽鹼地特色農業大文章

2024-07-12 10:26:08來源:河北日報

分享至手機

  堅持“以種適地”同“以地適種”相結合

  河北紮實做好鹽鹼地特色農業大文章

  6月6日,滄州渤海新區黃驊市後仙莊村農民在搶收旱鹼麥。(本報資料片)記者 張昊攝

  從省政府新聞辦7月11日召開的“河北省紮實推進鹽鹼地綜合利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3年以來,我省堅持“以種適地”同“以地適種”相結合,不斷挖掘鹽鹼地開發利用潛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構建鹽鹼地農業全産業鏈發展格局,紮實做好鹽鹼地特色農業大文章。

  2023年,通過高清衛片解譯篩查、田間調查核驗,確定我省有570.25萬畝鹽鹼耕地。這一年,我省建設鹽鹼耕地高標準農田18萬畝,鹽鹼耕地高標準農田項目區土壤耕層有機質含量平均提高0.7克/千克,土壤pH值平均降低0.05,耕地質量平均提升0.13個等級,耕地産出能力明顯提高。2024年,滄州市夏收旱鹼麥154.7萬畝,畝産260公斤,總産40.22萬噸,面積、單産、總産同比分別增長54%、6%、64%。

  去年以來,我省從強化種業創新與示範、加強鹽鹼地改造提升、壯大特色加工産業等方面推進鹽鹼地綜合利用。

  據介紹,我省在省農科院濱海所和滄州市農科院建設作物耐鹽鹼鑒定&&,建立旱鹼麥、耐鹽水稻等耐鹽鹼作物種質資源圃,培育耐鹽鹼作物新品種。在渤海新區黃驊市、海興縣、唐山市曹妃甸區、樂亭縣、沽源縣各建立2000畝中試示範基地,開展旱鹼麥、耐鹽水稻、莜麥等適生新品種中試示範,加快品種更新換代。

  “我們篩選出25個耐鹽鹼作物成熟品種進行重點推廣。”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孫晨光介紹,滄州市主要推廣捷麥19、捷麥20等旱鹼麥品種,建立旱鹼麥繁育基地6.15萬畝,年繁種能力達到1.8萬噸。唐山市主要推廣鹽豐47、津育粳22等耐鹽水稻品種。張家口市主要推廣冀藜3號、壩莜1號等雜糧品種。

  在分區開展鹽鹼耕地治理改良方面,我省濱海地區重點圍繞控鹽、培肥措施,推廣暗管排鹽、條&田改良、水肥鹽優化調控、漁糧飼輪作、糧草輪作等技術模式;壩上內陸鹽鹼區重點推廣增施有機肥、地膜覆蓋滴灌控鹽、化學治鹼淋鹽、飼草種植等技術模式;黑龍港區域重點圍繞防止次生鹽漬化,推廣保護性耕作、深耕深松、秸稈還田、施用土壤調理劑、高效節水灌溉等技術模式。同時,我省統籌高標準農田和水利設施建設,完善農田灌排網格體系,今年將完成建設鹽鹼耕地高標準農田20萬畝。

  鹽鹼地綜合治理,離不開科技支撐。我省積極建設科研&&,整合科研力量,推進集成創新。啟動實施“華北平原輕鹽鹼瘠薄耕地産能提升與第二糧倉建設”部省聯動項目。針對淡水資源匱乏制約改良利用及産能提升等關鍵問題,研究構建輕度鹽鹼區耐鹽經濟作物適應性種植改土、耕層增碳培肥降鹽等綜合技術模式。

  在分區分類綜合利用方面,我省堅持糧經飼統籌發展,對輕度鹽鹼地,以推動大面積均衡增産為目標,重點推廣旱鹼麥、耐鹽水稻、莜麥等耐鹽糧食作物種植;對中度鹽鹼地,重點通過種植耐鹽鹼飼草、小麥—苜蓿糧飼輪作等方式降低耕層含鹽量;對重度鹽鹼地,通過耐鹽鹼植物種植等促進植被修復,提升鹽鹼地生態功能。

  把鹽鹼地特色農産品從“農田”推向“餐桌”,是做好鹽鹼地特色農業大文章的關鍵一環。我省不斷壯大特色加工産業,在滄州、唐山、張家口等市遴選10家鹽鹼地綜合利用農産品加工企業作為省級或市級龍頭企業培育對象,支持企業提檔升級、增容擴能,鼓勵企業自建原料生産基地,引導企業進駐當地加工園區,提高一二三産業融合水平。(記者郝東偉)

[作者: 郝東偉  責任編輯: 楊丹宇 ]
    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