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
我們迎來了
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
夏季的第五個節氣
小暑
《説文解字》裏將“暑”字解釋為“熱”
小暑即“小熱”
“小暑過,一日熱三分”
自此以後
我國普遍開始進入一年中最熱的階段
古人將小暑分為三候
一候溫風至
大地上涼風難尋
一出門,迎面而來的都是熱浪
二候蟋蟀居宇
蟋蟀離開了田野
到庭院的墻腳下躲避暑熱
三候鷹始鷙
因地面炎熱
老鷹開始在清涼的高空中活動
搏擊長空
《小暑三候》韋遠東 繪
小暑濕熱
是“出梅”“入伏”的標誌
“人在屋裏熱得跳,稻在田裏哈哈笑”
此時節
陽光熾烈,降雨增多
荷香四溢,瓜果飄香
玉米拔節、花生下針、大豆結莢
……
萬物進入生長旺季
小暑吃藕,清熱消暑
早熟品種的蓮藕在此時節成熟
口感甘甜,清脆爽口
在小暑這天
民間有“食新”的習俗
人們把新收穫的稻穀碾成米
將新米煮成米飯
吃新米、嘗新酒
盼望著日子越過越好
有些地方把新收割的小麥炒熟
磨成麵粉用開水衝後加糖拌着吃
叫作“炒麵”
人們還會用新磨的麵粉
包餃子或做麵條
於是便有了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説法
“曬伏”也是民間盛行的習俗
人們會在小暑前後把衣服、書畫等
拿出來晾曬
以除潮防蛀
長夏漫漫,驕陽如火
但也有荷香與細雨
閃爍的繁星、歡唱的新蟬
……
在暑熱中“綻放”節令之美
“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願你能在燥熱與喧鬧之外
尋得一心清凈
覓得一方清涼
策劃:曹國廠
監製:駱學峰
統籌:邢玉偉 魏會博
手繪:韋遠東
文字:趙岫岩
編輯:楊丹宇
[作者: 責任編輯:
王曉娟 ]
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