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廢棄礦坑“出魚”記-新華網河北頻道-新華網
> 正文

新春走基層|廢棄礦坑“出魚”記

2024-02-09 08:47:59來源:新華網

分享至手機

  “出魚嘍!”臨近春節,河北省遷安市夏官營鎮洪莊村的冷水魚養殖場迎來豐收,工人們忙着出魚以供應市場。

  在位於洪莊村的遷安市利合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工人馬海軍抓起一條鱘魚裝進袋中,然後灌水、封口、注氧。“這樣包裝的魚能存活兩三天,下鍋前都是活蹦亂跳的。”馬海軍説,春節市場上這樣新鮮又美味的鱘魚供不應求。

  在遷安市利合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工人正從養魚槽裏撈魚裝箱。(受訪單位供圖)

  洪莊村既不臨河近湖,周邊也沒有水庫,這裡能建起冷水魚養殖場,靠的是村裏百餘畝廢棄礦坑的冷水資源。

  “這裡的廢棄礦坑有百米深,夏季天氣最熱時坑底深層低溫水只有11攝氏度左右,且經過水質檢測,酸鹼度、重金屬及亞硝酸鹽等指標都合格,非常適合養殖虹鱒、金鱒、鱘魚等冷水魚。”遷安市利合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高偉説。

  2019年,高偉瞄準了這裡的先天條件,投身村裏的廢棄礦山轉型利用工作,並開發冷水魚養殖,目前已建起27個養魚槽,每年産魚約30萬斤,主要銷往京津市場。

  償還環境舊賬,不能再欠新賬。記者看到,這裡的養殖尾水經過處理後又回到礦坑循環利用。養魚槽上方還鋪設了光伏發電設施,産生的電量除了滿足養殖設備運轉,剩餘電量上網銷售每年還可産生約20萬元收益。

  在遷安市利合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工人正在撈魚。(受訪單位供圖)

  這樣的廢棄礦坑,高偉已開發利用了三處。在遷安市夏官營鎮上莊子村,原本廢棄的礦坑已建成百餘畝生態養殖基地,養殖草魚、鱸魚等魚類。春夏季節,公司還會依託浮體材料種植生菜、空心菜,實現了“魚菜共生、種養結合”。

  唐山市食品藥品綜合檢驗檢測中心相關負責人王亞輝告訴記者,為保障春節期間食品安全,工作人員前段時間到養殖場抽取虹鱒、金鱒、鱘魚等樣品各3斤帶回實驗室,經檢測,這些樣品魚諾氟沙星、氯黴素等16項藥殘檢測指標全部合格。

  “過去村裏靠開礦紅火過一陣,但礦産開採完了,遺留的礦坑就跟瘡疤一樣。現在經過修復和再開發,不僅讓環境變美了,還發展起了一份新産業。”馬海軍説,有賴於養魚場的建立,他在家門口就可以有一份穩定的工作。

  遷安因礦而興,但也因多年開採給當地留下了上百個廢棄礦坑。近年來,遷安在實施礦山修復治理的過程中,探索將生態修復和産業轉型融合推進,目前已累計實施礦山修復3萬多畝,使得廢棄礦山重煥生機。(記者鞏志宏、楊帆)

[作者: 鞏志宏 楊帆  責任編輯: 楊丹宇 ]
    加載更多