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向“質”——雄安新區新興産業加速凝聚新動力-新華網河北頻道-新華網
> 正文

向“新”向“質”——雄安新區新興産業加速凝聚新動力

2024-03-29 08:41:43來源:新華網

分享至手機

  新華社石家莊3月28日電(記者范世輝、岳文婷、劉桃熊)隨着雄安新區進入大規模建設與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並重階段,産業發展對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的意義更加凸顯。當下,雄安新區正圍繞“匯創新、謀賽道、聚産業”,系統推進産業創新發展,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

  匯創新

  隨着中國創新發展的一面旗幟——中關村的到來,雄安新區的創新氛圍更加濃厚。在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集成服務中心,不時有園區企業人員來諮詢金融、物業等服務。旁邊的咖啡圖書吧裏,創業者相談甚歡。

  2023年11月5日,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外景。新華社發(劉瀟 攝)

  園區裏,中視播星科技有限公司近期正忙着裝修。總經理張裕生介紹,中視播星是一家從傳統影視、互聯網行業向直播帶貨、短視頻內容營銷及元宇宙AI數字人直播領域轉型的互聯網整合營銷科技公司。

  “我們想做的是AI數字人場景落地,可以應用於醫院、法院等,替代人工做基礎性導引、介紹等服務。”張裕生説,他們看好這裡的創新創業氛圍,今年1月20日從北京遷到雄安新區,想在這裡打造樣板,然後推廣到其他地區。

  在雄安睿哲科技有限公司辦公區裏,工作人員正專注地操作着電腦,為客戶編制各類IPv6應用方案。公司負責人岑允謙介紹,IPv6是應對當前互聯網IPv4容量不足的升級版本,能破解海量設備接入互聯網的障礙,更好地保障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産業發展。

  據介紹,雄安新區通過&&《河北雄安新區支持企業創新發展若干措施》等科技創新支持政策,為企業成果轉化提供全方位保障。目前,雄安新區已構建了衛星互聯網、北斗、智能網聯、光電子等七大創新生態。

  謀賽道

  雄安新區建設從零起步,對城市建築、綜合管廊、公共設施等進行統籌規劃,適度超前部署各類智能感知設施。新建片區基礎設施智慧化水平超過90%,豐富的應用場景也為企業布局新賽道提供了可能。

  智慧城市建設是中國電信在雄安新區布局新賽道的生動實踐。作為中國電信的全資子公司,中電信數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已經參與了智慧交通、智慧園區等多個領域的重點項目建設,在推動規劃藍圖變為現實畫卷的同時,實現了企業數字化能力提升。

  “‘綠波通行’是智慧交通的具體應用場景之一。在容東片區,路側的多功能信息桿柱可以實時收集路口交通數據,通過5G、光傳輸網絡等技術,將交通數據實時回傳至智慧運營中心,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進行分析和預測,制定優化方案。目前容東片區153公里市政道路已全部完成數字道路智能化建設。”中電信數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創新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賈夢霜説。

  在啟動區互聯網産業園片區,佔地約120畝的中國電信智慧城市産業園正在緊張施工,項目總投資近20億,建成後,中國電信更多創新板塊以及産業鏈上下游的企業將集中入駐。

  “雄安新區就像一個試驗場,我們在這裡率先嘗試,逐漸帶動周邊地方進行智慧城市建設。”賈夢霜説,“此外,依託容東數字道路形成的標準化數字産品‘數字交通綜合數據集’,真正讓數據形成生産力。”

  聚産業

  在雄安,像中關村科技園、互聯網産業園、科創中心中試基地等産業創新聚合&&越來越多,對新興産業及創新人才的吸引力逐漸增強。

  走進科創中心中試基地,記者看到一座座標準廠房已經拔地而起。在基地內雄安百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智能運輸機器人來回穿梭運輸物料,工作人員在屏幕前測試各項參數。物料經過預加工、裝配、自動測試、自動包裝等流程,成為信創服務器産品。

  “這是我們的智能生産線,總投資額5000萬元,可年産信創服務器6萬套,同時我們預留了二期生産線的空間。與傳統生産線相比,智能生産線解放了人力,産能提升了一倍。”生産線負責人童軍説。

  2024年3月19日,在雄安百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對産品進行掃碼。新華社發(劉瀟 攝)

  在距離百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不遠處的普龍科技有限公司機器人展廳,挂軌式AI巡檢機器人、管廊AI巡檢機器人來回穿梭,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參觀者。“這些機器人可以用於配電室、高壓室、實驗室等,替代人工進行圖像識別、信息預警,保障人員和設備安全。”公司銷售經理張珊珊向參觀人員介紹。

  普龍科技有限公司於2023年入駐科創中心中試基地,開展智能巡檢機器人的研發、生産,半年實現産值5000余萬元。“公司發展勢頭良好,今年將擴建生産線,並加緊招聘研發和生産人員。”張珊珊説。

  據介紹,科創中心中試基地可滿足企業研發、中試、成果轉化需求,為企業提供廠房、金融等全方位服務,目前已有10余家企業入駐,下一步將建設二期,打造以空天信息、生物製造、新材料為主導産業的中試基地和專業産業園區,構建科技成果向生産領域轉化的重要通道,爭創具有綜合服務功能的創新示範基地。

[作者: 范世輝 岳文婷 劉桃熊  責任編輯: 高麗 ]
    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