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秦淮數據中心“冷”支撐拔節生長-新華網河北頻道-新華網
> 正文

張家口:秦淮數據中心“冷”支撐拔節生長

2024-03-24 14:58:56來源:長城網

分享至手機

  開春看項目|張家口:秦淮數據中心“冷”支撐拔節生長

  希望,在春天孕育;收穫,在春天萌芽。

  3月18日,記者來到張家口市懷來縣秦淮新媒體大數據産業基地四期項目建設現場,挖掘機揮臂鏟土,塔吊擎起“巨臂”來回轉動,伴隨着機器轟鳴聲,工人們正忙碌着施工作業……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

  “秦淮新媒體大數據産業基地四期項目預計今年年底交付,可容納3000多個機櫃,屆時,我們在懷來的IT總容量將超過350兆瓦,在張家口地區名列前茅。”秦淮數據運營保障中心北區設施運維總監韓寶良向記者介紹道。

  懷來縣秦淮數據總部基地。長城網·冀雲客戶端記者 熊睿琦 攝

  2017年秦淮數據進入張家口懷來,截至去年年底,已建成“同城四基地”網絡布局,投運IT容量超過300兆瓦,服務器上架規模佔懷來縣總量約70%。四個基地已投運數據中心的上架率達到90%以上,遠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數據中心作為數字經濟高速發展的發動機,是用電大戶,也是公認的高載能行業,如何高效控制能耗,加速發展新質生産力?電能利用效率成為衡量大數據中心能耗水平的“關鍵詞”。

  如何提升電能利用效率?韓寶良形象地將IT耗電設備比喻成“大哥”,冷卻設備比喻成“二哥”。“IT設備運行時‘大哥’的耗電量無法改變,要想提升電能利用效率,只能讓冷卻設備‘二哥’少用電。接下來,帶你們參觀一下我們基地的‘秘密武器’。”韓寶良向記者賣起關子。

  説着,韓寶良領着記者朝園區走去,抬頭可見一組組白色機櫃正嗡嗡作響、飛速運轉。“這就是我們基地最大的亮點‘玄冰’間接蒸發冷卻技術,是我們基地最主要的冷卻方式。”韓寶良向記者介紹。

  懷來縣秦淮數據新媒體大數據産業基地。長城網·冀雲客戶端記者 熊睿琦 攝

  “這是來自大自然的風,涼爽的風吹過一組組機櫃,通過將間接蒸發冷卻技術引入數據中心,就能實現給服務器降溫,從而節約大量電能。目前,我們數據中心年度平均電能利用效率已降低至1.21,達到行業領先水平,它是主要‘功臣’之一。”韓寶良説。

  “玄冰”間接蒸發冷卻技術可根據不同天氣切換不同運行模式,最大限度地使用當地自然冷源,耗水量相比傳統水冷系統降低70%,也就是説室外風越涼,換熱效果越好,節能效果越好。

  在韓寶良看來,懷來縣擁有建設數據中心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

  “這裡地勢較高、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氣候涼爽,年平均氣溫9.1℃,且空氣濕度小,十分有利於數據中心散熱和降低能耗。”依託懷來縣氣候冷涼等優勢,秦淮數據中心“冷”支撐拔節生長,為新質生産力提供了長久可靠動力,降低能耗、提升服務器的算力效率,將有利於承接京津冀算力布局,促進張家口加速構建京津冀算力樞紐節點核心城市。

  懷來縣秦淮新媒體大數據産業基地四期項目建設現場。長城網·冀雲客戶端記者 熊睿琦 攝

  2024年張家口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張家口將培優培強大數據産業,積極承接北京算力需求溢出和大數據産業轉移,科學布局系列數字化應用場景,全年新增算力規模4000P以上。

  懷來縣作為張家口大數據産業的龍頭,正由單一數據存儲向算力、裝備製造、應用服務多元業態轉變,加快産業裝備“本土製造”,大力發展數據機櫃、配電櫃、智能控制、高效製冷及自然冷卻等大數據設備製造業,並依託源網荷儲、餘熱回收等新型技術,引入了芯片製造、重力儲能、化學電池儲能等,帶動能源裝備製造企業落地,延伸大數據産業鏈條。同時,還加快深蘭科技、軟通動力等智算中心項目建設,提升區域算力水平,並積極承接北京數字經濟業態外溢,依託懷來數字港,引入元宇宙、軟體外包、呼叫中心、數據應用等新業態,實現數據應用服務中小企業快速集聚。如今,懷來縣已成為環京地區新的數字經濟“藍海”,張家口懷來大數據産業基地旁邊的官廳湖正逐步成為“數字湖”。(記者 熊睿琦 何丹丹 通訊員 高成 楊磊)

[作者: 熊睿琦 何丹丹  責任編輯: 楊丹宇 ]
    加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