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讓“沉睡”的土地“活起來”-新華網河北頻道-新華網
> 正文

河北:讓“沉睡”的土地“活起來”

2024-04-06 10:20:20來源:河北日報

分享至手機

  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能帶來什麼?

  讓“沉睡”的土地“活起來”

  3月20日,筆者來到任丘市出岸鎮千裏堤西側、津保公路北側的出岸四村,只見一塊平整土地的周圍已做好護欄。

  “這裏交通便利、農機配件産業基礎良好,公司的物流倉庫很快就要在這裏開工了。”河北金特石油設備制造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偉亮説。

  去年年底,張偉亮以910萬元價格競拍得到這塊面積為19.35畝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相較于之前,不僅為企業降低了物流倉儲租金成本,也將為企業增加産能打下基礎。與此同時,出岸四村村集體直接獲益300余萬元。這筆收益除土地平整費用、地上附著物拆除費用等合理支出和用于全村水電路等公益事業支出外,剩余部分將用于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收益分配。

  這樣讓村集體、農民以及企業等多方受益的土地使用權流轉方式,得益于河北正在開展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工作。

  去年以來,河北按照有關要求,準確把握穩妥審慎推進總基調,堅持規劃統籌引領,強化制度保障支撐,加強路徑流程,推進全省21個試點縣(市、區)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與國有建設用地同權同價、同等入市。省自然資源廳統計數據顯示,截至3月底,全省共入市土地44宗、面積1503.47畝,成交金額2.29億元。

  那麼,什麼是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為什麼要讓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

  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顧名思義,就是具有生産經營性質的農村建設用地,比如過去的鄉鎮企業和招商引資用地等。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是指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以有償方式進入土地市場交易的行為。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城鎮化水準不斷提升,城市建設用地日益緊張。但在農村,受限于城鄉二元土地制度,農民進城後,閒置土地逐漸增加,越來越多的農村集體存量建設用地“沉睡不醒”。

  優化資源配置,激活農村土地資源發展潛力。省自然資源廳自然資源開發利用處二級調研員劉學工介紹,通俗地講,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就是解決歷年來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無法進入市場流轉的問題,讓集體土地中的經營性建設用地能夠買賣。

  前不久,受益于邢臺市威縣開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工作,邢臺冀龍工程機械配件有限公司總經理潘延博再也不用擔心生産車間升級改造用地問題。

  20年前,潘延博以租賃方式使用威縣梨園屯鎮南梁莊村11.48畝集體建設用地生産加工工程機械配件。今年租期到期,如若公司“搬家”,將嚴重影響正常生産計劃。“我也曾想過買下這塊地,但農村土地‘不能用’,一直未能解決這個問題。”潘延博説。

  去年,威縣聚焦建立科學化規范化入市制度,全面摸清底數篩選合適入市地塊,有序開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工作。去年年底,潘延博競得公司所在土地50年的使用權,成為威縣首宗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案例。“公司計劃今年擴大生産車間,增加當地員工,為以後發展奠定基礎。”潘延博説。

  能夠實現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實屬不易。“當前,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面臨兩大門檻。其一,經營主體是否有意願參與。其二,農民、村集體等各方利益是否受損。”劉學工介紹,這兩方面因素直接關係到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的效果。

  為破除這兩大困境,省自然資源廳積極指導21個試點縣(市、區)嚴格落實入市土地必須滿足符合規劃、用途管制等要求,解決入市地塊問題。同時,探索建立兼顧國家、集體和農民利益的土地增值收益調節機制,平衡各方利益,確保入市順利進行。

  政策和制度的逐步完善,是為了讓“沉睡”的土地“活起來”。省自然資源廳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河北共編制完成村莊規劃726個,規劃入市土地330宗0.94萬畝,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全面完成,集體建設用地基準地價實現全覆蓋,改革紅利將充分釋放,有效助推鄉村全面振興。(記者 苑立立 通訊員 姜慧婕)

[作者: 苑立立  責任編輯: 王立鵬 ]
    載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